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現在應該開始想想價值觀,人類很久沒有討論共同價值觀,就像科技的「造福」社會,可能也會傷害某些人,這種共同價值觀是當前一個大哉問,人類要建立一個共識才能繼續向前。
文/林之晨,台灣大哥大總經理
高科技改變許多產業的樣貌,更讓生活形式產生巨大變化,許多人擔心人工智慧(AI)的下一步是「被AI取代」,更有人擔心將造成集體失業、社會不安。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最近閱讀《21世紀的21堂課》,深有所感。他說,科技帶給許多人方便,對人類未來的影響需要一點時間去思考,且現在就要開始。
這本書是知名作者Yuval Noah Harari(哈拉瑞)著作的「人類三部曲」中第三部《21世紀的21堂課》,哈拉瑞聚焦於當前資訊科技不但改變了產業,且與生物科技攜手,對社會帶來巨大顛覆與重塑。
書中提及美國總統川普粉墨登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恐怖攻擊迭起、假新聞到處流竄,人們應該思索、應該教導孩子的21項核心課題。
例如,人類還有什麼能力勝過AI?機器人當道,但該提防的是機器人的主人?擁有資料數據能得天下?是自由意志重要還是要改聽大數據和演算法?
作者一氣呵成21堂課環環相扣
林之晨說,他原本認為作者寫21個當前要考慮的課題,但閱讀後發現是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的題目。
討論的是人類社會現在面臨很多問題,包括AI、宗教、貧富差距、恐怖主義、戰爭、後事實甚至正義的問題。以多面向去看待21世紀面對的問題,關注彼此關聯性。
他說,例如戰爭篇講到,戰爭是讓兩國彼此了解的方式。用來印證當前世界局勢,也似乎正有這種現象。就像美國與蘇聯在冷戰期間不斷研究對方的思維和技術發展,理解對方的思考邏輯,現在也能適用在美中貿易戰上,美國、中國彼此過去瞭解很少,但在新冷戰時期,大家就會重新認識彼此。
「你會發現現在美國評論分析家對中國的分析層次遠超過先前」,因此要打仗就要知敵情,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林之晨認為,美中開啟的「新冷戰」現在才開始,三到五年內,美中會對彼此更加了解。
科技「造福」社會?人類要開始建立共識
當前有不少科技業者希望透過科技創造更美好、公平正義的社會。林之晨說,現在應該開始想想價值觀,人類很久沒有討論共同價值觀,就像科技的「造福」社會,可能也會傷害某些人,這種共同價值觀是當前一個大哉問,人類要建立一個共識才能繼續向前。
就像AI是這本書重要的議題,但當AI取代人類很多工作,被AI取代的人要做什麼?未來的社會中開始有不確定的狀況,人類要花一點時間去面對、討論這樣的議題,不僅是經濟、社會結構,甚至是哲學層次的議題,可能要花一兩個世代去討論與思考。
本文轉載自2019.06.29「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天下文化立場。
【書籍資訊】
《21世紀的21堂課》
出版日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