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半斤非八兩
優惠價
$250

半斤非八兩

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

Why Smart People Make Big Money Mistakes And How To Correct Them
書籍介紹

心理經濟學是行為科學的一個新領域。在本書中,《金錢》雜誌的作家和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將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解說一般人何以因為心理的癥結,無法明智管理錢財。

他們也提供實用的訣竅,教我們如何改變理財方式,避免無謂的浪費。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平常很聰明,一碰到理財卻笨得可以?為什麼有這麼多投資人莫名其妙地賣掉手上的好股票,眼看它們大漲特漲?或是死抱著爛股票,非等它們跌到谷底才肯放手?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用現金付帳錙銖必較,用信用卡買東西卻再貴都無所謂?不論是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或超級市場,大部分人都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因此遭受可觀的損失。

幸好我們最常犯的理財錯誤,有許多都能用心理經濟學解釋,並加以糾正。在本書中,作者仔細描述這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分析人們用錢、投資、儲蓄、借貸的決定,以及浪費錢的原因。本書更提供了幾十種寶貴的訣竅,協助我們克服這些混淆財務判斷的盲點,讓我們享有更大的財務自由。

序 一本新鮮的理財書 邱顯比
序 給你一把釣竿 蔣雅淇
前言 聰明人為什麼犯理財大忌

1 銀錢有貴賤
2 半斤非八兩
3 積習難改
4 數字麻木症
5 破除成見
6 自信的陷阱
7 一窩蜂

心理結論 接下來怎麼做?
後記 心靈收穫
中英/英中名詞對照

一本新鮮的理財書

邱顯比

因為生性疏懶,也怕開例之後麻煩不斷,所以一直婉拒為理財相關書籍寫序。八月中接到天下文化的編輯來電,她說:『我們非常希望邱教授能為《半斤非半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寫序,因為這本書風格與邱教授的《基金理財的六堂課》神似,皆是以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眾了解學術理論的精華與應用方式。』人總是經不起誇獎,於是我答應先看看稿子。翻開第一節,赫然出現一則關於賭場的笑話。多巧啊!我的書也是以一則賭場笑話起頭,想必這本書一定很有品味。當下我就回電答應作序。

要寫序,當然要從頭看到尾把書讀一遍。一讀之下,馬上就後悔了。不知道您是否曾參加超過十六道菜的宴席,每道菜都很好吃,主人殷勤夾菜勸酒,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只是,菜實在太多了!本書深入介紹近三十年來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或曰心理經濟學(psychoeconomics)的重要理論與實證。如果一天看一章,每一章都很有趣。但是一天要看七章,保證你頭昏腦脹。更過分的是,看完整本書,我才發現原來第一節的那則賭場笑話是書中唯一的笑話,而我因為一個笑話就答應寫序,正是犯了書中所描述的「先入為主」的毛病。

過去經濟學及財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植基於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上,假設大部分人的經濟決策皆經過理性計算。但是現實中有許多現象很難用理性預期解釋,例如同樣是一萬塊錢,如果是統一發票中獎,花用起來常比辛勤工作賺得的一萬塊錢大方很多。心理經濟學家說,人常把錢依不同來源或用途劃分心理帳目,而這種行為,往往導致理財缺乏效率。又如投資人厭憎損失的心理,常使投資人緊抱賠錢的股票,不肯認賠出場;另一方面也常使投資人太早賣掉賺錢的股票,以落袋為安。

本書所介紹的理論及實證結果,有些是我原本就知道的,有些是我不知道的,讀完後,增加不少日後上課演講的材料。有些例子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書上提到棺材店老闆如何利用人們避免極端的心理,把真正想賣的棺材訂價在第三位,多數喪家很自然就落入這個陷阱而買了貴的棺材。了解理財的心理陷阱並不代表馬上就能妥善理財,畢竟許多心理習慣並非全然有害無益,因此揚棄前須仔細評量。此外如作者所言,有些原則是互相衝突的,例如不要過分自信與不要盲從群眾,這兩個原則在實踐上難免莫衷一是。在參考本書的建議,例如購買指數型基金前,要考慮台灣與美國在市場結構與效率性上的差異,不宜照單全收。說了一堆「小心,本書並非萬能」的話之後,我誠心向有好奇心,覺得一般理財書太膚淺的讀者推薦《半斤非半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這是我近年來所讀過最新鮮、最嚴謹、最有趣的理財書之一,希望它也能帶給您同樣的感受與收穫。


給你一把釣竿

蔣雅淇

常常遇到一些社會菁英告訴我,「『理財』這兩個字,我聽了就頭大。」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卻唯獨恐懼理財,也不想去了解。更常有的,是一些股票菜籃族對我說,他們在股票上漲的時候不敢買,股價下跌時更不敢碰,於是一輩子就在漲也擔心、跌也怕的情況下,口袋裡的錢越來越扁,身價越來越縮水,真是所謂的「錢少膽小怕狗咬」。

我一直很好奇,像這樣的朋友,對金錢的觀念、理財的邏輯,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解答。

《半斤非八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這本書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般人在理財時,容易落入的陷阱,切入的方式在理財書籍中,相當少見。兩位作者,一位是理財專家,一位是心理學家,他們用說故事的語調,把一般人覺得深奧難懂的理財、心理問題變成了輕鬆、有趣的生活故事,利用一般人最容易接受的「心理測驗」,帶你一步一步進入常犯的心理陷阱。讀著讀著,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地說︰「啊!原來我也是這樣!」

像是書中指出「劃分心理帳目」的現象就相當有趣,假設同樣是一千塊錢,媽媽給的就毫不猶豫,輕鬆大方地花,只因為這是easy money(得來容易的錢),但如果是自己賺來的,可能連五塊十塊都斤斤計較,因為這是自己辛苦得來的。同樣的一疊鈔票,帶給人不同的價值感,花錢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常常造成浪費。還有一個淺顯的例子也相當有趣,如果你有一張三千塊錢的演唱會門票,出門前剛好刮風下雨,你去不去?如果手上的票是別人送的,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是﹔算了!但若是自己掏腰包買的票,很多人的選擇卻是:再危險也不能浪費。這樣半斤不是八兩的迷思,出現在我進入理財世界的初期,但一直到現在,都還充斥在我週遭的朋友生活中。除了指出觀念、思想上的迷思,作者貝斯基和季洛維奇也提出投資理財上實際的建議。

他們認為,一般人投資最好的方法就是買共同基金。我承認,對於自己無法選擇個股的投資人,共同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讀者必須如作者所說的,對那些被大肆宣傳的績效特別小心。在台灣就有相當多這樣的例子,基金的廣告大吹大擂,實際上的績效卻大爛特爛,投資人還是要小心挑選,仔細做功課,如作者所提醒的,要避開熱門、卻虛有其表的投資。另外,就像他們形容得很妙的一點,不要把投資當成露水姻緣,而要當作長相廝守的配偶。

看完這本書,你對金錢的觀念,會跟過去不一樣。這不一樣之處,可能就是你為什麼會在投資上「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讓你總算知道以前錯在哪裡。投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修正投資的錯誤,投資專家懂得在錯誤發生後,能夠修正、不再犯錯,因此贏的機會更高。這本書雖然沒有股市名嘴喊破了喉嚨,告訴你有哪檔明牌、股價幾塊錢的時候要去買,卻能讓你從中了解投資理財的通則,就好像是給你一把釣竿,而不是直接給你一條魚。理財要趁早,當你更了解自己的心理之後,你就可以再也不怕理財,從此過著錢滾錢的生活了。

蓋瑞.貝斯基 作者
蓋瑞.貝斯基(Gary Belsky)曾為《金錢》(Money)雜誌的個人理財作家,CNN「你的金錢」(Your Money)節目,以及ABC《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的評論人。他得過傑拉德.羅布(Gerald Loeb)傑出商業和金融新聞獎,這是商業及個人理財記者的最高榮譽。
湯瑪斯.季洛維奇 作者
史丹福大學博士,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行為財務領域(或稱「心理經濟學」)方面的重要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日常決策和人類判斷的謬誤,研究心得曾多次發表於心理學專業期刊,及其著作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黃秀媛 譯者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世界日報》編譯。譯有《生命在愛中成長》、《愈成熟,愈快樂》、《巨龍》、《男人新中年主張》、《十誡》、《半斤非八兩》、《杜拉克精選:社會篇》、《完全通路行銷》、《關鍵十年》、《沃爾瑪王朝》、《藍海策略》、《思考型工作者》、《簡單的法則》、《急迫感》、《長尾理論》、《簡單的領導》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2000/09/15

BCB21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7377

241

365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