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霧起霧散之際
優惠價
85
$425
優惠價
75
$375

霧起霧散之際

文學卷冊

書籍介紹

本書是齊邦媛教授自一九四九年起,六十年來對臺灣文學重要作品的研究、整理、歸納及評論集成,兼及在國內外文學研討會宣讀的論文。

書中談到的幾十位寫者、評者、譯者,許多已在時間遷流中消失,或在現實世界的霧起霧散間只看見模糊的背影。

作者感悟到:不能任由書中這些人被遺忘,應該把他們帶到陽光照臨的地方,至少在他們二度漂流前,給世人看看他們活過的悲欣世界,和他們所創造的有血有肉的文學。

卷一

從灰濛凝重到恣肆揮灑——五十年來的臺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選集》序言——寫在爾雅版之前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序
期待史詩——由特洛城到玉泉山
《印度之旅》的深意
文學與情操
由翻譯的動機談起
文學翻譯——浮雲與山岩
二度漂流的文學
留學「生」文學——由非常心到平常心
閨怨之外——以實力論臺灣女作家的小說
眷村文學——鄉愁的繼承與捨棄
鄉、愁俱逝的眷村——由張啟疆《消失的口口》往前看
霧漸漸散的時候
中英對照讀臺灣小說

卷二

超越悲歡的童年——林海音《城南舊事》
與時代若即若離的《未央歌》
烽火邊緣的青春——潘人木《蓮漪表妹》
蓮漪,你往何處去?——再寄潘人木女士
自然處見才情——序琦君《詞人之舟》
《歲月沉沙》——羅蘭還鄉三部曲
旋風中的繡花鞋
文章千古事——弦斷韻未止的吳魯芹散文
《吳魯芹散文選》前言
剪報時代的消逝——悼吳心柳
新莊、舊鎮、大水河——鄭清文短篇小說和臺灣的百年滄桑
冰湖雪山和南國鄉夢——賀《浪淘沙》七版問世
怎樣的人生可以寫詩的回憶?
鱒魚還鄉了麼?——從《寒夜》到《大地之母》
行至人生的中途──《我在》中的曉風
愉悅歡暢的蝴蝶樹——喻麗清的海外心境
一壺香茗、半庭濃蔭——序遠人《也想不幽默》
良性移民的橋樑——序張至璋《跨越黃金時代》
雨林與馬華文學圖像
初訪張大春的《大說謊家》
大頭春的真話 ──週而復始的生活
由平路的《五印封緘》看臺灣的知識性文學
回到陽光的肩上——序陳幸蕙《愛自己的方法》
震撼山野的哀慟──司馬中原《荒原》
百年蒼茫中──《荒原》、《狂風沙》再起
老芋仔,我為你寫下
航越小人國

齊邦媛紀事

收在這本文集裏的是我多年來對文學寫作的看法,多有感想和期待,少有評判,最初的書名是《霧漸漸散的時候》,那時常常坐在各式各樣的文學研討會裏,聆聽、思考,心存盼望,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陽光照亮的清晰景象甚少出現,追尋時,總是舊霧散去,新霧又起——文學直接或間接反映的原本就是我們的現實人生。

這本文集卷一:一半是整理、歸納臺灣文學自一九四九年五十年來的重要作品的書序,一半是我在文學研討會宣讀的論文。討論以小說為主,因為小說自成個體,主題、結構各有特點,且多已譯成英文,討論時容易溝通、說明。是我綜論那些年小說和散文創作的重要主題和走向。當年西方的新批評是主流,以冷靜分析為主,我的論文中投入感情較多,評論時不用任何「主義」的術語,又常憂國憂民的,實在跟不上潮流。

卷二:是我的書評。我最早寫的一篇是評司馬中原的《荒原》,名為〈震撼山野的哀慟〉,在此集中又收入〈百年蒼茫中——荒原狂風沙再起〉,因為增加了資料。登在台大外文系創辦的《中外文學》月刊,大約因為我是創辦者之一,他們既向我邀稿,不得不登,有些不太在乎文學理論的讀者對這篇又「震撼」又「哀痛」的文章反應不錯,那位冷臉的主編竟然問我,「你還有沒有這樣哭哭啼啼的文章給我?」此語令我停筆十年,正好投入心力去編選英譯、又花三年課餘時間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選集.臺灣編》,一九七五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發行;全面閱讀,編選了九歌「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五本,一九八九年出版。

英譯促進外人對中國文學了解,是我平生志趣之一。

我由臺大退休後,因友情接下主編PEN(國際筆會)《當代臺灣文學英譯季刊》十年,隨二十世紀而終止,但是我一生更大的心願卻遲至八十歲之後才能實現。

在臺灣眾多作家中,我只有緣寫了二十位的作品,因為自己並不以評論家自居,所以只選寫確有興趣的作品。

我也不能稱這些文章是評論,我半生主修且講授英國文學,曾有深入認識西方文化的喜悅,也曾苦修過眾聲喧嘩的新文學批評理論。因為英譯興趣而回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有一種遊子還鄉的歡愉,由這些書而努力用中文寫作,我不能說是個全然冷靜的評論者。

如同英國詩人奧登(W.H.Auden,1907-1973)說他無法客觀地評估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的成就,因為他曾經強烈地愛上了他的詩。

也因此,我很重視寫和讀的真情,如王嗣奭評杜甫的〈無家別〉:「目擊成詩,遂下千年之淚」。

生當今世,像我這樣的人,也可能是最忠誠的讀史者。

感謝九歌出版社蔡文甫先生,二十年前勇敢地出版此書,雖然明知書評讀者有限。而今有更勇敢的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要出新版,也許有了新的感悟,覺得不能任由書中這些人——寫者、讀者、評者——被遺忘,在愈來愈濃的霧裏,應該把他們帶到陽光照臨的地方,給世人看看他們活過的悲欣世界。

我一生漂泊,因工作來到台灣,至今整整七十年。日升,月落,文化之路悠長,希望我讀過、談到的這些書,不要二度漂流。

齊邦媛
2017年7月

齊邦媛 作者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四七年來台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2017/08/15

BLC100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5×21 cm

黑白

9789864792788

488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