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新加坡國父、前總理李光耀,在台北時間3月23日凌晨3時18分逝世於新加坡中央醫院,享壽91歲。
新加坡國父、前總理李光耀,在台北時間3月23日凌晨3時18分逝世於新加坡中央醫院,享壽91歲。
李光耀在2013年留下最後一本著作《李光耀觀天下》,當時已高齡89歲的他,在書中談到對生死的看法。「每一個人終究得面對死亡,」他希望自己人生的終結,會來得迅速且毫無疼痛。
李光耀的一生為新加坡奉獻,帶領新加坡度過建國時的艱難,打造出一個任人唯賢、沒有貪污、種族平等的地方,「並且在我之後還會持續下去。」對他來說,人生已感到相當滿足。
在《李光耀觀天下》中,李光耀寫道:
生比死好。但每一個人終究得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是許多正值壯年的人不願意去面對的。但89歲的我沒必要回避這個問題。我關注的是:我會怎麼離世?會不會是冠狀動脈中風,迅速了結一生?還是腦部中風,陷入半昏迷狀態,臥病在床好幾個月?這兩種方式之中,我寧願要盡速了結。
不久前,我做了預先醫療指示,意即如果我必須靠插管才能進食,而且不太可能復原或再次自行走動,那醫生就得為我拔掉插管,讓我能盡速離世。我在一位律師朋友和醫生的見證下,簽下這份指示。
如果不簽下這份指示書,醫生會窮盡一切方法去阻止必然要發生的事。我見過太多類似情況了。 我太太的姐夫楊玉麟病逝之前插著管子,在家躺著,他的太太也同樣身體欠佳而躺在床上。他的大腦漸漸沒有意識,但他們還是讓他繼續撐了好幾年。這又有什麼意 思呢?醫生或親屬通常會認為他們理應設法延長病人的壽命,這我無法苟同。萬事終將有盡頭,我希望自己人生的終結,會來得迅速且毫無疼痛。我可不想變成殘 廢,半昏迷臥床,鼻孔插著管子直通入胃。那樣的情況不過只剩下軀殼而已。
對於人生,我不會特別執著於什麼,或者高談什麼偉論,就只是以自己想做的事來衡量人生的價值。就我自己來說,想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了,我心滿意足。
不同社會對生命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果你到美國,你會發現處處盡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尤其是在南部保守的聖經地帶。中國雖然接受了好幾十年的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教條,但拜祭祖先,以及其他佛教和道教的習俗仍然普遍。印度則廣泛地相信轉世輪回。
我不會說自己是無神論者。對於神的存在,我既不接受也不否定。他們說宇宙源自大爆炸,可是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超過兩萬年,已進化為有思想的生物,也有能力超 越自己去關注宇宙萬物,並反思自己的處境。這是印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嗎?還是神造的?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會嘲笑那些信仰神明的人,可我自己就未必相信,但 不會去否定神的存在。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