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當你專注在內心感恩的事物上,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你會馬上從匱乏狀態轉移到擁有狀態,想起你可以運用的所有資源、優勢和技能—用來更輕鬆地完成最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Pexels
著名法國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奧什科納老爹(Maître Hauchecorne)是個勤奮的人,他立志成為鎮上誠實正派的好人,但有一天,他被人誣告,說他在路上撿到別人遺失的皮夾(實際上是一根繩子)卻沒有歸還。他是無辜的,但謠言在鄰居之間傳開,沒多久,鎮上的人開始嚴詞批判他,對他的態度開始改變,換句話說,他被排擠了。
他大可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原諒指責他的人不肯聽他解釋,默默容忍他們的誤會,只要自己對得起良心就好。他如果能這樣做,就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意,成為鎮上勤奮有用的人。
然而,他放不下,對整件事非常執著,因此病倒了。他的精神被消耗殆盡,身體日益虛弱,最後抑鬱而終。他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對待感到義憤填膺,以致於沒有能力原諒,即使在他臨終虛弱地胡亂說話的時候,都還可以聽到他痛苦地念叨著:「一根繩子⋯⋯一根繩子⋯⋯」
當不幸降臨,我們很難不對失去的事物充滿執著、痛惜或抱怨。事實上,抱怨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之一,以致於許多人總是不停抱怨:約好的人遲到要抱怨,鄰居太吵要抱怨,在趕不及的時候偏偏找不到停車位要抱怨,邊看新聞也要邊抱怨,諸如此類。
我們生活在一種講到憤慨的事就來勁的抱怨文化中,尤其是社群媒體,彷彿充斥著源源不斷的抱怨文,不是這個不滿意,就是那個無法接受。就算我們沒有直接捲入其中,這些抱怨還是有可能影響我們。吸入太多二手牢騷,我們也會罹患情緒癌,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更多不公,這些都是在我們的腦海和心中占用寶貴空間的帝國風暴兵。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愈常抱怨,愈常看別人或聽別人抱怨,你就愈容易找到可以抱怨的事物?另一方面,你有沒有發現,當你愈懂得感恩,就有愈多事物可以讓你感恩?
抱怨是最典型「簡單而瑣碎」的事物,事實上,抱怨是我們最容易做的事情之一。像這樣的有害思想,不管多瑣碎而微不足道,也會很快便愈積愈多,直到占用太多大腦空間,而我們要回到不費力狀態也就愈難。
當你專注在內心感恩的事物上,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你會馬上從匱乏狀態(悔恨、憂心未來、落後的感覺)轉移到擁有狀態(做對了什麼事、什麼事取得進展、此刻有什麼機會),想起你可以運用的所有資源、優勢和技能—用來更輕鬆地完成最重要的事。
專注在你缺乏的東西,原本擁有的東西也將失去。
專注在你擁有的東西,原本缺乏的東西也將來到你身邊。
感恩是一種強大的催化劑,會讓負面情緒無法存在。無論何時何地,它都能形成積極正面、自我支持的系統。
心理學中有所謂的擴展與建構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可以用來解釋這種現象。正面情緒使我們敞開心扉,看到新的角度和可能性。這種開放的心態能激發創意、促進社交連結,使我們有了改變,體力、腦力、心理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資源都被開啟,形成一種「螺旋式提升」,幫助我們面對下一個挑戰。
從中獲得好處的不止於我們,當我們向別人表達感恩之情,對方會很開心,彷彿心情也變輕鬆了,心胸也開闊了,形成良性的循環。
抱怨同樣會形成自我支持的循環,但這並沒有讓重要的事情變容易,而是變得更難,也就是「螺旋式惡化」。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的心態會變狹隘(想想戰或逃或僵住反應),無法敞開心扉接納新觀念和別人的意見,體力、腦力、心理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資源也跟著削弱。抱怨會消耗我們的儲備,要解決那些引起我們抱怨的難題或煩人的事就變得更困難,如此不斷惡性循環。
《從A 到A+》作者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用飛輪來說明自我循環的系統是怎麼形成的,他說:「你第一次轉動飛輪的力道並沒有很大,可是飛輪會愈轉愈快。2圈……然後4圈……然後8圈……飛輪慢慢累積動力……16圈……32圈……轉得更快了……1,000圈……1萬圈……10萬圈,然後來到一個突破點,飛輪以勢不可擋的動力飛了出去!」
簡言之,自我支持的系統會隨著時間愈久,需要投入的能量愈少。這種系統一經啟動,維護它就會變得愈來愈容易、愈來愈輕鬆,直到最後完全不費吹灰之力。
➢【書籍資訊】《努力,但不費力》
➢【延伸閱讀】
別讓加班變成職場中的「傳統文化」!走向努力但不費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