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投資最困難的部分,是在沒有充分資訊時,仍要做出決策。而這時候你最需要的是分析式思考!

圖片來源:pexels
行為經濟學大師奧利維.席波尼日前在《雜訊》新書發佈會中,接受了現場讀者的提問,並針對「當普通人在投資時,遇上雜訊該怎麼判斷與行動」,提出建議。
首先第一點,資訊是完美的,尤其是在股市上的資訊是完美的,否則我們用個人做決策是很難超過機器的,或者我們自己來做決策的時候只是通過股票的指數。已經有很多的研究或者經濟學家提煉出最好的方法,然後不要看這個結果,不要做任何改變,這是最簡單的這部分。
比較難的這部分是當你進行投資時,而且沒有充分資訊時,你仍要做出判斷,這時就不能把這個工作交給規則或者是機器,而是需要自己做出決策,比如你買房子的時候就要自己做出判斷,比如說你要給個人或者是初創企業投資,你要自己做出判斷。這方面我們需要盡可能降低你在決策過程中的雜訊,也就是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就是書中講到的決策問題。
可以給你一個例子,我們有一些做法和實踐,做投資時把你的標準進行細分,如果是一家初創企業你要想著應該有一個好的市場、好的產品、好的創始人,要有很好的銷售團隊,要對應你的標準是什麼,所以你可以列一個表,一個初創企業應該有這些品質。
然後再評估你看的初創公司是不是符合這個要求,不要籠統說對這個公司總體印象是什麼,喜不喜歡這家公司,這就是你直覺想這樣做,這時候直覺會占主導,你會過度有信心要投資,或者很消極不想投資。這種信心可能是來自你的直覺思考,這就是雜訊。如果想要減少雜訊的話,應該分析式的思考,嚴謹的思考,作為投資者來說要把你的決策分析到不同的緯度,當然還有其他方式,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延伸閱讀
➡《雜訊》書評—清明的心,讓決定穿透雜訊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21993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雜亂的資訊中,更需要掌握正確的知識
為什麼要讀《雜訊》呢?
因為現在的網路資訊實在是太大量了,若要掌握正確的知識,首先我們必須要學會從雜訊中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