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食安醫師的無毒餐桌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知名歷史學家,198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與社會學系榮休校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前後執教於台灣、香港和美國多所大學院校,擅長以社會科學理論及方法治史,專長領域為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
代表著作包括《求古編》、《西周史》(聯經出版)、《從歷史看人物》(洪健全基金會)、《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英文漢聲)、《許倬雲說歷史:中西文明的對照》(浙江人民出版社)等。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百年仰望
華夏論述
現代文明的批判
我們生命裡的七七
西方文明在過去三、四百年裡,憑藉啟蒙運動、科學進步與資本主義的推動,快速躍升為全球的主流力量。然而,繁榮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困境:資本主義帶來了財富與創新,同時也製造了貧富差距與社會撕裂;民主制度被視為普世價值,卻在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的矛盾中,不斷面臨挑戰...
在《現代文明的批判》自序中,許倬雲回顧西方文明自 16 世紀以來的發展,從火藥、羅盤到啟蒙運動,奠定了個人主義、資本主義與科學精神的基礎。然而,五百年的繁榮卻逐漸走向孤立、自私與制度崩壞。他警示現代文明正步入「夕陽啣山」之境,同時呼籲人類尋找「第二個現代文明」...
不同族群相互融合,造就中國的廣大,存續發展已有千年之久的「中國模式」,是各國未來的重要借鏡。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