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美國總統詹森在入主白宮之前,擔任過多年參議員,他曾說過一段很使我感動的話:「我當參議員時,對所有法案的表決,我考慮的順序是這樣的,我是一個自由人,我是一個美國公民,我是一個參議員,我是一個民主黨黨員。」
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圖/波波
政黨黨員和黨的關係究竟如何?英國政治家柏克(Elmund Burke, 1729-1797)曾給過一個有名的界說:「政黨是某些人士,基於大家所一致同意的特定主張,以共同奮鬥來促進國家利益而結合的團體。」儘管後世對政黨和黨員諸問題,隨國家和環境變遷而略有不同的釋論,但有三原則未變,一是共同的信仰,二是共同的努力,三是國家的利益。
若以此標準來衡量近年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大部分不是「三民主義」,而是「三無主義」—無信仰,無努力,無國家利益。
而其中又以立法院長王金平為最,他阻撓了國民黨所提各種重要法案,使他的黨所代表的政府寸步難行,因而國政衰萎,民生凋敝,眾怨叢集於國民黨和馬英九,王金平卻怡然自得,昨天傳出他「怡然」地要選總統了。
佛光山昨天舉行「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成立大會」,王金平被委為總會長。有記者問他,如國民黨徵召他競選總統,他意向如何?王金平回答說:「身為國民黨黨員,對黨的決策當然義不容辭。」天地玄黃,王金平居然還記得他是國民黨黨員,還敢用「義不容辭」那個「義」字。
王金平昨天也向記者「訴苦」:「在立法院十餘年主持政黨協商,遭到很多抹黑。尊重、包容、接納很重要,各黨派、委員的好意見都要歸納,做為朝野的協商結論。」
筆者愚魯,敢請王院長明示:第一,憑什麼三個委員的小黨,和六十四席的國民黨有同等發言地位,而且有否決權?第二,密室協商結果就是立法院的最後結論,而無須委員參與討論和表決,全世界民主體制國家中能否再找出一個例子?
「我的朋友」童舟曾說,立法院只有王金平,沒有憲法。原來我們的憲法被王金一個人凍結了,難道國人「無感」一至於此?
(作者張作錦以筆名龔濟,在聯合報上發表社論)
摘自《聯合報》王金平選總統,國民黨將亡矣! ──兼談黨員和黨究應是怎樣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