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指出,真正重要的不是讓每家企業都成為通過B型實驗室認證的B型企業,而是鼓勵每家企業都能像B型企業一樣,在日常營運的每一刻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將重視社會與環境福利等B型企業思維,深刻融入企業的DNA。
B型實驗室之所以形成一場全球企業文化變革的運動,不僅止於B型企業認證,至少包含3個層次的改變:一是由下往上,公民草根性自發的社群行動;二是由上而下,政策法規的調適與創新;三是引領主流,重塑市場機制的生態系與新常態。我感覺本書作者再三強調的,不只第一項,更重要的是後兩者。
現代西方思想重視利益,主張追求自己的財富和權利。我國儒家思想重視倫理,強調做人的責任和義務。唯有讓倫理在利益前面,責任在權利前面,世界才會有和平與永續發展。
亞當.史密斯說,鄰國富有,戰時可能成為本國的威脅,和平則有利於本國經濟。中華傳統優良的文化,心懷仁義、濟弱扶傾,不以強凌弱,不以眾暴寡,最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
為什麼大企業的市值愈來愈高,員工的薪資卻一直沒漲?為什麼全球化帶來資訊流通,卻讓勞工的權力比上個世紀更低落?本書作者、世界首屈一指的創新策略專家亞歷克‧羅斯指出,原因在於,過去讓社會運作良好的「社會契約」正在崩解。以下是摘錄自新書《大失衡》的精采分享。
許多研究學者發現:任務愈複雜愈需要創意時,獎勵愈多,成績反而愈差。然而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企業以金錢誘因做為激勵人們行動的主要核心方式。看企業初心解析為什麼這些獎勵逐漸無法吸引人們行動?
這次人類快速的在遇到 COVID-19 疫情後,竟能前所未見的,在一年內研發出有效的疫苗,達成科技突破、大規模製造、大規模施打,這是一次很成功的「人類拯救了自己」的全球協作行為。
本書精彩豐富,談全球化,也談都市化;談危機,也談契機,談病,也談人。
台灣目前防疫很好,大概不能算是「後疫情」階段,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他國的慘痛經驗,避免自己重蹈覆轍。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