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該如何定義生命,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的課題,水火不容的論述唾手可得,其中有些要求生命必須達到高門檻的特定要件,譬如說必須由細胞組成,這可能會排除將來把智慧機器或外星生物當成生命的可能。
圖片來源:pixabay
該如何定義生命,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的課題,水火不容的論述唾手可得,其中有些要求生命必須達到高門檻的特定要件,譬如說必須由細胞組成,這可能會排除將來把智慧機器或外星生物當成生命的可能。
既然我們無意限制未來生命型態的想像空間,不打算限於已知的生命物種,所以用較廣義的方式定義生命:只要滿足能維持複雜度和自我再生的過程就行了。所謂的自我再生也不以物質(由原子構成)為限,而是把標準放寬到能以特定模式,安排原子結構的資訊(由位元組成)都算在內。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生命想像成自我再生的資訊處理系統,其中的資訊(軟體)決定了硬體的基本結構和行為模式。就跟我們的宇宙一樣,生命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有意思。詳細經過請容我在之後的章節慢慢說明,在此先提出簡單易懂的分類方式。生命可以依照複雜度區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生命1.0、2.0和3.0。
關於宇宙中的生命最初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以什麼方式出現的,到目前仍舊沒有定論,但是已經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型態大約出現在四十億年前,而且很快就產生豐富多樣,讓人目不暇給的生命型態。
其中演化得最成功的物種,很快就取得競爭的絕對優勢,能依據環境做出一定程度的反應。說得更直接一點,這些物種就是電腦科學家口中的「智慧型代理人」(intelligent agent):泛指有能力透過偵測器蒐集環境資訊,並在消化資訊內容後,決定如何對環境做出回應的機制。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把生命的發展區分成三個階段,以生命自身的能力和自行訂製的能力加以區隔:
生命1.0(生物性階段):生命的軟硬體皆有賴演化。
生命2.0(文化面階段):生命的硬體受演化所限,但是可以訂製自身的軟體。
生命3.0(科技面階段):生命的軟硬體都能自行訂製。
宇宙經過138億年的演化,在地球上的發展急遽加速:40億年前才誕生出生命1.0的型態,生命2.0的型態(我們人類)則是在數十萬年前站上歷史舞台,而很多人工智慧的專家更是認為,在接下來幾世紀就有可能達成生命3.0的型態,如果人工智慧取得長足的進展,甚至也不排除在我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生命3.0。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