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讀懂身體的訊號
優惠價
79
$379

讀懂身體的訊號

基因醫師教你逆轉健康危機

書籍介紹

臺大醫學院院長 吳明賢 專文推薦

醫學的焦點,正從治療走向預防
下一步,是為個人量身打造的精準醫療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體檢紅字一再出現,卻因沒有症狀而忽略;
明明飲食清淡、運動規律,卻還是常常疲倦、煩躁、失眠;
等到真正生病,才驚覺身體早已發出警訊。
基因醫師張家銘結合最新研究與臨床經驗,
將艱澀的基因與代謝知識,轉化為人人都能實踐的日常策略。

你將學會:
.從小毛病看出身體真正的隱憂。
.運用基因知識與生活習慣,為自己訂製健康藍圖。
.透過飲食、運動、睡眠與腸道保養,逆轉慢性發炎與代謝危機。

健康,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讀懂身體訊號的能力。
當你學會傾聽,疾病就不再突然,而能被提早發現、及時預防。
這本書寫給還沒生病、想提早預防的你,也寫給渴望生活更平衡的你。
不是製造焦慮,而是提醒你:疾病不只要治療,更要及早理解與避免。
​精準醫學的革命,從讀懂自己的身體開始。

推薦序 讀懂身體的語言,開啟精準健康的新時代/吳明賢
前言 破解命運的健康密碼:讀懂您的「原廠設定」,才是真正的預防

PART1 怎麼吃,才能真正健康?

1. 瘦瘦針不如瘦瘦菜?地瓜葉活化體內的控糖瘦身GLP-1機制
2. 麥得飲食,讓大腦年輕7歲半
3. 咖啡養心護骨顧大腸,每天喝多少最剛好?
4. 「平民超級水果」木瓜:抗發炎、抗癌、養好菌
5. 吃對顏色,腸道菌變健康,脂肪不囤積!
6. 常上社會新聞的櫛瓜,到底是何方神聖?
7. 吃素為何反而會有脂肪肝?
8. 今天喝對水了嗎?水的黃金攝取公式
9. 大蒜殺菌力驚人?那益生菌怎麼辦?
10. 吃錯油,影響免疫細胞抗癌能力
11. 肝臟的修復開關,藏在「鮮味」裡
12. 健素糖,藏著先進的免疫祕密

PART2 你以為的健康知識,真的正確嗎?

13. 感冒為何要多喝水?
14. 每天一杯咖啡,也在喝進塑膠?
15. 養生保健品吃一堆,身體卻沒反應?
16. 血糖為什麼會高?腸道菌都看在眼裡
17. 維他命B12可能會致癌?
18. 胖一點更能抗癌?
19. 熬夜沒關係,補眠就好了?
20. 一覺到天亮才表示睡得好?
21. 補鈣容易得腎結石?
22. 老年人才需要擔心青光眼?
23. 體重過重的人更容易罹患牙周病?
24. 降膽固醇藥物其實會救肝?

PART3 你能讀懂身體發出的訊號嗎?

25. 了解慢性發炎,成功預防疾病
26. 莫名的煩躁,可能是大腦發炎了
27. 中年發胖不是你不努力,而是身體在慢性發炎
28. 瘦胖子是內臟脂肪在作怪
29. 情緒高敏感,是禮物,還是詛咒?
30. 從股票暴跌到身心共鳴,自律神經失調的真正主因
31. 火燒心暗示我們的日常壓力與慢性發炎危機
32. 「腦霧」其實是大腦在求救
33. 膝蓋痛、退化性關節炎,都跟腸道有關
34. 耳鳴:只有自己聽得到的神祕聲音
35. 口臭,其實是腸道發出的「求救訊號」?
36. 體質轉折關鍵點:44歲、60歲

PART4 如何行動,避免健康亮紅燈?

37. 運動讓腦淋巴系統啟動自我排毒,預防失智靠這招
38. 長壽之道真正的關鍵
39. 慢,是一種生命韻律
40. 破解肌少症與粒線體老化,幫助長輩重拾體力與活力
41. 免疫疾病與癌症背後的共犯:EB病毒
42. 阻止癌症風暴,我們可以這麼做
43. 感覺一旦被命名,就開始被療癒
44. 順其自然,才能睡得更好
45. 塑膠微粒避不了?益生菌是新解方
46. 過敏性鼻炎精準醫療
47. 流感併發肺炎奪命,年輕人更危險
48. 追求健康過了頭,反而生病?

參考文獻

破解命運的健康密碼:讀懂您的「原廠設定」,才是真正的預防

常在診間聽到病人問我:「我既沒亂吃,也沒抽菸喝酒,為什麼會得病?怎麼家裡沒人糖尿病,我卻從年輕就血糖高?」這不是個案,其實,很多慢性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免疫異常……都不是單靠一個壞習慣就會得,而是「先天基因底子」+「後天生活壓力」長期累積的結果。

2025年《Cell》期刊有篇重磅研究就證實了這個觀念:我們以為是在防止突變,其實很多疾病的「地雷」早在出生那一刻就埋下了。

基因變異就像內建的軟體bug,可能在未來某天突然被觸發

這篇研究追蹤了上千位癌症病人,發現很多人在腫瘤細胞還沒明顯突變前,體內其實早就有「先天缺陷」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讓細胞修復功能變差、讓免疫系統變遲鈍、讓某些蛋白質過早老化,結果就是――當環境壓力一來,疾病就更容易爆發。

研究也指出,這些基因問題不只出現在癌症,許多常見慢性病同樣有這些現象。例如:

.當一個人帶有PPARG、FTO、TCF7L2這些基因變異,就更容易代謝異常、發胖,甚至罹患糖尿病。
.帶有APOE4變異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或高膽固醇的風險更高。
.某些免疫相關基因變異者,從小就比較容易過敏、氣喘或罹患自體免疫疾病。

這代表,我們不是在對抗疾病,而是在對抗我們自己身體的「漏洞」。

與其說是「外來病菌害我們生病」,不如說是我們體內的防線沒守好。若我們能夠先知道「哪裡比較脆弱」、「哪裡容易出錯」,是不是可以提早做準備?這才是「精準預防醫學」真正要做的事。

每個人都該有一份「專屬的身體使用說明書」

研究團隊也使用了「多基因風險評分」(Polygenic Risk Score, PRS),來預測哪些人未來更容易得病、哪一類病程會惡化得快。這概念就像是健康界的「信用評分」:高分者風險大、低分者穩定保守,但更重要的是――您要知道,這些分數背後代表什麼意思。

有些人PRS顯示容易發炎,那飲食就不能亂吃、壓力不能長期壓抑;有些人PRS提示修復能力較差,那熬夜、輻射、加工食品就是明顯地雷。這樣的風險,其實都能查得到。

不是大家都要照著同一套健康標準生活,而是要依體質,設計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

就像有些人天生膽固醇比較高,就更需要早點吃地中海飲食、加強運動;有些人天生比較難以代謝酒精或藥物,就要避免某些治療方式。有了這些資訊,您就可以:

.提早篩檢(不是等有症狀才做)。
.選對治療(哪種藥物比較適合您的體質)。
.建立生活守則(該吃什麼、不該做什麼)。

從抗癌,到抗老、抗慢性病,關鍵都是「了解自己」

這些基因資訊不只是「會不會生病」而已,更是讓我們去探索:我是哪種體質?哪邊容易出錯?我該在幾歲時做哪些檢查?我壓力大時,身體最怕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早就在基因裡。

這不是迷信,不是宿命,而是「把科學變成預防的工具」。不論您擔心的是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失智,甚至只是常常疲倦、代謝差、情緒起伏大,這些都能透過基因+蛋白質+代謝體的分析,找出屬於您的「原廠設定」。

我們不是要打敗疾病,而是學會如何與身體合作。

您不是命中注定被某種病打敗,只要您願意先了解自己,就能提早準備。那份寫在身體裡的「密碼」,就是幫您量身打造健康計畫的基礎。不是未卜先知,而是有憑有據地,做出最適合您的選擇。

現在的您,有沒有準備好打開那本屬於自己的「基因說明書」呢?

讀懂身體的語言,開啟精準健康的新時代

吳明賢/臺大醫學院院長

在當代醫學快速演進的洪流中,「精準醫學」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逐步落實於臨床實踐與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張家銘醫師的新作《讀懂身體的訊號:基因醫師教你逆轉健康危機》,正是一部將前沿科學與個人健康管理巧妙融合的佳作,值得每一位關心自身健康的讀者細細品讀。

身為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我長期關注國人健康與醫學教育的發展。在面對慢性病盛行、生活型態改變與醫療資源分配挑戰的今日,如何讓民眾真正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主導權,是我們醫學教育者與臨床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張醫師以其深厚的臨床經驗與對基因醫學的專業素養,將艱澀的代謝與基因知識轉化為人人可理解、可實踐的生活方針,正是對此使命的最佳回應。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從「怎麼吃才能真正健康」出發,破除坊間飲食迷思,進一步探討「你以為的健康知識真的正確嗎」,挑戰既有觀念,並引導讀者「讀懂身體發出的訊號」,最後落實於「如何行動,避免健康亮紅燈」。這樣的架構不僅邏輯清晰,更貼近現代人對健康的焦慮與需求。張醫師不僅提供科學依據,更以溫暖而堅定的語氣,鼓勵讀者從了解自己開始,逐步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張醫師在書中強調「個人化」與「可持續性」的健康策略,與目前全球醫學界推動的「以人為本」理念不謀而合。他不僅關注疾病的預防,更著眼於健康的維持與生活品質的提升,這樣的視野與深度,展現了他做為臨床醫師與健康教育者的雙重角色。

在醫學教育的層面,本書亦具高度啟發性。它不僅是一本健康指南,更是一部科普教材,能夠引導醫學生、年輕醫師甚至一般民眾,重新思考醫療的本質與健康的定義。張醫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搭配實例與行動建議,讓讀者不再只是被動接受醫療資訊,而是成為自身健康的積極參與者。

我深信,《讀懂身體的訊號》不僅能為個人健康帶來轉變,更能在社會層面激起一股重視預防醫學與健康教育的風潮。在此,我誠摯推薦此書給所有關心健康、渴望改變生活的人們,也期盼更多醫界同仁能以張醫師為典範,將醫學知識化為全民可用的資源,共同打造更健康、更有韌性的社會。

張家銘 作者

台灣精準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台灣個人化醫療學會理事長,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婦女醫學部)主任醫師,具醫學博士及部定助理教授資格,亦為國健署認證之遺傳檢驗機構醫師/主持人,同時擔任遺傳諮詢中心醫師。

長年專注於基因/基因體檢測及基因體醫學,熟悉生物資訊、資料科學及基因體數據運算分析與程式設計,並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研究與臨床決策。具多年跨科別經驗,能整合不同疾病的基因體醫學資料,提供臨床分析、遺傳諮詢與專業解說。

經營臉書粉絲頁「基因醫師張家銘」,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複雜的醫學知識傳遞給大眾,目前累積逾20萬名追蹤者。


2025/11/20

BGH22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2.25cm

套色

9786264176521

36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