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論在什麼時代,能互相欣賞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
少男少女的彆扭讓人著迷!《奧黛麗的青春狂喜劇》
為什麼青少年喜歡跟爸媽唱反調?其實會頂嘴、愛反抗的小孩,可能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不論在什麼時代,能互相欣賞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
沉迷網路交友、電玩上癮、足不出戶,這是不是你對新世代青少年的普遍看法?這些形容方式似乎有點負面,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可能是源於不夠了解導致於產生偏見,誤解愈來愈大,造成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和不信任,而原因是否出在少了點同理心?比如爸媽無法欣賞孩子的興趣、喜好或交友風格,而孩子也很受不了爸媽保守和想要事事干涉的做法,覺得綁手綁腳。
先了解才能正確判斷
當爸媽對家中的青少年看不順眼,很容易就會讓關係變得很差,但是不是該問問自己對於孩子有沒有足夠的了解?比如本書中,媽媽想要兒子戒掉打線上電玩的習慣,不斷以電動有害身心的各項數據威脅他,才赫然發現自家兒子根本是學校的田徑隊隊員,原本擔心的體能其實不成問題;媽媽為了保護女兒,對接近她的異性都保持高度警戒,基於安全是很合理,但打草驚蛇的過度反應也會讓大家都變得很尷尬,而且孩子覺得不被信任,也會對自己的處事能力感到質疑。
陪伴是良方
小孩愛打電動又管不了,那就出奇招──千萬不要模仿《奧黛麗的青春狂喜劇》的媽媽把家裡電腦都砸了,還引得左鄰右舍都跑出來勸架(看好戲),就算把孩子禁足也起不了什麼長期的作用──俗話說「打不過他就加入他」,全家人一起來玩線上遊戲如何?
更多解決親子關係的妙招,一齣齣栩栩如生的親子溫馨家庭笑料,不如在假日一讀蘇菲‧金索拉的小說《奧黛麗的青春狂喜劇》,得到很多安慰和靈感!
Photo:martinak15,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吳令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