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一萬年前,第一位農夫在肥沃月彎播下種子,
彷彿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從此,人類這個物種在生活方式上做了根本的改變:
放棄狩獵採集、進入農業生活,
啟動了一連串無法預見的改變。
播下潘朵拉的種子,讓人類擁有了食物供應的控制權,將我們推向現代文明,但是這種劇烈轉變也帶來了後遺症:
● 人口擴張,競奪有限資源,造成了階級劃分與社會不公。
● 想要控制大自然的慾望,改變了宗教的觀念,神祇的數目變少,影響力變大,點燃了宗教狂熱。
● 畜養牲畜,使得人類與動物有親密接觸的機會,長期下來,演化出可以在人類與動物之間交流的疾病。
● 逍遙自在的生活被沉重的工作壓力給取代,是百萬現代人焦慮與憂鬱的根源。
結果是:地球變得更擁擠,我們變得四體不勤,愈來愈不健康。
知名遺傳學家與人類學家韋爾斯走遍世界各地,檢視人類文明與傳承,
帶領我們進行一趟跨越萬年的時空之旅。
他不僅找出種子如何征服世界的過程,發現讓人類走上通往今日之路的轉捩點,最後還提供「希望」處方:我們必須改變方向,才能存活下去。
前言 該是停下來思索的時候了
第一章 地圖裡的奧祕
追尋人類的過去
基因珠鏈上的時尚珠粒
人類獨霸世界舞台的關鍵時刻
天擇青睞的基因
為什麼人類會選擇農業生活?
第二章 培植新文化
正在進行中的新革命——水產養殖
漁業大崩潰
冰壩融化,寒冬再度來臨
作物馴化中心
繁殖自己的食物
政府、宗教、軍隊的興起
第三章 疾病浪潮
肥胖成為流行病
儉約的基因,揮霍的口味
三波奪命潮:外傷、傳染病、慢性疾病
改變自然景觀之際,也種下瘧疾的種子
碳水化合物與蛀牙
新石器革命啟動的疾病潮,至今仍無可避免
第四章 精神病、語言、創新能力
精神病與藝術
尼安德塔人會說話嗎?
火山爆發與創新能力出現
世界愈來愈擁擠,我們愈來愈不快樂
走向美麗新世界?
第五章 基因革命
訂做一個嬰兒
趨勢持續加速中
基因本身並不能提供所有答案
許願時要小心
病毒、螞蟻及惹人嫌惡的事情
第六章 氣候危機
氣候難民
為日益惡化的環境奮鬥
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仍有爭議
人類已經啟動了全球暖化
沒有夏天的一年
危機愈強烈,解決的動機愈強大
臨海洋而居
第七章 邁向新神話
現代世界中的狩獵採集族
囚犯困境、道德起源及貪婪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形成
臉書,奇異的國度
從過去思考未來
誌謝
譯後感 人類未來的希望 潘震澤
延伸閱讀
潘震澤
很多人都說過「人類正位於某個轉捩點」這樣的話,但多數人囿於自身有限的生活經驗,對此似乎沒有什麼感覺。經由親身造訪全球許多有趣的所在,好比挪威峽灣的海產養殖場、美國田納西州的桃莉塢主題遊樂場、南太平洋的島國吐瓦魯(中華民國邦交國之一)、維也納郊外的藝術家精神病院等,韋爾斯為讀者訴說了一則則發人深省的故事,給上述老生常談賦予了真實的生命。此外,韋爾斯從廣泛的閱讀中,摘要重述了許多有關遺傳學、考古學、育種養殖學、病理生理學、輔助生殖科技、全球暖化、道德起源、基本教義派起源等知識,有些是譯者熟悉的,有些則不然,但都是讓人興奮的閱讀與翻譯經驗。
作者對未來所開立的處方「需求少一些」或許新意不高,但通常真正有用的建議,都看似平常;像少吃一些、少用一些、少浪費一些,少丟棄一些,並不難做到,只要有更多人體認這一點,而身體力行,那麼人類的未來仍是充滿希望的。
摘自《潘朵拉的種子》譯後感
韋爾斯
誠然,西方社會在物質生活上要比四十年前好上太多,
但社會上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犯罪、破壞以及塗鴉呢?
離婚率為何居高不下?公民參與及信任卻反而下降?
為什麼肥胖及抑鬱症多到成為流行病的程度,就算孩童也未能倖免?
為什麼在多數最進步國家所做的研究,都指出人們變得更不快樂了?
——湯姆金斯(Richard Tomkins),二○○三年十月十七日《金融時報》
布蘭德(Stewart Brand)在一九六八年第一期《全球目錄》(Whole Earth Catalog)的開場白說得好:人類好比諸神,這回該是我們扮好這個角色的時候了〔這是改寫自李區(Edmund Leach)的話〕。人類在過去五萬年歷史當中出現的最大革命,不是網路,也不是從啟蒙時代播下的種子萌發的工業革命,或是發展出遠距航行的現代方法,而是生活在世界上好些地方的少數人決定不再受大自然所限、只從大地上採集物品,從而開始種植自己的食物。
這項決定對人類這個物種造成的影響,比其他任何決定都來得深遠,也促成了許多事件的發生,本書接下來的章節將一一檢視。由於該決定所造成的改變,促使人類發展出莫大的能力,但人類也要學習謙遜。在今日的世界,一小撮恐怖份子就可能對整個國家的人民心理造成持久性的傷害,看似簡單的決定也可能對未來好些世代的生物遺傳造成影響,我們的一些作為還可能引起許多物種的消失,速率比過去六千萬年來任何時期都快。目前是停下腳步評估現況、體認事實的時候了:愈大的慾望將帶來愈大的後果。
摘自《潘朵拉的種子》前言
集探險家、遺傳學家、地理學家與作家於一身的韋爾斯,
帶領我們走了一趟精采旅程,探尋人類過去一萬年的歷史,
目的是為了警告我們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間將會碰上什麼問題。
──普立茲獎得主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及《大崩壞》作者
韋爾斯的寫作結合了他對人類演化史的深刻了解,
以及鮮明、有趣的風格,使得整個故事栩栩如生。
《潘朵拉的種子》用上引人入勝的見聞,
以及動人的個人故事,
明確指出人類這個物種正面臨某個關鍵的轉捩點;
人類在此停下腳步,
回顧漫長的演化軌跡之餘,還要正視其黑暗面及代價。
──亨利・路易斯・蓋茲(Henry Louis Gates, Jr.)哈佛大學弗萊契大學講座教授
韋爾斯的及時訊息引人矚目,他認為人類正處於關鍵時刻:
我們的文明有可能摧毀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他的文章論據充分且深思熟慮,
並帶給我們希望,以及未來的藍圖,
而他所看到的未來,或許要師法某些仍過著遠古生活的現代人。
任何關心人類前途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歷史上的大暖化》與《克羅馬儂人》作者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常駐探險家,康乃爾大學的羅茲講座教授。他是「基因地理計畫」(Genographic Project)的負責人,該計畫正在蒐集並分析世界各地數十萬人的DNA標本,想要解開人類祖先當初如何遍布全球之謎。
韋爾斯於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曾在史丹福大學及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這本書之前,他寫過兩本書:《人類的旅程》(The Journey of Man)及《遠祖》(Deep Ancestry)。
他目前與紀錄片導演妻子住在美國華府。
★如果想與作者直接討論,請上Facebook《潘朵拉的種子》粉絲頁。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及碩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先後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密西根大學研究。曾任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客座與兼任教授,目前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專職寫作與翻譯,並擔任《科學人》編譯委員。已出版著作有《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三本,譯著有《人體生理學》、《潘朵拉的種子》、《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等二十餘本。
2011/11/25
BCS14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8561
335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