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隨處科技」普及的今天,「時間」將成為新經濟中的寶貴資源。
圖片來源:unsplash
思當人們都為「互聯網是我的工具(利己)」的時候,
我卻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我是互聯網的工具(利他)」。
我認為「需求端的規模經濟」才是重點。
隨經濟是我最近幾年提出來的名詞,在「隨處科技」普及的今天,「時間」將成為新經濟中的寶貴資源。傳統的經濟規模發生在供給端,生產愈多,單位成本愈低,最終導致供過於求。隨經濟的規模經濟在需求端,需求愈多,愈有效益。但是需求端的經濟規模是有上限的,也就是需求者的時間,每人一天就只有24 小時,用完就沒有了。不過這些時間多半都給了吃飯睡覺、工作生活、臉書社交、電影、手遊等等。電子商務最後只能分到剩下的時間。據說上班時間是電子商務交易的一個高峰期,因為上班的人無法逛街,但是電子商務填補了這個空隙,台灣物流為什麼要做到3 小時到貨,就是希望上班買的東西,下班前能夠收到。
隨經濟強調時間,也就是交易成本。客戶喜歡與低交易成本的對象做生意。依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的理論,當交易成本降低時,企業的規模就會縮小,如果交易成本降為零,產業可能就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第二曲線時代一旦降低客戶的交易成本,零售業的產業結構就會改變,最終將出現隨經濟時代的新零售。有自己的車子;世界上最大的出租公寓公司(如Airbnb),也沒有自己的房子。這個怪現象,應該是來自於數位經濟「+互聯網」與隨經濟「互聯網+」之間的差異。因為,前
者將互聯網當工具使用,重點在利己;後者則是設法將自己當做工具,給互聯網生態使用,強調利他。在隨經濟中,我提出兩個公式,來解釋隨經濟與傳統數位經濟間的差異。
數位經濟公式:產品+互聯網=產品
隨經濟公式:互聯網+產品=互聯網
前者代表的是傳統數位經濟,後者則代表了隨經濟。舉例來說,「諾基亞手機+互聯網」,等於一支有上網數位化功能的手機,還是一支手機,是數位經濟的思維,主體在諾基亞手機;而「互聯網+ iPhone」,卻等於一個擁有iPhone的互聯網生態,是隨經濟的思維,主體在互聯網生態。其中最主要的差別是,諾基亞把互聯網當做工具來使用,而iPhone 等智慧手機卻是把自己當做工具,被互聯網來使用。諾基亞使用互聯網「利己」,而iPhone 使用互聯網「利他」。結果,利他的思維大獲全勝。因為,出版業利用iPhone,保全業利用iPhone,零售業利用iPhone,還有酒店公寓、
計程車、銀行等等,當各行各業都要利用iPhone 時,iPhone 怎能不紅?
這個道理很簡單,酒店或公寓+互聯網還是酒店或公寓,但是互聯網+公寓就是Airbnb。計程車公司+互聯網,就是有互聯網服務的計程車公司,但是互聯網+私家車,就成了Uber 了。品牌商+互聯網還是品牌商,但是互聯網+品牌商,就是阿里巴巴。同樣的道理,銀行+互聯網,只是一個網路銀行,但是互聯網+銀行,就是一個有數位金融服務的網路生態。台灣科技大學+互聯網,只是一所有互聯網的大學。但是互聯網+台灣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這將有可能是一所世界最大的教學資源,是一種新經濟的基礎建設。但其中一項重要的觀點,就是大學不再「利己」地把互聯網當做自己的資源,而是將自己的資源分享給互聯網,設法「利他」。這是第二曲線時代中,重要的邏輯思維轉變。
【書籍資訊】
《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