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自然

基因煉獄
優惠價
$400

基因煉獄

色慾、饕餮、貪婪、怠惰、憤怒、妒忌、驕傲的生物學根源

The Genetic Inferno

$400

書籍介紹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為什麼會有某些反應、或出現某種感覺呢?如果你曾經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那麼且讓才華洋溢的作家麥迪納帶領你走一趟既迷人又讓人困惑的追求之旅,讓你瞭解人類行為的生物基礎。內容涵蓋了當前分子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甚至哲學對於這個題目的瞭解。

這本讓人著迷的書,藉由描述人類行為與基因之間存在的空隙,一面試圖澄清行為的遺傳根基,一面又揭開了其中不實的假象,好比離婚基因、嗜食巧克力的基因……。用上但丁的《神曲》做為串聯全書的大綱,對於七宗罪都做了解釋,只不過使用的言語,是我們對於基因及腦的最新研究結果。

這七種罪名——色慾、饕餮、貪婪、怠惰、憤怒、妒忌、驕傲,雖是中世紀對於人類行為特質的看法,但其實涵蓋現代人感興趣的性挑逗、食慾控制、焦慮症、生物時鐘、攻擊性、抑鬱症、記憶與學習等問題。對於基因怎樣影響我們所作所為感興趣的人,本書將提供最完整的綜覽。

導讀 七情六慾的生物學

潘震澤 一 緒言
對於DNA和人類動機的討論,是不可能完全透澈的。
就算對某個基因的功能做了可靠的描述,
我們還是找不出哪個可辨識的行為是由單一基因所造成的;
但許多基因的集體作用,似乎就在某些神經層面造成了影響。

第1章 「物理妒忌」的動力
物理學的吸引力來自人們喜愛直截了當的解釋,
它的化約主義傾向曾產生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並使得該學門的成就,成為好幾世紀以來人們傾慕的對象。
許多生物學家稱這種單純性為「物理妒忌」。

第2章 色慾
性慾的感覺至少是由4種環環相扣的生理系統、
不下11個腦中不同的區域、超過30種不同的生化機制,
以及幾百個支援這些不同過程的特定基因,
所突現而出的性質。

第3章 饕餮
地球上的每個生物都必須解決類似且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
也就是尋找足夠的食物以度過另一天。
沒有食慾的生物注定會挨餓致死,
因此,產生食慾便是好事一樁。

第4章 貪婪
從來沒有人在人類身上發現貪婪的基因或專門負責的腦區;
貪婪的根本架構是赤裸裸的人類野心發展過程中,讓人癱瘓的恐懼。
我們會先從與恐懼及焦慮關係密切的5個區域談起,
接著深入探討一些參與恐懼相關神經子系統運作的基因。

第5章 怠惰
雖說可能有疲倦這種情緒的存在,但睡眠可是明確的生物需求,
我們將探討讓我們在晚上睡覺,並在早晨讓我們起身的生物學。
從許多方面來看,
這是試圖將特定基因與特定行為連在一起最清楚的一條路。

第6章 憤怒
本章主題是人類的憤怒,尤其著重於訴諸攻擊及暴力的可悲傾向。
在我們內心深處翻攪的攻擊性,究竟是什麼引起的?
腦中哪些區域負責了這種破壞性的傾向?
讓人類經驗憤怒以及破壞感的行為,是否有基因的參與?

第7章 妒忌
人類的妒忌是由想要擁有他人的財產或特質的慾望,
所引發的單方面不滿足感,至少可與4組行為輕易產生相關。
其中3種我們已經談過,包括色慾、懼怕與攻擊性,
在這裡,我將要討論與妒忌相關的第4種行為——抑鬱。

第8章 驕傲
如果我們從研究自覺開始探討自負、驕傲,
那又要如何來分離自我的基因呢?
有很大一部分的自覺,牽涉到對各式各樣的記憶進行回想及反應,
本章要在基因的層面來探討上述的過程,包括記憶及學習。

結語
在本書的每一章裡,
我探討了與七宗罪有關的特殊情緒系統。
除了檢視位於特定行為後頭的基因之外,
每一樁大罪也顯示了該情緒的某些特性。

延伸閱讀

索引

麥迪納 作者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之前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工程學系,目前是「心靈、腦與學習中心」的創辦人及主持人。他也是美國一家精神醫學機構的顧問及專欄作家,專注於人類行為的遺傳學及神經生物學方面的問題。麥迪納博士過去的研究,包括對「心血管系統發生」相關的基因進行分離及定性。在從事研究的過程當中,他愈來愈關心向大眾傳播生物科學的問題,而那不只是針對一般社會大眾而已,還包括從事醫療服務的專業人員。最近,他得到「道氏╱醫學進修教育年度最佳教師獎」的肯定。
潘震澤 譯者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及碩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先後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密西根大學研究。曾任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客座與兼任教授,目前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專職寫作與翻譯,並擔任《科學人》編譯委員。已出版著作有《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三本,譯著有《人體生理學》、《潘朵拉的種子》、《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等二十餘本。


2004/05/13

BCS08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290-5

432

540

為您推薦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