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SpaceX打造的史上最強大火箭「星艦」,20日發射後,約4分鐘後在空中爆炸,引起全球太空迷瘋狂議論。回顧馬斯克創業SpaceX的起心動念,在於太空產業已經有近乎半個世紀沒有真正的進展了,於是馬斯克決定另闢蹊徑,準備掀起一場火箭開發革命。
圖片來源:《鋼鐵人馬斯克》(最新增訂版)
2002年6月,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低調誕生。馬斯克在洛杉磯市郊的埃爾塞貢多(El Segundo)買下位於東大道1310號的一間舊倉庫,該地區的航太產業頗為活躍。這間倉庫占地約兩千多坪,前任業主有許多發貨的業務,並利用建築南側做為物流倉庫,配備運貨卡車的進貨區,這使得馬斯克能夠直接將他的銀色邁拉倫駛入這棟建築。
除此之外,周圍空蕩蕩,只有水泥地面和12公尺高的天花板,裸露的木頭橫樑和隔熱建材形成弧形屋頂,讓這個空間看起來像個飛機棚。建築北側是辦公區,有辦公隔間,空間約能容納50人。SpaceX營運的第一週,運貨卡車送來整車的戴爾筆電、印表機和折疊桌,這些桌子是公司的首批辦公桌。馬斯克走到其中一個卸貨區,升起鐵捲門,親自動手卸貨。
馬斯克很快就按照他特有的工廠美學,改裝了SpaceX辦公室,水泥地面鋪上了一層光滑的人工樹脂,白色新漆厚厚的粉刷在牆面上。白色的設計是要讓工廠看起來乾淨,並給人愉快感受。
辦公桌散布於廠房四周,以便那些從常春藤名校畢業的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在設計機器時,能夠與建造硬體的焊接師傅和機械技師就近在一起工作。這種做法是SpaceX的第一項重大突破,因為傳統航太公司偏好將不同的工程部門隔開,而且為了在不動產和勞工成本低廉的地點設廠,工程師和機械技師往往相隔數千里遠。
數十名首批員工上工,公司告訴他們SpaceX的使命是成為「太空業的西南航空公司」。SpaceX將建造自己的火箭引擎,至於火箭的其他零部件則外包給供應商。他們將致力建造更好、更便宜的火箭引擎和完善的組裝流程,以最快的速度製造最低成本的火箭,藉此取得優於對手的競爭優勢。公司願景還包括建造一種行動發射運輸工具,這種運輸工具可以穿梭於各發射場,將火箭從水平位置轉為直立位置,並從容的將它射入太空。SpaceX打算將這個流程做到非常完善,這樣每個月才能執行多次發射任務,靠每次的發射任務賺取營收,成為永遠不必仰賴政府資金的大型承包商。
SpaceX企圖成為美國火箭產業現代化的全新開始。馬斯克覺得太空產業已經有近乎半個世紀沒有真正的進展了,航太公司之間少有競爭,它們傾向於製造最高性能的極昂貴產品,為每一次發射建造一台法拉利,但其實一輛本田雅歌,或許就能達到目的。
馬斯克把矽谷的創業能力運用在SapceX上,並善用過去數十年來計算能力和材料科學方面的巨大進展,使得公司營運精簡又迅速。身為民營企業,SpaceX還能夠避免政府承包商的浪費和成本超支的問題。馬斯克宣布,SpaceX的第一枚火箭將取名為獵鷹1號(Falcon 1),向「星際大戰」中的千歲鷹號和這個令人振奮的未來創造者致敬。當時550磅酬載的運送成本起價是3,000萬美元,馬斯克承諾,獵鷹1號將能夠以690萬美元的價格,載運1,400磅的酬載。
由於天性使然,馬斯克為這一切設定了一個極具野心的時間表。SpaceX最早期的一份報告顯示,公司想要在2003年5月完成第一台火箭引擎,6月完成第二台,7月完成箭體,8月把所有的東西組裝在一起,9月以前備好發射台,2003年11月進行首次發射,這時距離公司成立大約15個月之後。火星之旅很自然的被排在2010年底左右。馬斯克是一個邏輯思考型的天真樂觀主義者,這是他羅列出的實際執行所有任務應該花的時間,是他自我期許的底線,也是他那些並非完人的員工們努力不懈要達成的目標。
➢【書籍資訊】《鋼鐵人馬斯克》(最新增訂版)
➢【延伸閱讀】SpaceX的幕後功臣 》從拆割草機、製造衛星到自製火箭,他做了什麼,順利加入馬斯克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