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你可以選擇不轉型但是世界不會特別為你停留一刻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鄭俊德 「閱讀人」主編
如果你讀過《人類大歷史》你會嘖嘖稱奇於人類能統治地球有著太多好運以及誤打誤撞的機緣。當你再讀《人類大命運》會想像到未來人類成為長壽神人的可能性。但如果關於現在,我們該做什麼、該教孩子什麼,才能面對現在與挑戰未來?你就需要讀讀哈拉瑞的最新大作《21世紀的21堂課》。
對於現有的科技挑戰,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AI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掉多數人的工作,書中闡述的論點是沒這麼快,但是一定會有這一天到來,因為現在你所看到的生活大小事,手機裡的APP、便利商店的電子發票、電商的訂單與物流的配送都默默地在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其中都蘊含著大量的數據計算與人工智能。
AI在社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突破,更可能協助人類決策,進而取代掉司機、銀行經理、律師等,作者更說,未來醫生的工作可能還會比護理師更容易失業,因這都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
當然,未來的社會因著科技的影響,許多法規、政治人物也會有很大的變動,政治過往是代議制度,透過選舉,四年一次選出大家滿意的發言人來為民喉舌,但是未來AI的決策效率可能會更好,全民的意見表達與投票可以透過手機等更有效率的投票機制,代議制度是否仍需要存在?這都是值得思考的。
書中也提到了一個屬於未來科技的電車難題,一個孩子為了撿球衝到馬路上來,一個人工智能車要判斷是否撞上去進行分析,而這問題我稍稍改編成了選擇題後,同步發佈於網路,也歡迎你也可動腦想看看。
一台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在道路上,忽然前面有個孩子衝了出來撿球。
而自動駕駛的電腦運算判斷了兩種選擇
一、往前開,小孩70%機會死亡,車主有刑責
二、開到對向車道,對向汽車撞向車主,有70%機會車主死亡
這時候你是電腦設計師,會讓自動駕駛判斷執行哪種選擇?
投票的結果網路意見分歧,兩種選擇都有人支持。作者哈拉瑞也提出了未來科技的哲學觀點,因為很難做到人人滿意,所以車廠可能未來會出兩款自動駕駛車型,分別是「利他」款和「自我」款。遇到緊急狀況時,會依你選的車款做出運算後的最佳選擇。
全球的發展未來將會越來越複雜,我們很難依靠過往經驗或是直覺就判斷出最好結果,而許多真相透過網路搜尋帶出來的資訊也可能有假,科技人工智能取代人腦的邏輯判斷已是未來不變的趨勢。
那關於未來,我們該學些什麼呢?作者說到我們應該放棄填鴨教育的學習模式而是懂得4C,分別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創意(creativity)懂得這些將重新形塑我們自己。
未來更是一連串的轉型,你只能選擇適應,否則只會更加寸步難行,例如現代人開車出門,已經習慣使用了語音導航,過往方向感、地名指標也將不具太多意義。改變越來越快,一切堅固的事物都會灰飛煙滅,如同1848年幾百萬人失去了農場的工作,往大城市的工廠上班,甚至待上一輩子,未來我們也將有可以看見新的科技延伸的工作大遷移。
你可以選擇不轉型但是世界不會特別為你停留一刻,過去我們總是用舊的模式,先學習後工作,而未來則會加速到邊工作再學習,並且需要擁有持續學習的精神與能力,所以早點培養自己的閱讀與求知慾,將可幫助你培養不被世界淘汰的能力。
【書籍資訊】
《21世紀的21堂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