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一粒細胞見世界(新版)
社會菁英必備的數學素養
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關閉
《哈佛商業評論》集聚最具智慧的管理思維。透過旗艦雜誌、12個國際授權版本、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的書籍、HBR網站上公布的數位內容與工具,提供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嚴謹的見解與最佳實務,更有效的引導他們與組織,並產生積極的影響。
2006年9月,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將《哈佛商業評論》引入台灣,將英文版紙本最新文章,及官網數位文章、影音內容等,與台灣讀者同步分享。同時每期也輔以台灣的案例報導,及本地專家、學者撰文,讓本刊兼具全球和在地觀點。讀者只要勤讀《哈佛商業評論》,就能掌握最好的學習機會,成為更好的人才。
哈佛商業評論推薦必讀AI趨勢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收錄《哈佛商業評論》自創刊以來最具影響力的重要構想。雖然在職場中擁有自我認知的人頗具價值,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的研究中卻顯示,高階主管在尋找有潛力成為領導人的人才時,不夠重視自我認知。而所有高效能領導人都擁有的特質....
面對破壞式技術時,很少有公司能克服規模或成功的障礙,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但這是可以做到的。以下是摘選自《哈佛商業評論》1995年1月至2月號〈掌握破壞式技術浪潮〉一文中偵測並培養破壞式技術的方法。
除了極少數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與運動員,很少人的工作是單打獨鬥,全靠一己之力取得成果。大多數人都與別人共事,一起達成目標,不論你是組織的一員或獨立工作者都一樣。要做好自我管理,必須負起人際關係的責任,這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說......
也許我們心中都曾有過夢想,但很少人真的會選擇奔向夢想轉換職業。因為轉換成本好像太高,而成功的可能性卻又太微小。「夢想不能當飯吃」真的嗎?摘自《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之一,來自前摩根大通副總裁卡比爾•賽加爾的職涯建議!
掌握優質好書、活動資訊,立即訂閱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