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經過這樣的痛苦跟磨練就一定成功嗎?也不一定,但至少你可以把焦點轉到內在成長,人在很多方面有了成績,最後還是要回到內心,因為人終究是要老的,不能回到內心的話,最後外面的很多條件不一樣了,要如何自處呢?所以孟子講上天給你重大的任務,就需要經過這些考驗,他的話真的是很有智慧。
孟子講得很精采的一段話,叫做「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告子下》),這裡務必尊重《孟子》原文,是「是人」而非「斯人」,是人就是這個人,雖然意思一樣。我們最好還是尊重孟子原文,上天要把大的責任交給這個人,那這個人就倒楣了,就是要受苦受難,這個話其實很有道理,哪裡有人生下來一路一帆風順呢?像蘇東坡的幻想,蘇東坡寫一首詩《洗兒》,替小孩洗澡,他說「人皆養子望聰明」,人生孩子都希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很少有人有資格說這句話,蘇東坡當然可以講,我是因為聰明一輩子很辛苦;「唯願孩兒愚且魯」,我希望這個孩子既愚又魯,他顯然對《論語》很熟,「柴也愚,參也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也是天下父母心,都一樣的。但是你沒有災難你不可能出類拔萃。
所以孟子的話說得很好,「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折磨他的心志,什麼叫做折磨呢?就是心想事不成。當你心想事不成的時候,就要想上天在折磨我的心志。接著,「勞其筋骨」勞累他的筋骨。年輕的時候勞累其實很好,晚上睡得著,你白天不勞累筋骨、不出汗,晚上怎麼可以真正休息呢?「餓其體膚」這個誰喜歡,飢餓你的腸胃,讓你吃不飽、讓你吃得很少。最後「空乏其身」,窮盡你的體力。四句話有三句話都是窮困,第一句話是跟心志有關係,心想事不成,苦其心志,接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三點都針對身體,哪裡有人年輕的時候不用勞苦做事、打工、做粗活,這些是好事。我們年輕的時候比較幸運,在學校念書都住校,但我也天天打籃球,也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因為打籃球老是射不中,心想事不成,打得滿身大汗,還好可以吃飽就是了,但是經過這樣的鍛鍊之後,就慢慢了解人生。你參加任何競賽,不要以為輸了就是輸了,輸了有時候反而是贏了,因為輸了之後你才知道人生的實際情況,贏的時候反而不好,贏的時候就以為一帆風順,將來還有更大的考驗。所以年輕的時候經常嚐到失敗的教訓,可以讓你懂得收斂,懂得在內心裡面下功夫。
孟子說完「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接著「行拂亂其所為」,使他的所作所為都不能如意,目的在於「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樣才可以震撼他的心思、堅韌他的性格、增加他以前所沒有的能力。人的能力都是訓練出來的,我常常提到一些運動員,我看過一篇報導,有一位美國的女選手在奧運的時候曾經得過兩面賽跑方面的金牌,年紀到了一定的限制,後來改打高爾夫球,兩年之後就得到全美女子高爾夫球冠軍。記者讚美她是運動天才,這個女選手說,自從練習打高爾夫球開始,每天揮桿一千多次,揮到手抓不住球桿為止才,兩下來年,球桿就像手的延長,愛打哪裡就打哪裡,可以控制了,這叫做熟能生巧。
經過這樣的痛苦跟磨練就一定成功嗎?也不一定,但至少你可以把焦點轉到內在成長,人在很多方面有了成績,最後還是要回到內心,因為人終究是要老的,不能回到內心的話,最後外面的很多條件不一樣了,要如何自處呢?所以孟子講上天給你重大的任務,就需要經過這些考驗,他的話真的是很有智慧。
孟子的話具有普遍的意義,他實在是很了解人性。我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我女兒在念國中三年級時,有一天回家跟我說,她發現自己很崇拜孟子。我簡直不敢相信,國三的女生才十五歲會崇拜孟子,擔心是哪一個藝人的藝名。我就問她是哪一個孟子?她說你別著急,就是你常常講孔子、孟子的孟子,我一聽就放心了,覺得很興奮,但也很好奇,我說妳怎麼會崇拜孟子呢?她說因為今天我在學校上課,國文老師教到孟子這一段。她把這一段話念完畢,臉上正氣凜然,我看了很感動,沒有想到孟子千載之下,還能影響這些小朋友。任何人只要認真念《孟子》,都會感覺到振奮,我還特別問她妳最喜歡哪一句?她還用毛筆寫得歪歪斜斜的「動心忍性」貼在桌子上當座右銘。但是什麼叫座右銘呢?做不到的事就是座右銘,我常常拿這個跟她開玩笑,不過她至少也曾經立過。年輕人可貴就在於,看到好東西會嚮往,這是年輕人的特權;中年之後看到好東西,沒什麼感覺,顧左右而言他。所以,人要把握年輕時真誠的心,要有學習的志向,見賢思齊,看到好的就要學。
摘自《傅佩榮‧經典講座──孟子》
Phone:Purple Sherbet Photograph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