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不同族群相互融合,造就中國的廣大,存續發展已有千年之久的「中國模式」,是各國未來的重要借鏡。
我將「中國」看做一個複雜體系的共同體。這一個共同體的涵蓋面,在時代上,我們從新石器時代的情況開始討論,最後結束於皇朝體制的終結,也就是一九一一年滿清覆亡,中國建立新的體制。在時間軸線上,我們考慮的長度約有一萬年以上。
在空間層面,整體而言,中國共同體經常覆蓋的地區,是亞洲大陸的東半邊:以蒙古高原為北線,帕米爾高原左右的新、康、藏高山地區做為西線,東邊和南面都是直抵太平洋岸邊。這個廣大的地區絕大部分處於溫帶,只有北面一些部分已經進入寒帶;南邊也有一部分位於熱帶。此地區之內有個大弧形,從東北圍繞到西南,這一個高山地帶因為其高度,又有高山氣候的差別,海拔較高地帶寒冷,海拔低下地帶溫暖,構成小地區內的氣候差別。這一條件,當然都影響到生態環境和物產性質,也直接、間接決定了當地資源的性質。因此,這個共同體,的確說得上是內部結構非常複雜的體系。但這一大塊陸地在文化內涵上,卻是完整的一體。
「四個變數」影響社會發展
今天所謂「西方」所在的地區,是以歐洲大陸為主體,然後跨越大西洋,包括美洲大陸。這一個地區是分散的,依賴愛琴海、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和大西洋做為「西方」體系內部區域間的聯繫。至於氣候,「西方」體系所在地區基本上都在中緯度,南北差距並不劇烈。在「西方」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以美國為主體的美洲大陸,才出現南北之間較大的生態差別。
「中國」和「西方」的確呈現為兩個不同的地理格局。這些差別,最終會影響兩個共同體在歷史上發展的不同模式。伊安.摩里士的《西方憑什麼》(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一書,和本書在著眼點上,有極大的區別。因為他界定的「西方」包含了中東、中亞、南亞,這一個定義與歷史的實際狀況頗有差別,本書不敢苟同。於是,本書和摩里士一書達到的結論,有部分相當契合,也有非常不相符的部分。
「中國」這個共同體之內,最主要的互應變數,至少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四個方向。政治範圍內,包括政權的性質和行政的結構;經濟範圍內,包括生產方式、生產力和資源的分配;文化範圍內,包括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宗教組織;社會範圍內,包括社會階層、社會結構,尤其注重精英階層的作用。這四個方面交叉影響、互相制衡,總的結果,呈現於複雜體系共同體本身的強、弱、盛、衰和聚散。
修正雙重迷失,建構新文明體系
一九一一年以後,中國面臨西方和東方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剝削,能夠維持國家不亡,已是奇蹟。這最後一百年來,中國複雜共同體中原來的四項變數,已經有實質上的改變。以精耕農業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必須由現代工業生產的市場經濟代替;迅速發展的都市化,尤其面向西方的都市化,將建立在農村上的社會力量基礎完全摧毀。現代文明帶來的文化,使得本來的文化精英放棄了以儒家為基礎的文化,改宗科技與城市文化。至於代表國家的政治體制,這一百年來,中國蹣跚其行,一路尋找方向,希望改造自己的複雜共同體系統。艱苦歷程還沒走完,前途還有許多必須要修正和適應之處。尤其在今天,西方的現代文明本身也已經趨於老化,如何在雙重迷失的情況下致力重整原來的共同體,建構一個動態平衡的新系統,將是各地中國人都必須面臨的難題。
萬年的存在(Being)與變化(Becoming),使這一不斷更新,不斷擴大的複雜系統長長久久,是其中成員認同歸屬的共同體(Commonwealth)。今後,這一共同體還能夠吸引原來成員的後代,繼續認同為其身心之所歸屬嗎?這一問號的答案如果是正面,中國這一系統的若干理念,將可提供改造現代文明的參考因素;如果是負面的答案,目前正在衰老的現代文明,豈非再難有更新的機會?
所幸,西方有識之士,一方面警覺到現代文明已經面臨衰敗,另一方面,也檢視中國文化傳統,尋找可以與現代文明互補的因素。目前很多西方人士已經發現,至少在養生方面,中國傳統中的生活態度,頗足以救西方往往走極端的偏差。由此起步,可能在人生意義、生命價值、利用厚生……種種角度都會有人發覺,融合中國與西方文化,或是建構新的文明體系,將是全球人類日後共有與協作的根本。
摘自《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