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除了極少數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與運動員,很少人的工作是單打獨鬥,全靠一己之力取得成果。大多數人都與別人共事,一起達成目標,不論你是組織的一員或獨立工作者都一樣。要做好自我管理,必須負起人際關係的責任,這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說......
圖片來源:freepik
首先要接受一個事實:別人和你一樣,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會固執地以自己的方式行事。每個人最能發揮的做事方法各不相同,因此獲得成果的祕訣,就是要了解與你共事或你仰仗的人,如此才能運用他們的長處、工作方式與價值觀。工作關係是以工作為基礎,但同樣也是以人為基礎。
人際關係責任的第二部分,就是負起溝通的責任。每當我或其他顧問與某一個組織展開合作時,首先聽到的總是各式各樣的人際衝突。大多數問題源自於人們不了解別人在做什麼、怎麼做事,也不了解別人努力做什麼貢獻、預期會得到什麼成果。至於他們為什麼會不了解,就是因為不曾開口發問,也就從未被告知。
這種不開口問的習性,與其說反映人類的愚蠢,更大程度是反映人類的歷史。在過去,大家根本沒必要告訴別人那些事,這情況直到最近才改觀。中世紀時,城市裡同一區裡的每個人都從事同樣的行業;在鄉下地方,住在同一個河谷裡的每個人,在冰霜融化後種植同樣的作物。就算有少數人做的事與一般人不「相同」,但因為他們是獨自工作,也不需要告訴別人自己在做什麼。
今天絕大多數人與別人一起工作,而且各有不同的任務與責任。如果有位行銷副總裁是業務出身,就會對業務非常熟悉,可是對他從未做過的事情就一無所知,例如訂價、廣告、包裝等。所以公司負責這方面事務的人就務必要讓行銷副總裁了解他們打算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以及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行銷副總裁不了解這些高層級知識專家在做些什麼,錯不在他,而要怪那些人沒有告訴他。反過來說,行銷副總裁有責任確認其他同事了解他對行銷的想法:他的目標是什麼、他怎麼做事、他對自己與每個成員有什麼期望。
一般人就算了解負起人際關係的責任有多麼重要,往往還是無法與同事充分溝通。他們擔心同事會認為他們很傲慢、過分好問或愚蠢;其實並不會。如果你告訴同事:「這是我擅長的事、這是我的做事方式、這是我的價值觀、這是我全力以赴要做的貢獻,我預期得到這樣的成果。」對方一定會說:「這會很有幫助,你為什麼沒有早點告訴我?」
如果你繼續問同事,「我該知道你有哪些長處、做事方式、價值觀和希望做的貢獻?」一定也會得到相同的反應,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例外。其實知識工作者應該向所有共事的人詢問這些問題,不論自己的身分是部屬、上司、同僚或團隊成員,都該詢問。同樣地,只要這麼做,對方一定會說:「謝謝你問我,你為什麼沒有早點問?」
現代組織的基礎不再是力量,而是信任。人和人互相信任,不一定代表他們喜歡彼此,而是代表他們相互了解。因此,負起人際關係的責任也就成為絕對必要的事,這是一種本分。無論你是組織的成員、顧問、供應商或配銷商,你對所有的共事者都負有這種責任,只要他的工作和你的工作相互依存,他都是你的共事者。
HBR at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