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專準主義者會盡可能花時間探索、傾聽、討論、提問和思考。但探索的本身 不是目的。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來。
圖片來源:pakutaso
專準主義的一個悖論是,比起相對應的非專準主義者,專準主義者其實探索了更多選項。非專準主義者幾乎對每件事情都很興奮,因此對每件事情都會做出反應。然而,由於他們忙著追求每一個機會和想法,以至於他們實際上探索得較少。
另一方面,專準主義者之道是在做出任何承諾之前,先探索和評估一套廣泛的選項。由於專準主義者只對少數重要的想法或活動做出承諾並「全力以赴」,因此他們一開始會探索更多選項,以確保自己稍後能挑到對的選項。
在第二部分,為了探索什麼是必要的事物,我們會討論五種練習。非專準主義者的引力十分強大,強大到讓你會很想跳過或略過這個步驟。然而,這個步驟本身對有紀律地追求更少是不可或缺的。想分辨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我們必須有思考的空間、觀察和傾聽的時間、玩樂的許可和睡覺的智慧,並且有紀律地將精挑細選的標準應用在我們所做的選擇上。
諷刺的是,在非專準主義者的文化裡,這些事物─空間、傾聽、玩樂、睡覺和精挑細選─被視為瑣碎又令人分心的雜務。往好處想,它們被認為有也不錯。往壞處想,它們則被嘲弄為軟弱和浪費的證據。
我們都知道,有強烈企圖心和旺盛生產力的人認為,「我當然很樂意從行事曆上撥出空檔來純粹地思考啊!可是我們現在負擔不起這種奢侈。」或是「玩?誰有時間玩啊?我們是來這裡工作的!」或者,就像一位主管在新人報到過程中對我說的,「我希望你以前有好好睡飽。你在這裡不太有時間睡覺。」
如果你相信過分忙碌和過度操勞可以證明你的生產力,那麼你可能會認為,創造探索、思考和反省的空間應該維持在最低限度就好。然而,這些活動正是我們許多人深受非必要忙碌影響的解藥。
它們不是令人分心的雜務,它們對區分出什麼是真正要緊的事情、什麼是實際上令人分心的瑣事至關重要。專準主義者會盡可能花時間探索、傾聽、討論、提問和思考。但探索的本身 不是目的。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