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想對世界做出貢獻,我們擁有的最佳資產就是我們自己。如果對自己投資得不夠,我指的是我們的身、心、靈,我們便會損害用來做出最高貢獻的必備工具。
圖片來源:Unsplash
想對世界做出貢獻,我們擁有的最佳資產就是我們自己。如果對自己投資得不夠,我指的是我們的身、心、靈,我們便會損害用來做出最高貢獻的必備工具。
而人們──特別是雄心勃勃的成功人士──損害這項資產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讓自己睡眠不足。
如果我們讓A型本能接管一切,我們將會像傑夫一樣耗盡心力。我們會太早累死自己。我們對自己必須像對事業和生意一樣有策略。我們必須調整步調,滋養自己,為自己添加用來探索、茁壯和表現的燃料。
經過長時間的休養,傑夫在他對功成名就的沉迷中看見一個有趣的悖論:對A型性格而言,用力督促自己不難,把自己逼到極限反而容易對樂於接受挑戰的人而言,真正的挑戰是不要那麼努力工作。
他向每一位高成就者解釋,「如果你認為自己強悍到無所不能,我要給你一個挑戰。如果你真的很想努力去做某件事情,就去對一個機會說不,這樣你才能小睡一下。」
二十一歲時,我也認為睡眠是某種應該避免的東西。對我而言它是必要之惡:一種把原本可以有效運用的時間浪費掉的行為,是弱者或意志薄弱者才需要的東西。幻想當超人然後一晚只睡幾小時令人興奮不已。
我甚至用一些激烈又不合常理的方法做實驗,試圖要減少睡眠。有一項睡眠研究要求部分參加者一天只能每隔四小時睡二十分鐘,我讀完以後試著照做。
我是可以忍受一下子,但我很快就發現,雖然按照這個睡眠時間表不至於有生命危險,但它有它的缺點。比方說,儘管我是醒著的,但我的大腦只是勉強運轉而已。它變得比較難去思考、規劃、排定優先次序,或看清更大的局面。
它難以做出決策或選擇,而且幾乎辨別不出瑣事和要事。我很快就撐不下去了,但我仍然確定,我睡得愈少就愈能把事情做完。因此,我採取每週熬一晚通宵的新戰術。這麼做好不了多少。
接著,我太太──她不喜歡我這種做法──給了我一篇文章,它徹底改變了我看待睡眠的方式。它質疑睡眠是生產力之敵的想法,而且很有說服力地主張,睡眠事實上是顛峰表現的驅動者。
我記得那篇文章引用的例子,是頂尖商業領袖們誇口自己睡足了八小時。我記得它也引用了比爾.柯林頓(BillClinton)的話,他說他這輩子犯下的每一個重大錯誤,都是睡眠不足的後遺症。
從此以後,我就試圖每晚睡上八小時。你呢?想想上星期吧。你有任何一晚睡不到七小時嗎?你有連續幾晚睡不到七小時嗎?你是否曾發現自己洋洋得意地說著或想著:「我不必。我不需要睡足八小時。我只要睡四、五個小時就能活了。」(如果你現在還這麼認為,這一章會讓你大有斬獲。)
好吧,儘管顯然有人能用更少的睡眠時間活下去,但我發現他們多半只是習慣疲勞而已,他們早就忘了充分休息究竟是什麼滋味。
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