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李淑珍在新作《致一個青春民主的時代》提到,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她曾去過周邊3次了解抗爭訴求,在場外靜坐的學生關心時事,其純潔熱情令人動容;但是議場內學生領袖的虛無主義與獨裁作風,卻令人駭異...。
為了了解抗爭訴求,到目前為止,我去了立院周邊3次。
3月20日第一次去,震驚地發現:在場靜坐群眾,幾乎全是大學生,而且個個眉清目秀、眼神堅定。相較於許多只關心追星打卡、吃喝玩樂的同儕,他們關心國是、勇於表達,顯然是年輕世代中的佼佼者。可以預見,在這一群人中, 將會出現下一代的政治家、律師、學者、新聞記者、文學家、藝術家……——只是也許不會有企業家。換言之,這裡坐著的是下一代的菁英。
我忽然悲從中來。外子辛苦6年、忍辱負重,換來的是年輕人對馬政府的深惡痛絕。
回去以後,我告訴外子:服貿可能推不下去了。雖然馬政府與產業界人士相信服貿有助於打破台灣經濟困境、為年輕人找到未來,可是年輕人既然完全不領情,那就算了吧。就像父母親苦心想為子女安排美好未來,但若是子女自己不願接受,也勉強不了。他們要選擇自己的未來,就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外子靜靜地看著我。他說:閣員中也有人很失望、想要放棄,乾脆讓RCEP、TPP談判因服貿受阻而停擺,讓國家經濟在幾年內倒退萎縮——那時這群年輕人正要畢業,他們會發現找不到工作,也許才會知道退回服貿的影響有多大。可是,外子還是認為:身為執政者,必須盱衡全局,既不能賭氣,更不能不為國家社會負起責任,目前還是要努力嘗試推動看看。
圖片來源:Pexels
3月25日我二度赴立院現場。攻占行政院事件落幕不到2天,靜坐群眾少了一些,但還是比我想像的來得多。傍晚時分,從捷運站湧過來的下班人潮, 更是一波接著一波。
這一回,各式各樣的文宣品沿路張貼,活潑搶眼,讓人目不暇給。於是我又意識到:馬政府在文宣這一塊,輸得一敗塗地。我仔細觀察這些多采多姿的作品,有標語、短文、打油詩、照片、油畫、諷刺漫畫;有的訴諸悲情,有的大聲控訴,更多的是嘻笑怒罵,對馬總統極盡羞辱之能事。反服貿/反馬/反中的情緒,成了這群年輕人最大的靈感來源。如果要為他們的作品下個評語,我會說:
「才情可觀,創意十足,潛力值得期待;可惜尖酸刻薄、譁眾取寵,境界有待提升。」
拿著盾牌排排站的警察,站在立院各個入口,看來都非常無奈、疲憊。靜坐學生畢竟隨時可以休息、走動、聊天、玩手機、吃東西、上廁所、來來去去,而支援勤務的警察卻必須動也不動、終日罰站、精神緊繃。年齡層和示威者相近的警察,也許內心世界也相去不遠?但是,多數出身基層家庭的他們(包括很多原住民朋友),所要承擔的現實責任,比來自名校的大學生要沉重太多。
在立法院外靜坐的學生,依然鬥志高昂,秩序井然。他們耳朵聽教授們輪番演講,手裡滑著手機;有些則在低頭讀書,以免缺課趕不上學校進度。有人在垃圾區做資源回收分類,糾察隊員則維持走道暢通;甚至還在立院議場入口處, 為純粹到此一遊的觀光客安排了行進動線,在地上設立牌子提醒:拍照請蹲下!
——學生們的高度組織能力,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可是,我們也別忘了,學運核心人士就是以這種高度組織力,去占領立法院、攻打行政院。在立法院,他們拆掉匾額、敲破門窗、損壞桌椅,破壞機電室、搬走電腦、拔除麥克風、搗毀投票器,在議場裡面塗鴉、喝酒,甚至便溺! 而在行政院,他們帶領民眾拿油壓剪、棉被、梯子長驅直入,拆毀大門、打破窗戶、推倒椅櫃、偷走公文財物,在入侵一小時內造成三百多萬元的損失。
但是學生卻以《帝國毀滅》影片中希特勒咆哮的片段,把在行政院打、砸、搶的行為淡化、kuso 化——不過是吃了幾塊太陽餅和蛋糕,副祕書長蕭家淇幹麼那麼大驚小怪!至於立法院上億元的損失,他們的說法則是:叫立委去賠!
「給立委一個贖罪的機會!」
「破壞」向來就比「建設」容易。如果他們將來擔任國家領導人,會把社會帶到哪裡去?
在場外靜坐的學生關心時事,其純潔熱情令人動容;但是議場內學生領袖的虛無主義與獨裁作風,卻令人駭異。他們攻擊服貿不合法定程序,而本身則凌駕於法律之上。他們的訴求不斷改變,姿態愈來愈高。拒絕任何對話,卻厲聲控訴別人毫無誠意。總統不斷讓步,而他們則步步進逼。
他們宣稱代議民主失靈,所以不惜以暴力奪回「人民主權」。但10多天下來,電視上林飛帆、陳為廷意氣風發、牢牢抓住麥克風,而在他們的背後下指導棋的,是台灣野百合世代。至於在街頭日晒雨淋的「人民」,依然只是鏡頭掃過的模糊背景。
史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在綜覽西方文明全史之後,道出了一些「歷史的教訓」(或許該稱之為「不能說的祕密」):
——歷史多半是求新的少數人之間的衝突;馴服的大多數人,只是為勝利者鼓掌、充作社會的實驗品而已。
——多數人統治是違反自然的。多數人除了定期罷黜一個少數統治、再另外建立一個少數統治之外,不可能做什麼更好的工作。
期待「人民民主」的人,在這場學運之後,恐怕會發現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