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愛就是互相連結。能夠去愛,就是能夠放下我心中現在的各種想法、情緒、欲望,能夠傾聽他人、看到他們現在發生著什麼事。
提問:全球各地的生育率都在下降。我們應該要擔心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嗎?我們能有何應對?
哈拉瑞:在我看來,生育率下降其實是再好不過的發展。不過幾年前,大家還曾擔心人口爆炸將導致生態崩潰。
1萬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1千萬人口。1世紀前,人口還不到20億。但今天總人口已經逼近80億。地球上根本不缺人。
我們正把整個生態系統推向失衡,造成從鯨魚到蝴蝶等多種物種滅絕。如果我們能維持在80億人口,甚至是降到大約40億人,對地球來說一定會比有150或300億人口好得多。
有些人擔心,隨著生育率下降,將不會有足夠的年輕人來支持老年人口。關於這種擔憂,有幾點該提的。
第一,如果只是為了支持老年後的自己,就想給世界塞進更多人口,這種想法實在極度自私。
第二,隨著電腦與機器人在職場上取代人類,勞力不足的擔憂或許只會是杞人憂天,真正的問題將是人類失業。於是,人口減少可能是塞翁失馬。
最後,小孩變少,代表能夠給予每個小孩更多關注、為他們的教育投入更多資源。有鑑於我們正面臨的科技革命,我認為國家如果是培養出少量、具備高度技能的國民,會比培養出大量、但技能不如人的國民來得更好。
提問:您對人類的未來是悲觀還是樂觀?
哈拉瑞:我試著當個現實主義者。如果簡述21世紀初期人類面臨的狀況,可以這麼說: 情況比過去都好。但還是相當不妙。而且還可能變得遠遠更糟。
正因情況不妙、而且可能遠遠更糟,代表著我們應該小心,不能太過樂觀。 然而,也因為情況其實比過去都更好,代表人類確實能讓事情有所改進。情勢惡化絕非無法避免,所以我們也不該太過悲觀。
提問:您覺得「愛」有什麼意義?什麼是愛呢?
哈拉瑞:愛就是互相連結。能夠去愛,就是能夠放下我心中現在的各種想法、情緒、欲望,能夠傾聽他人、看到他們現在發生著什麼事。
一切是從簡單的事開始,像是聽聽別人要說什麼。如果你和某人說話的時候,心裡主要想的是自己想說什麼,你就不可能真正傾聽,只是想等對方停下說話的那一刻、好插話進去。
但如果你放下自己的想法,你就能夠傾聽。戀情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和某人在一起只是因為對方能讓你覺得開心,遲早他/她都會說些或做些讓你覺得不開心的事,於是讓你離開。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只是想讓自己有愉快的體驗,這段關係就無法維持長久。
【書籍資訊】
《人類大命運》
出版日期:2018.01.01
《人類大歷史》
出版日期:2018.01.01
《21世紀的21堂課》
出版日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