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祕書。從事外交工作長達33年(1971-2004),並於200年卸下外交官職務後,從事學術研究迄今。
經常應邀在世界各國發表演講和文章,曾並在許多知名刊物發表文章,如《外交政策》、《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等。著作包括《中國贏了嗎?》(Has China Won?)、《亞洲的21世紀》(The Asian 21st Century)等。
2005年9月獲《外交政策》和《前景》推選為「世界上100名最有權威的公共知識份子」。2009年3月被《金融時報》列為「關於資本主義未來的辨論中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物」。2010年與2011年《外交政策》推舉為「全球頂級思想家」。2011年被稱為「亞洲世紀的沉思者」。2014年被《前景》選為「50位世界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