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逆勢再起
優惠價
$240

逆勢再起

他們的成功哲學

書籍介紹

當外在環境越來越混亂擾攘,究竟,新的競爭優勢與工作標準在哪裡?

《逆勢再起》一書,作者訪談了六個變化最迅速、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六個其中的佼佼者──水瓶鯨魚(鯨魚公園創意總監)、廖筱君(新聞主播)、陳鴻(節目主持人)、唐雅君(亞歷山大集團董事長)、張天立(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侯明甫(怡富投信執行副總)的成功哲學。

他們也曾經被開除、被嘲笑、被利用、被冷落,但卻在擾嚷的經濟變局中,積極開拓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讓烏雲阻斷向上的決心,當別人在失業的陰影中擔憂受怕時,他們卻可以不斷迎接挑戰,在逆勢中抓住爬升的機會。

從他們身上,你將發現新的成功特質。他們將告訴你,如何突破逆勢,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嘗試.靈變.全方位 水瓶鯨魚(鯨魚公園創意總監)
在創意的海洋,乘風破浪

韌性.創意.投注 陳鴻(節目主持人)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敬業.自律.好學 廖筱君(新聞主播)
唯有偏執的焦慮者,倖存

理想.堅毅.行動力 張天立(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
打開知識流通的新動脈

熱忱.創新.魄力 唐雅君(亞歷山大集團董事長)
從舞蹈老師到企業家

專注.定性.踏實 侯明甫(怡富投信執行副總)
作自己心靈的掌門人

劉鳳珍

台灣的企業與工作者,從來沒有這麼焦慮過。

數位科技、無線通訊、基因複製,在新科技不斷的推陳出新下,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到處出現,新的競爭者處處潛伏,加上景氣不斷探底,面對這種種「突發」、「不可預期」、「無法預料」的變動,企業要生存,不得不和「變動」比快。

大環境的變動氣氛,個人一樣無法遁逃。

一波波失業潮打醒新經濟的美夢,更讓許多年輕人剛踏出校門,就被潑了一大盆冷水;企業購併、結盟的風潮,在強化企業競爭體質的同時,組織重整下的裁員風也大張旗鼓而來。

膽戰心驚

「不安」是多數人共有的感受,從台灣、香港、韓國到日本,媒體不斷公布失業率迭創新低的消息,看得人膽戰心驚。

小小的台灣,在一年內失業率由三%大跳躍至五%,截至今年七月底最新的資料顯示,失業人口中四五%是肇因於「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比去年同一時間整整增加了一五○%。這與過去勞工大多是因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選擇「自願失業」的狀況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再以勞委會所公布的廣義失業率來看,台灣更早已突破七%,超過七十萬人喪失工作機會。

在悲觀氣氛的籠罩下,過去工作人面對景氣循環時所賴以為繫的最後一線希望∣∣用「忠誠」向雇主交換升遷、加薪與福利回饋的安全感,早被淘汰。

新的標準在哪裡?

「台灣員工很可憐,老闆平日希望你有日本勞工的忠誠,但狀況不對要裁員時,又希望展現美國企業的處理效率。昨天決定,隔天命令你走人,」一位三十五歲的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公司員工感嘆地說。

忠誠如果不再適用,那麼,新的競爭優勢與成功哲學又在哪裡?個人在職場中,如何安身立命、笑傲人生?

在變局中,「工作能力」(Employability)成為新的學習準則──與其讓外力逼迫轉換工作,不如預先培養自己適應變局的能力。彼得‧杜拉克分析,新世紀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對專業的忠誠,而非對雇主的忠誠。

這樣的分析,在許多工作場域中,不斷被印證。

策略大師大前研一是一個例子。

大前研一初入職場時,在日立擔任研發工程師,兩年後轉換到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拿的雖是MIT的博士,但對企業管理一竅不通,外籍同事毫不留情地以「公牛身上的乳頭」當面嘲笑他「毫無用處」。

為了洗刷這個專業恥辱,不讓自己被淘汰,二十九歲的大前研一以大量閱讀、密集利用錄音機訓練,克服在人前說話害羞的個性障礙、每天看通勤電車上的廣告激發自己的思考能力。三年後他以「企業參謀」一書名噪日本,日薪若以今日匯率換算,幾乎高達三十五萬元台幣。那年他三十二歲,四年後,他成為麥肯錫有史以來全球最年輕的海外總經理。

開拓自己的工作能力

短短七年,大前研一以主動應變的積極態度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在逆境中成就了不凡的事業,之後更以不斷的學習,將自己提升為全球知名的策略管理大師。

在台灣,也有許許多多相同的例子。

漫畫家水瓶鯨魚、「阿鴻上菜」節目主持人陳鴻、新聞主播廖筱君、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張天立、亞歷山大集團董事長唐雅君、怡富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侯明甫,他們與大前研一當年年紀相仿,同樣在擾嚷的經濟變局中,積極開拓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讓烏雲阻斷向上的決心,當別人在失業的陰影中擔憂受怕時,他們卻可以不斷迎接挑戰,在逆勢中抓住爬升的機會。

歸納這些人物的成功,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下列扭轉逆勢的特質:

一、勇於創新,接受挑戰

努力的人可以達到別人達不到的目標,成功的人則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並加以實現,唐雅君與張天立都屬於後者。

從一間小小韻律教室的舞蹈老師,變成台灣健身產業的標竿人物,唐雅君每隔十年就將自己的企業轉型一次,從雅姿、亞歷山大,到菁英式的亞爵會館,投資規模與經營層次不斷提升,一年創下的營業額將近二十億,堪稱是「台灣最會賣運動的企業家」。

張天立所經營的博客來是華人地區的第一家網路書店,在成立時間上也僅落後亞馬遜(amazon.com)一個半月。回國創業之前,張天立在美國擁有企管與電腦雙碩士,以及貝爾實驗室研發工程師的亮眼資歷,但他毅然放下安逸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回國投入當時台灣人還懵懵懂懂的網路領域,在市場中扮演「傳道者」的角色,今日,已成為台灣電子商務的先驅。

二、抓住機會,敢於築夢

廖筱君原本應該留在家族公司工作,做個聽命於父母安排的乖乖女,但一次意外機會的出現,她不顧家人反對,決定搬進警廣宿舍,開始新聞事業的築夢生涯。

她全力以赴所創造出來的事業成就,連家人與朋友都訝異於她有如此驚人的新聞潛力。

陳鴻也有類似的經歷,當TVBS的主持邀約出現時,周圍人幾乎都不看好這個機會,甚至對他冷嘲熱諷,但源自家族血液中,對美食超乎狂熱的內心呼喚,讓他決定不管別人眼光,緊抓住這個機會,並以源源不絕的創意,為台灣美食節目開創新風格。

三、發現問題,主動解決

成功慾望強烈的人,往往在發現問題時主動出擊,而不是等候別人指示、下命令。

水瓶鯨魚在接手伍佰的「浪人情歌」專輯後,直覺錄音間的製作方式無法凸顯伍佰的演唱能量,因此改成「現場版」重新包裝,銷售量因此由四萬張直衝到八十五萬張,伍佰也一舉成名。

而對手握數十億資金的侯明甫而言,當他發現公司內部對非科技型基金持有電子股的比例限制,會影響基金獲利時,雖然一度猶豫,但他最後還是向公司提出建議,放寬規定,以提高基金績效之競爭力。

四、積極樂觀,不輕言放棄

張天立在創辦博客來初期,幾乎拜訪過台灣各大小出版社,每一家平均少則三次,多則十次以上。民國八十五年當他向出版社提出在網路上賣書的想法時,台灣還沒人聽過「電子商務」,他的夢想換來的,多半是冷嘲熱諷,但抱著「總有一天等到你」的決心,今天超過一千五百家出版社和他簽約,儼然已是台灣出版通路的新興巨人。

為了讓亞歷山大快速擴散據點,唐雅君採取與建商合作的方式進駐各大社區,她回憶「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是戴著工地帽,從北走到南,看過的案子不下一百件。」

這中間有好幾次建商根本是在利用她,剽竊她的想法與設計藍圖,然後自己經營,但唐雅君卻樂觀地勉勵自己:「如果這樣可以讓台灣有更多運動人口,也是一件好事。」如今,亞歷山大已穩坐台灣健身產業的龍頭地位。

五、戰戰兢兢,毫不鬆懈

從沒想過自己會跨進新聞界,廖筱君初入社會時,以一天將近十四小時的工作量累積實力,進入《經濟日報》後不久就以常跑獨家成為同業敬畏的對手。在跨入電視圈後,每天下班回家已近十點,但她依舊要求自己「每天一定看側錄帶」,並與其他台新聞分析比較,永遠像個害怕犯錯的小學生。

主持節目時輕鬆調皮的陳鴻,私底下卻是要求嚴格的製作人,為了增加節目內容的深度,他以大量閱讀來充實自己,而常常雙手沾滿油墨的剪報習慣,更是他二十年來持續不斷的堅持,因為「我希望和我共事過的人,都對我很放心」。

六、勇於從錯誤中學習

成功之前,先學習失敗,是卓越工作人的必修功課。

對侯明甫來說,今天他負責的台灣增長基金能持續七年都有百分之百以上的投資報酬率,亮眼的操盤績效背後,卻是之前缺乏風險概念、重大的操盤失敗教訓換來的。

陳鴻也曾因對工作品質的嚴格要求,與工作人員產生認知衝突,當他發現問題後立即調整自己,努力與工作成員溝通,讓整個團隊重新建立默契再出發。在承認錯誤的過程中,他體會到「在工作上,你要讓人家尊重你,而不是怕你,太強勢沒有必要。」

七、了解自己,務實不貪心

如果抓住機會需要勇氣,拒絕利誘則需要更大的智慧。當有人願意以一小時幾萬元的天價,只為了和你聊天,汲取過去的行銷經驗,請問你願不願意?

曾任扁帽創意總監的漫畫家水瓶鯨魚,她的答案是「NO」。做扁帽之前,水瓶鯨魚成功行銷包裝過伍佰、陳昇、林憶連、任賢齊等歌手,離開滾石唱片後,面對類似的重金邀約,她一律回答:「我寧可少拿一點錢,做有趣的事,並且把口碑做出來,這樣才不違背之前放棄高薪工作的初衷。」因為不貪心,懂得割捨,

水瓶鯨魚後來更以「扁帽旋風」贏得外界的肯定。

同樣地,對台灣基金規模發行最大的怡富投信基金管理部副總侯明甫而言,在代客操作的市場開放後,他也成為同業爭相挖角的對象。右手小兒痲痹的他,好幾次面對同業以高薪利誘,都勇敢拒絕。因為深知自己背後有優秀團隊資源,他告訴自己「心再大,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底線。」

八、從平凡中,追求卓越

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從小因為父親跛腳失業,曾過著三餐不繼的日子。他在自傳裡說:「出身越寒微的人,越會以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力爭上游。」

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沒有家財萬貫或傲人的學歷,卻以一己之力,開創出不凡的成就。

工人家庭出身的水瓶鯨魚僅有高中學歷,但她在行銷領域的成就,遠勝過任何拿過MBA,或一天到晚把家世、學歷掛在嘴邊的人。

侯明甫的父親是三輪車修理師父,他沒有國外學歷,一樣憑著真本事做到外商公司的副總。

唐雅君大三時就輟學,拿著軍人父親變賣唯一房子的所得以及親戚資助的兩百萬創業,當時與她同年齡的多數女孩,可能還只是大學剛畢業。

身為長子的陳鴻,初入社會沒多久,就必須獨自一肩扛起照顧母親與妹妹的沈重負擔,十多年來毫無怨言。

貴人相助

就是因為擁有上述積極的人格特質,他們在不同階段,常遇到願意相助的貴人。貴人並非憑空出現。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以自己在商場多年的識人經驗觀察,「一個人能否遇到貴人的條件,其實可以自己創造!」他分析,關鍵就在於他們的態度與努力。

當外在環境越來越混亂擾攘,你是不是也常常焦慮不安、對未來充滿疑惑?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這六位卓越工作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工作哲學,或許可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發,而這也是這本書誕生的背景。

劉鳳珍 作者
1969年生,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和信傳播聯太公關研究經理,現為資深撰稿人。

2001/09/27

BBP12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921-3

229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