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健康有約1
優惠價
85
$238
書籍介紹

本書是從慈濟與您健康有約電視台廣受好評的醫療節目「慈濟與您健康有約」,共四季、約兩百六十集的內容精選而成。「慈濟與您健康有約」自二○○○年七月三日開始播出,介紹的範圍廣及國人常見疾病的治療和保健方法、新的醫療科技,以及大眾都感興趣的健康瘦身法等。

全書依疾病的類別重新整理而成,共分為腦血管、神經系統、呼吸道、心臟血管、新陳代謝、癌症、胃腸肝膽、骨骼肌肉、免疫風濕、意外傷害、減重及其他等十三個類別。

閱讀本書時,除了能夠吸收最新的醫療知識,更能深刻體會到,除了新療法、新儀器、新技術,還要加上醫療團隊的關心和用心,才是治病的最佳良藥。

序 健康寶典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林欣榮院長

腦血管篇
令人頭痛的偏頭痛
不可輕忽的頭痛
中風病人的救星──神經外科醫師
慎防再度中風--模範病人孫資政的保養之道

神經系統篇
TRODAT──診斷巴金森的新方法
巴金森氏症新療法之一──移植多巴胺神經細胞
巴金森氏症新療法之二──深度腦刺激
老人赤子心

呼吸道篇
尋回好眠
四個氣喘病人的故事
肺結核捲土重來
鼾聲透露的危機──睡眠呼吸中止症

心臟血管篇
「開心」的阿嬤──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風濕性心臟病手術
心肌梗塞救星──免開刀的心導管手術
運動救心
無聲的殺手──高血壓
血管不通?給您新的血管!

新陳代謝篇
糖尿媽媽一定要定期產檢
青少年的第一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好,有病等於沒病
糖尿病人小心視網膜病變
關心、用心,確保洗腎品質
腹膜透析,自己在家洗腎
洗腎引起腕道症候群

癌症篇
光子刀根治鼻咽癌
別碰檳榔,遠離口腔癌
整形外科再造完整的臉
早期診斷,搶救肝癌
意外發現的胃癌
手術合併清除淋巴結──胃癌治療之日本經驗
化療加放療,減低復發率──胃癌治療之美國經驗
家族性非瘜肉大腸癌
人工腫瘤關節
新的骨髓、新的生命
棄物變寶貝──救命的臍帶血
更安全的放射治療──IMRT
癌末不必疼痛
靈性照護

本書最精采的部分是,每一疾病皆由實際的病例、真人真事地詳實描述,透過人物的舖陳,讀者可以輕鬆地認識疾病,如中年人熟悉的知名人物孫運璿資政,因為腦中風,致如日中天的事業戛然而止。

另外,透過音樂家李泰祥,帶讀者認識巴金森氏病,及明確診斷巴金森的退化程度與位置的方法。還有,經濟又準確的檢查媒介─核醫藥物TRODAT-1如何而來,及植入晶片的深度腦刺激手術、移植多巴胺神經細胞的積極療法等,以我這個在腦神經外科執業超過二十年,尤其,對巴金森氏症病患診治超過萬人,植入晶片超過六十人的專業人而言,本書的確可說深入淺出,使大眾了解尖端的醫療資訊。

知名人士現身說法,固然可以引人注意,但平常百姓人家的經驗,也是直指人心,提醒讀者不要忽略影響健康的警訊,同時藉由案例,闡述家人支持的力量,及慈濟醫療志業的以人為本。其中一個例子特別讓我感動。

臺東縣關山鎮賣冰的洪樹城,只是免疫力差,致小傷口感染鏈球菌,發燒之後陷入昏迷,從關山慈濟醫院後送至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由腸胃內科接手,在加護病房四十五天,轉入普通病房後,與整形外科、神經內科、復健科聯手照顧三個月,雖成植物人,但無人放棄,後來終於醒來。

在醫病關係方面,慈濟醫師的「愛問話」,屢屢成為拔除病苦的關鍵,例如呼吸治療科楊治國主任,依其經驗,百分之八十五的氣喘病人,可以用問診找出真正的原因,也因此,從事洗染業的李文成,得能找出乾洗衣物的化學劑是隱形殺手。還有,賴寧生主任本於「這個病人的問題,我一定幫他解決」的想法,讓己經中風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可以再度揉出麵糰;也不厭其煩地幫助類天庖瘡患者,解決口腔潰爛,連講話及嚥口水都痛的病苦。

而全方位的報導,也是《健康有約》的特色。在「風濕性心臟病手術」單元,讀者可以了解「心病」醫療模式,包括置換瓣膜、免開刀的心導管手術等心臟內外科療法;「運動救心」深入報導了心臟科與復健科研究運動療法,開立運動處方,增強心臟病患者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另外也介紹了全天候的救心小組及冠心病共同照護中心,如何不捨日夜地守護病患。

除醫德、醫術之外,《健康有約》更讓讀者認識了許多輔佐醫療的新儀器,例如「光子刀殲滅鼻咽癌」一文,教書的葉老師,耳朵出現些許不適症狀,反覆求醫,卻找不到病因,甚至被誤診為高血壓,幸有耳鼻喉科陳培榕主任細心診斷出第一期鼻咽癌,在精準的光子刀治療之下,已完全康復。還有,毫無症狀的黃素鄉為安撫胃痛的女兒,「示範」做胃鏡檢查,竟然發現胃癌,得以及早治療。其他,例如陽壓呼吸器改善睡眠品質,讓經常神智不清不敢開車的蘇進東,得以悠遊自在。而關節鏡手術,有如醫師手指的延伸,不用打開關節,即能完成重建十字韌帶手術,也同步留下電子病歷,令人激賞。

疾病,不全然是悲劇的結果,透過醫療團隊的合作,在《健康有約》書中,經常看見希望。例如膽道閉鎖的小兒,接受媽媽活肝,生命得以延續。尿失禁患者,用小腸做成的人工膀胱,重拾尊嚴。首創肉毒桿菌治療排尿障礙,改善生活品質。骨骼銀行、少見的變形腳─馬蹄足,及于載九主任研發的人工髖關節,讓行不得也的病患邁開大步。而骨髓移植,及棄物變寶物的臍帶血,都是希望的燈塔。

從影像、語言變成文字,《健康有約》成為健康寶典。我們可以預見,讀者因此擁有照顧自己、家人及朋友健康的常識,未嘗不是厚植國力的根本;如今,欣見《健康有約》付梓,感恩之外,也祝福「天下」讀者都有滿滿「大愛」。

大愛電視健康有約製作群 作者
「慈濟與您健康有約」是由大愛電視台的一支十五人製作團隊,所共同創作。節目製作人張尊昱,畢業於美國米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研究所,為台灣電視新聞節目界的老兵。一九八一年起,在中國電視公司擔任六十分鐘及九十分鐘新聞節目製作人,將近十年,其後並於華視與台視製作一系列新聞專題報導性節目,並曾四度獲金鐘獎項。現任大愛電視台資深製作人。一九九九年起,與一群電視界年輕新秀,持續製作一系列報導醫療新知的電視節目。主要內容涵蓋了醫療科技為重大疾病帶來的新曙光,表彰仁心仁術的良醫典範,以及介紹養生保健的新觀念。精選有趣而重要的醫學新訊息,並且將深奧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平易近人的保健常識,是該團隊努力追尋與堅持的目標。

2003/07/23

BGH05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164-X

278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