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作者嚴定暹,因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想法,更因為一位又一位命相師語帶玄機、模稜兩可的言語,立誓窮究命理,參透造化主的奧秘;更雄心萬丈地期望能未卜先知、趨吉避凶、旋乾轉坤。
本書以行雲流水般的筆調,簡顯明確地再現《易經》命理的底蘊,進而提出健康有機的現代命理觀,讓知「易」者不覺其淺,學「易」者不覺其深,想一窺命理探究人生命運者,也可以在本書中得到啟發,獲得一生的滿足。
二十多年前,作者的命理啟蒙師則介紹她閱讀《了凡四訓》。「積德行善以立命、造命」是《了凡四訓》的中心思想。了凡先生強調:行善須有智慧,使善心真正落實為善果。一個人真正有行善的智慧,自然能趨吉避凶,轉禍為福,這正是所謂「天之發人先發慧後發福」。本書不僅揭開了「命理哲學」的面紗,還其本來面目,讓讀者得以「知命」;更將《了凡四訓》中的立命、造命觀念融會貫通。
2001年,天下遠見曾將嚴女士發表在報章雜誌的「易學命理」專欄文章集結為《尋找人生定位——易學命理淺談》一書,出版後廣為各企業、社團、學校所推薦、使用,再版多次,本書《不信好命喚不回——易學命理淺談》是其增訂版,內容更完整豐富,讀者諸君若能真正讀透了悟,必當如本書之書名「不信好命喚不回」般,修得福慧雙全的人生。
序 坐看雲起時 陳連禎
自序 將缺憾還諸天地 嚴定暹
第一部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偶開隻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打開天眼看命運
眾生看果報,命理尋因緣
不是偶然、是所以然
樂天知命以造命
究天人之際以造命
第二部 不信好命喚不回
就是要算不準
自強不息以運命
人力可回天
明心見性,自種福田
命好不如習慣好
優質環境勝過先天好命
人在做,天在看
天助自助
自助天助
第三部 轉念之間
苦瓜與珍珠
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在
識時務者為俊傑
化小人為貴人
福慧雙修月行常與人相隨
第四部 尋找自己的舞台
我是誰?
三分天註定?
「走運」的智慧
此心到處悠然
什麼人養什麼鳥
坐看雲起時
學「易」沒有名師指導,或盲目自修沒有門徑,很快就會被《易經》打敗,雖然《易經》超玄又超炫,一般人很容易乘興拜讀,又很快敗興罷讀,甚至從此束「經」不觀,視「易」為畏途。筆者慚愧也是半讀而廢的「主流民意」的一員,訴苦之餘,才發現不求甚解,妄想輕鬆讀「易」一族,還真不在少數。
《易經》最早就是一本算命書,是上古人類生活經驗的總結,自西周以來,貫穿三千年,至今仍影響現代人的心情步調。二○○一年目睹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台灣遭受納莉颱風強烈侵襲等等,更體會到人生危機處處有,平安就是福。現今社會上騙局層出不窮,試看受騙者,不只是村夫村婦、愚夫愚婦,也有居廟堂的政府官員,甚至不乏大學教授、專家,知識分子智為境遷,有時也很難倖免於騙局。特別是有心人用《易經》包裝,用太極陰陽做掩飾,信口花言巧語,喜歡鐵口直斷,往往引人好奇;有的還標榜研究,印證雙修,誘人墮落。例如少數宗教或命理騙徒,聲稱做法救贖,調理身心,卻進行性侵害加以猥褻,犯行可真不一而足。
求算命看風水,本來就是常民文化的一環,絲毫無可厚非,透過前人的生活智慧,去疑解惑更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我們在精神有困頓、健康有異常、感情有迷惘、工作有挫折、事業有不順時,卻捨近求遠,問道於盲,把命運交給一個江湖術士,到頭來可能受人擺佈而身不由己。經師、人師、好友、好書,都是我們請益的界面,學習生活的智慧,是我們成長的動力。在漫漫人生旅次裡,如何定位、認識自己,《尋找人生定位》十分重要,如何不必既患得又患失,本書就是一面明鏡,可以關照自我的本性,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細嚼「命為境遷」「反求諸己」「順命而不宿命」「非戰之罪」各篇後的喜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慢嚥「人力可回天」「命好不如習慣好」「優質環境勝過先天好命」三篇後的希望自在。全書篇章印證習慣領域及犯罪學日常生活理論、情境預防犯罪理論,可以互補發明,趨吉避凶,就好像登山,南道北徑俱是法門,都可以達到全力攻頂全身而退的願景。
定暹女士游於「易」、傳「兵法」多年,目前任職科學研究機關,除修行、研究、教學、操作驗證外,並秉持一貫「簡淺明確」「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質感,再現《易經》命理的底蘊,進而提出健康有機的現代命理觀,讓知「易」者不覺其淺,學「易」者不覺其深,想一窺命理探究人生命運者,也可以在本書中得到啟發,獲得一生的滿足。
算命問命,知己知彼,謀定而後動,是人生重要的策略。知命創命,做一位不受人擺佈、不假外求、不為命困的現代人,本書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有引人深思的對話,您一定不可以錯過;在面臨人生的困頓時,以正信的積極態度面對,必能心無罣礙,沒有恐懼。
──陳連禎 警政署行政組組長
將缺憾還諸天地
一、抬頭有藍天
前些年偶然在報紙的生活版看到一則故事,大意略為:作者旅居國外時,一日到賃居公寓的地下室找東西,當他進入堆滿雜物的地下室時,忽然心血來潮,站在地下室的門口大聲說,「歡迎你們有空到我家來玩!」
入夜之後,他的玩笑話為他帶來了一批客人,他看到一個一個「靈」接二連三的走入他賃居的斗室,他們非常的安靜,全都是低著頭,其中還有一位大約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低著頭,極為羞澀的被推拉了進來——作者非常惶恐不知如何應對。忽然,靈光一閃,作者想到曾經有一位大法師教他一招超度「魂靈」的祕招,作者就以很溫和的聲音對他們說,「請你們抬頭向光,跟著光走!」
當這批「靈」仰起頭時,但見一道白光帶著他們飛昇而去。
這則靈異傳奇曾令筆者低徊良久!
《易經》的基本觀念是「萬物一太極」——凡成方、成局、成象、成事、成物都是多元化的緣會聚合為一體,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渾成一體的萬事、萬物、萬象、萬方、萬局都是以陰陽兩方面向呈現,這就是「太極生兩儀」,而陰陽兩面並非截然劃分為二,乃是不斷互動——旭日冉冉東升之際,雖是逐步上升,也是逐步接近落點;而夕陽西沈的表象實則是蓄勢待升的前兆——千載迄今,幾度夕陽紅而紅日依舊在。面對這亙古不易的自然律,人生的智慧應該是:兼顧陰、陽兩面而直指宇宙實相;而人生的困境常常是:自我禁錮於陰暗面而不肯抬頭向陽。
二、福田自種
因著「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想法,更因著一位、一位命相師語帶玄機、模稜兩可的言語,使筆者從一個喜好算命的小女子立誓窮究命理,期望能參透造化主的奧秘;更雄心萬丈的期望能功參造化——未卜先知、趨吉避凶、旋乾轉坤。一路行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過一村又一村,逐漸了悟:先聖先賢所昭示——「明德惟馨」「自求多福」「福田自種」「性格決定命運」,這些簡單的話語竟是如此的貼近云云眾生的生命實相;更體悟造化主的慈悲——每一張命盤不過是一張清單,是當事人此生所擁有的籌碼的清單而已!至於運用這些籌碼能營造什麼樣的命運,造化主從未設限。同樣是新台幣五百萬元的資本,有的人可以經營出數億元乃至數十億元的財富,有的人可以保本,也有的人可能血本無歸,這其中的關鍵九九%是當事人的性格,而非造化主的命定。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推算人生休咎之學稱為「命理哲學」——「哲學」的內涵意義之一就是: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安享紅塵人世的榮華富貴,卻常常背人垂淚,常懷說不出的苦;有的人雖然簞食瓢飲,卻深深體會「良田萬頃,曰食三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而安貧自足,自亦有難為外人道之樂;所以,命好、命壞真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誠難以單一標準、絕對的價值觀論定。
若干年前閒逛玉市之時,一位小販指點筆者「無瑕不成玉」——天然美玉哪有可能毫無瑕疵?無瑕之玉必是人為的斧鑿彫琢,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此一自然之理亦可準用於命理——從古迄今,數以萬計的八字命盤、紫微命盤之中,何曾有一張全美的命盤?一位朋友向筆者抱怨——算命師說,她命盤中的夫妻宮不好——筆者忍不住跟她說,妳可以儘量去找朋友的命盤來看,看看找不找得到一張夫妻宮全美的命盤。
面對自身命盤中不盡完美之處,對症修持、經營,趨吉避凶、化蚩為妍、轉禍為福,這就是「自求多福」「自種福田」也是「命理哲學」的精義——將缺憾還諸天地。
三、天之發人先發慧後發福
二十多年前,命理啟蒙師、台大哲學系名教授,也是曾經名重一時的風水命理名家龍天機介紹筆者讀《了凡四訓》——「積德行善以立命、造命」是《了凡四訓》的中心思想;這本書確實令筆者獲益至深,而隨著年事漸長,對這本「教子書」自亦有不同當年的體悟——一般人對「行善」的浮泛認知,往往視「行善」為無怨無悔的付出,犧牲不求回報、動心忍性的自我剋制,流弊所及,「行善」往往成為鄉愿、愚昧的同義辭,甚至成為姑息養奸的罪魁禍首,更有甚者產生許多假冒偽善的人。而了凡先生強調:行善須有智慧,行善不但重視動機,更重視果效;不但須有善心,更須涵養行善的智慧,使善心真正能落實為善果——譬如,適當、正確的體罰絕對比一昧的寵愛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用愛心說誠實話幫助一個失敗者正視現實,絕對比寬容、安慰更有助於他早日重回人生正軌——真正的善行是利人並且利己的,在真誠的「與人為善」的過程中確實能涵養人生智慧;一個人真正具有行善的智慧,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使他自己自然能趨吉避凶,轉禍為福,所以了凡先生強調「天之發人先發慧後發福」——上天要賜福人之前必先開發他的智慧,因為一個人智慧不足是無法長保既有的「福」!
中國最偉大的史書《史記》的作者太史公司馬遷綜合上古一千兩百年的紅塵世事得到的結論是:為惡必有惡報,這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是,為善不必然有善報,因為「行善」必須有智慧才能真正種善因、得善果!
常人的痴、愚是對事情的果效不能體察——實在說來:云云眾生若能確知惡心必產生惡行,也必然結惡果,誰還敢心懷惡念?然而往往沒有智慧去認知這亙古不移的金科玉律,也欠缺足夠的智慧評估後果,因此常心懷僥倖!所以,亞里斯多德說,「有真知識才有真道德!」
四、蝶變
二十世紀末,經濟學領域中興起「混沌理論」,混沌理論的論點之一是:微小的變動會逐漸擴大成巨大的變化,最後導致整個結構天翻地覆;此一理論中有一論見稱作「蝴蝶效應」,其說法是:南太平洋某個小島上一隻蝴蝶拍動一下翅膀,所擾動的氣流一段時間後有可能為幾千公里外的日本帶來狂風暴雨!自然科學領域中目前未必有精密的儀器可以驗證此一理論,不過,在人文社會之中,此一理論確有其真實性,而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蝴蝶效應更是不移之理——一位身無長物的年輕小尼姑一念之善竟然可以在偏僻鄉野蓋一座現代化醫院,更因此而改變醫界視為不可改變的「住院保證金」制度,並從而帶動台灣行善之風——證嚴上人的「業績」在萬丈紅塵中為「蝴蝶效應」做了一個最佳詮釋。
「命理哲學」本是一門極為科學的生命之學,經得起反覆驗證——歷經數千年流光,在紅塵世事,云云眾生之中屢屢驗證不爽;「命理哲學」不僅不是一時、一方之學,亦非一域之學,涵蓋了生理學(陳立夫先生就曾根據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製定「先天八字體檢表」)、心理學、環境學、乃至牽涉溝通的能力——一個溝通能力強的人,坎坷困頓當然比較少;「命理哲學」本身無絲毫神秘玄虛之處,只是,一個人的命運關涉當事人自身起心動念的微妙處甚多,微妙的動念其果效之巨往往超出當事人所能意料!然而常人習而不能自察,不能躬身自省,反求諸己,而妄行外求,遂令心懷叵測之人,執其一端,妄論吉凶休咎,等而下之者更是以一招半式詐財騙色,竟使此一可以涵養人生智慧,裨益世道人心的科學蒙上一層迷信、愚昧、邪惡的面紗。
五、好康道相報
多年以來,一直有一份「自視甚高」的心願,祈望竭盡自己才力、識見所及,揭去「命理哲學」的面紗,還「命理哲學」之本來面貌,因此公餘應邀撰寫「易學命理淺談」,五年以來,得到非常多的回饋與生命經驗的分享,而寫作過程中,自己也覺得成長更多!
──嚴定暹 《不信好命喚不回》作者
2004/07/30
BBOX01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3391
299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