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張家銘醫師新作《讀懂身體的訊號》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解讀基因與代謝知識,協助理解身體的訊號,並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策略。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肯定本書在精準健康、慢性病預防與健康教育上的深度與實用性,是現代人提升健康掌控力的重要讀物。
文 / 吳明賢,臺大醫學院院長
在當代醫學快速演進的洪流中,「精準醫學」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逐步落實於臨床實踐與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張家銘醫師的新作《讀懂身體的訊號:基因醫師教你逆轉健康危機》,正是一部將前沿科學與個人健康管理巧妙融合的佳作,值得每一位關心自身健康的讀者細細品讀。
身為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我長期關注國人健康與醫學教育的發展。在面對慢性病盛行、生活型態改變與醫療資源分配挑戰的今日,如何讓民眾真正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健康主導權,是我們醫學教育者與臨床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張醫師以其深厚的臨床經驗與對基因醫學的專業素養,將艱澀的代謝與基因知識轉化為人人可理解、可實踐的生活方針,正是對此使命的最佳回應。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從「怎麼吃才能真正健康」出發,破除坊間飲食迷思,進一步探討「你以為的健康知識真的正確嗎」,挑戰既有觀念,並引導讀者「讀懂身體發出的訊號」,最後落實於「如何行動,避免健康亮紅燈」。這樣的架構不僅邏輯清晰,更貼近現代人對健康的焦慮與需求。張醫師不僅提供科學依據,更以溫暖而堅定的語氣,鼓勵讀者從了解自己開始,逐步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張醫師在書中強調「個人化」與「可持續性」的健康策略,與目前全球醫學界推動的「以人為本」理念不謀而合。他不僅關注疾病的預防,更著眼於健康的維持與生活品質的提升,這樣的視野與深度,展現了他做為臨床醫師與健康教育者的雙重角色。
在醫學教育的層面,本書亦具高度啟發性。它不僅是一本健康指南,更是一部科普教材,能夠引導醫學生、年輕醫師甚至一般民眾,重新思考醫療的本質與健康的定義。張醫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搭配實例與行動建議,讓讀者不再只是被動接受醫療資訊,而是成為自身健康的積極參與者。
我深信,《讀懂身體的訊號》不僅能為個人健康帶來轉變,更能在社會層面激起一股重視預防醫學與健康教育的風潮。在此,我誠摯推薦此書給所有關心健康、渴望改變生活的人們,也期盼更多醫界同仁能以張醫師為典範,將醫學知識化為全民可用的資源,共同打造更健康、更有韌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