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人工智慧」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未來會怎麼發展?有什麼樣的面貌?由誰來定義?是誰引導?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都與各樣的權力競逐與政商操控息息相關,是一個已經發生在當下、迫在眉睫的政治問題。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
誰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在圍棋大賽中幹掉歐洲最強職業選手,早就不是新聞,過去認為不可能事,最近幾年卻一一發生,「人工智慧」不只是在對弈中技高一籌,就連辯論場上的言詞爭鋒也打敗人類。
參加這場世紀辯論的是IBM Research推出的AI系統Project Debater,參戰的則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以及,2016年的國家辯論冠軍Noa Ovadia。激辯之後,經過40位評審投票,Project Debater在「天空探索」的議題上勝過Dan Zafrir,以9票之差贏得勝利。
這場戰役,再次說明了,「人工智慧」的潛能早晚可能超越「人類智能」。
不過,就在世人讚嘆之際,一樣強調「人工智慧」的無人駕駛汽車,卻發生了史上第一次撞死人的意外。美國一部無人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測試時,一名騎士牽著單車穿越人行道,但無人車卻沒有任何減速反應,直直撞上騎士,送醫後不治身亡。
「人工智慧」的新聞,總是為人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也一次又一次帶來焦慮,因為這個早就浸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老玩意」,總是會不斷玩出新把戲。例如,平常只是隨身小幫手,偶爾跟你抬槓的Siri,未來說不定三言兩語就能把你駁倒,甚至還會主動分析你的人生起伏,提供你智慧話語,成為你的人生指引。而掛在手上的智能手錶,也不再只是把你心跳、血壓等私人小秘密送到深遂不見天日的神秘終端機,有天,說不定會偷走你隱藏在最深處的心情與思緒。
面對「人工智慧」,有人雀躍、有人恐懼、有人焦慮,也有人不明所以、不知所措。因為,這不單是知識與技術的問題,也是倫理問題,更是權力問題。
鐵馬克著作的「LIFE 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不但淺顯易懂、條理清明,還花了許多篇幅討論的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與倫理爭辯,列出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七大迷思,藉由不同的情境設定,回應各樣的倫理爭議。作者積極投入人工智慧的倫理論辯與研究,也提醒讀者,面對未來,不能只有來自想像的欣喜與恐懼,要更務實地了解及參與。
不過,這本有質、有量的豐富鉅作,較少觸及政治、經濟層面的分析,有點可惜。畢竟,「人工智慧」對人類世界造成的影響與「傷害」並不在遙遠的未來,而是現在,其背後的種種勢力更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
「人工智慧」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未來會怎麼發展?有什麼樣的面貌?由誰來定義?是誰引導?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都與各樣的權力競逐與政商操控息息相關,是一個已經發生在當下、迫在眉睫的政治問題。因為,資本集團已將人們的隱私轉為換取私人利益的大數據;極權國家也以安全之名,蒐集人們的面容遂行監控統治。人工智慧由誰所控?為誰所用?才是最大的倫理問題,我們該如可分析?如何面對?或,如何抵抗?
【書籍資訊】
《Life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