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無法倒退回到從前,過了就過了,回不去的。 而且人生也只有「體驗權」,沒有「擁有權」或「控制權」。
常看到周遭很多人因「失去」而活在後悔內疚裡,或者因被人誤解而深陷於委屈憤怒中,或者因害怕改變而強求自己和他人都得要依循著一個安全的模式過生活。
人生是一條不歸路,無法倒退回到從前,過了就過了,回不去的。 而且人生也只有「體驗權」,沒有「擁有權」或「控制權」,我們只能夠體驗不同的人、事、物,但無法真正擁有他們或控制他們。
強行控制或霸佔他人的行為,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這是常常發生在親子、伴侶、朋友之間的問題。這都是因為不明白我們的人生只有「體驗權」,並沒有「擁有權」或「控制權」。
我們對人、事、物體驗權有的長些、有的短些,但是即使再長也僅僅是跟我們肉體的體驗權一樣長罷了。肉體的體驗權一旦到期,其他的體驗權也全部都到期了。
看清楚了,我們自然會對很多東西(金銀財寶、美食華服、字畫藝術等),事情(地位、名聲、權力、所發生的事件等)或人物(親人、好友、愛人、仇人等)的執著懂得放手,不再費盡心機的汲汲營營、強行奪取、控制或抗拒。
所以當我們深陷於對周遭的人、事、物所發生的一切感到痛苦時,要提醒自己「人生不過是一場夢罷了,什麼都不是真實永久存在的,我可以專注的體驗學習,學習完了就把它們都放下吧」!
如此,我們可以體驗及學習肉體的疼痛、疾病、不適、衰老等感受,也可以體驗及學習情緒上被誤解、背叛、欺騙、失去、嫉妒、生氣、恐懼等感受,而不會深陷於苦痛中。
感受就是感受而已,會來來去去。它們不會24小時跟著我們的,只有當我們的心放在它們的時候,才會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所以它們沒有任何真實性,無需抗拒或緊抓著不放。當我們一直抗拒或緊抓著不放時,它們就會如影隨形,因為它們是我們心念的產物。
作者:許瑞云醫師
現任: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教學型主治醫師、觀心生活學空間創辦人
部落格:happy1013.blogspot.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Drjhsu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