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台灣是電子產業王國,但說到電子產業發展的故事,大家可能都不是那麼熟悉。這本書要帶你走過整趟旅程,讓你認識人類史上充滿了戲劇化的電子變遷,其中有偉大的科學家、工程師,有傑出的企業家,也有唯利是圖的銀行家。
推薦序 電磁科技發展的「資治通鑑」 李嗣涔
自序
引子
第一部:電磁時代
第1章 電磁科學基礎
旅程的起點/科學方法/魔術般的靜電/電源的突破/電磁本一家/一代宗師法拉第/絕世奇才馬克士威
第2章 電報
電流傳播訊息/消除時空間隔/智慧財產權紛爭/數位型技術/市場成長與影響
第3章 電話
聲音從電線上傳來/電話創業與泰特‧費爾/專利權世紀之戰/類比型技術與音樂留聲
第4章 無線電報
赫茲的傑作/馬可尼與無線通訊/飛越大西洋
第5章 電燈與電氣化
照明系統工程/發電機與馬達/電流之戰/電氣化新氣象/愛迪生、特斯拉與西門子/電磁一百年
第二部:真空電子
第6章 電子真面目
陰極射線/湯姆森與電子/穿透性的X光
第7章 控制電子的基本工具
愛迪生效應/神奇的第三極/三極管與長途電話
第8章 收音機
1904年聖誕夜/收音機核心技術/RCA與沙諾夫/阿姆斯壯的悲劇
第9章 電視機
技術挑戰/鄉下青年與白俄移民/視頻從空中傳來
第10章 雷達
千里眼/最珍貴的行李/精確的導航定位/微波世界
第11章 電腦
計算機/電子巨無霸/現代電腦的框架
第三部:固態電子
第12章 貝爾實驗室與半導體
凱利的先見/變化莫測的半導體
第13章 電晶體的誕生
三極體概念/奇特的p-n接面/電晶體技術的突破/蕭克萊最後的微笑
第14章 電子工業起步
分享技術/矽晶登台/初試啼聲/日本先驅
第15章 晶片與矽谷
蕭克萊與八叛徒/平面製程與晶片/快捷與矽谷現象
第16章 晶片技術的飛躍
摩爾定律/晶片記憶體/晶片上的電腦/琳琅滿目的應用
第17章 電子產業的變遷
亞洲來的競爭者/晶片設計電腦化/台灣與晶圓代工/諾宜斯、摩爾與葛洛夫
第18章 光電及液晶技術
發光的半導體/半導體雷射/光纖通訊/液晶顯像
第19章 資訊時代與發展前景
資訊革命/電子產品的模組化/展望未來
結語
附錄A 人物姓名中英對照及生平
附錄B 專有名詞中英對照
附錄C 參考資料
自序
張大凱/本書作者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電子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現代人雖然享受著電子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與品質的提升,但絕大多數人對電子的歷史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幾個「點」,如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發明電話等。其實電子發展的過程相當戲劇化,令人深思,即使完全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也值得一讀。對電子工業有興趣或與電子工業有切身關係的人,電子發展史更是重要。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到今天仍值得借鏡。知道了電子歷史,學習過程中會更有歷史觀,工作上也更會有歷史使命感。
我自己是學電子的,一直對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很有興趣。在早期矽谷成長階段自己也有過親身經歷,接觸過不少近代電子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所以對這段歷史特別有感覺。十多年來看了不少關於電子歷史的書,近年有了網際網路,資訊更是豐富。
絕大多數這方面的書都是傳記式的,作者用詳細的資料介紹一個發明家和有關發明的過程,都很有價值。不過在發明成功後,書也就結束了,很少繼續探討發明對市場的形成及社會的衝擊,更沒有展現歷史的連續性。
這些書看得多了,有時字裡行間可以覺察到很多表面看來似不相連的發明,其實背面是有密切關係的。從這個角度去觀察電子技術發展過程,富有價值,也別饒韻味。
由此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重要發明的前因後果。很多一直不懂或沒有想到過的事情,常會因此而恍然大悟。於是我心中存了一個念頭,想把電子歷史上的故事融會貫通起來,加以解讀,再把這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多年來雖有寫書的心,但工作繁忙,沒有機會,只好空閒時繼續看相關的書,廣集資料,努力思考,當作嗜好。兩年前退休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多了,有心開始寫書,想把電子的歷史從古希臘一直寫到現在。
等到把大綱整理好後,心中不由得又猶豫起來,因為內容的面太廣,敘述的時間軸又長,再加上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我的目標是寫一本可讀性強又可普及的書,所以篇幅有限,自己不能確定能否寫得好。
不過我九十五歲高齡的父親不斷鼓勵,認為這些知識和深度的想法對很多人會有價值,尤其是今日中國的年輕人,所以最後決定盡力一試。宗旨是把持著歷史的大方向,著墨於重大發明的來龍去脈與影響,包括對主要人物的描寫。
嘗試把很多大家已經知道的「點」,合乎邏輯的連成「線」及「面」。書中還選用了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圖文並茂,使讀者對重要人物與技術有更深刻的感受。在選擇及解讀資料時,主觀因素及疏漏難於避免,但內容上力求準確、平衡。
衷心希望讀者看後會有所收穫,也有所啟發。
2010年12月於加州千橡城
生於上海,在香港中學畢業後赴美,在普度大學取得電機學士,後又從史丹福大學獲電機碩士及博士。
從1969至1972年在矽谷的快捷半導體研究所半工半讀,後到羅克威爾公司科學中心擔任研究員,專研紅外顯像技術。
1997年升任科學中心主管兼羅克威爾國際公司科研副總裁,負責管理在航天、電子、軟體等各方面的科技創新及技術轉移。在1999年領導將科學中心轉型為自負盈虧的獨立高科技公司,任執行長多年,在2006年功成身退。
退休後參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創立了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Advancement,宗旨是促進加州大學在多方面研究成果的有效應用及轉移。嗜好是發掘並幫助發展高潛質的新技術以面對市場;另一嗜好是研讀電子技術的發展歷史,從中吸取經驗。
2018/09/10
BCS144A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黑白
4713510945599
253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