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你可以不頭痛
優惠價
79
$332

你可以不頭痛

頭痛權威王署君醫師 擁有正確知識,輕鬆控制你的頭痛

$420

書籍介紹

減緩頭痛強度 擺脫疼痛日常
30多年臨床治療經驗 ╳ 56道診間常見問題
台灣頭痛研究領航者 王署君醫師
助你迎接健康新人生

心血管疾病、氣喘、過敏、癲癇、睡眠障礙、焦慮症、憂鬱症……
你的病痛,可能都與頭痛有關。

頭痛不要忽視、不要忍耐

你是否隨時都在頭痛?毫無徵兆就開始頭痛?
喝咖啡會頭痛?沒喝咖啡會頭痛?
睡太久會頭痛?睡不飽會頭痛?
太熱會頭痛?太冷會頭痛?
上學會頭痛?放假會頭痛?
生理期會頭痛?排卵期會頭痛?

頭痛可以治療、可以緩解

正確服藥、規律生活、記錄頭痛頻率和規則,
找出頭痛原因,做好防備工作,
就能輕鬆控制頭痛,享受無痛日常。

本書特點

1. 多項研究實證,助你找到頭痛根源,對症下藥
2. 30多年臨床經驗,提供快速止痛良方
3. 貼近生活面向,快速解答患者常見的迷思和疑惑

自序  撥雲見日,找回無頭痛的日常

Part 1 認識頭痛

1 頭痛可以治療

2 頭痛新知

趨勢1:新冠造成頭痛
趨勢2:打1針,頭痛緩解1個月

3 頭痛共病症

共病1:心理疾患
共病2:失眠
共病3:過敏
共病4:血壓
共病5:不寧腿
共病6:纖維肌痛症
共病7:眩暈

PART 2 細解頭痛迷思

4 醫學迷思

Q1 頭痛是小毛病嗎?
Q2 頭痛是遺傳的嗎?
Q3 頭痛會傳染嗎?
Q4 只痛一邊就是偏頭痛嗎?
Q5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頭痛嗎?
Q6 頭痛和胖瘦、三高有關嗎?
Q7 頭痛和腦中風有關嗎?
Q8 頭痛可能是長腦瘤嗎?
Q9 眼壓高和頭痛有關嗎?
Q10 頭痛是情緒問題嗎?

5 用藥迷思

Q1 頭痛是要吃止痛藥嗎?
Q2 止痛藥可以長期吃嗎?
Q3 止痛藥會愈吃愈重嗎?

6 生活迷思

Q1天氣變化會引起頭痛嗎?
Q2 吹到風會頭痛嗎?
Q3 坐月子時洗頭會頭痛?
Q4 洗澡會加劇偏頭痛嗎?
Q5 生理期會頭痛嗎?
Q6 頭痛不能上學是藉口嗎?

7 飲食迷思

Q1 水喝不夠會頭痛嗎?
Q2 喝酒會頭痛嗎?
Q3 喝咖啡可以緩解頭痛嗎?
Q4 喝太多飲料會頭痛嗎?

PART 3 頭痛保健快問快答

8 醫學問題

Q1 頭痛是疾病或症狀?
Q2 頭痛該看哪一科?
Q3 頭痛是慢性病嗎?
Q4 頭痛可以根治嗎?
Q5 頭痛誘發因素是什麼?
Q6 頭痛和心理因素有關嗎?
Q7 哪種頭痛要盡快就醫?
Q8 哪種狀況不是單純頭痛?
Q9 造成頭痛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Q10 不同位置的頭痛成因一樣嗎?
Q11 頭痛是自律神經失調嗎?
Q12 頭痛患者比較容易耳鳴嗎?
Q13 什麼是偏頭痛?
Q14 偏頭痛有哪些前兆?
Q15 偏頭痛有哪些後遺症?
Q16 偏頭痛和中風有關係嗎?

9 治療問題

Q1 中醫與西醫對頭痛的診斷與療法有何不同?
Q2 頭痛時,要冰敷或熱敷呢?
Q3 有哪些立即、迅速緩解頭痛的方法?
Q4 頭痛是否可服用成藥?
Q5 吃止痛藥有哪些禁忌嗎?
Q6 肝不好的人可以吃止痛藥嗎?
Q7 腎不好的人可以吃止痛藥嗎?
Q8 胃不好的人可以吃止痛藥嗎?
Q9 坊間流傳的治頭痛偏方有效嗎?

10 生活問題

Q1 哪些方法和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偏頭痛?
Q2 哪些運動有助於改善頭痛?
Q3 頭痛患者運動要注意什麼?
Q4 運動後經常會頭痛,要注意什麼?
Q5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假日頭痛?
Q6 頭痛患者日常飲食要注意什麼?
Q7 為什麼沒喝咖啡會頭痛?
Q8 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或保健食品?

PART 4 個案故事

11 醫師全家都偏頭痛
12 練禪修、學打坐,揮別頭痛
13 花時間找出有用的治療方法
14 大腦破洞的頭痛患者

PART 5 頭痛新療法

15 藥物治療
16 非藥物治療
17 另類與輔助療法1:自然療法
18 另類與輔助療法2︰針灸
19 另類與輔助療法3︰運動

附錄1:常見的頭痛治療方式
附錄2:頭痛自我檢查表
附錄3:頭痛日記

撥雲見日,找回無頭痛的日常

行醫數十載,我始終堅信,正確的醫療知識才能讓患者面對疾病時不會茫然無助。《你可以不頭痛》正是我多年來對頭痛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心血結晶,希望幫助更多受頭痛所苦的朋友,撥開烏雲,重見天光。

回顧我的醫學生涯,選擇神經內科,並專攻「頭痛」這個當時相對冷門的領域,真的是偶然。在那個年代,「台灣偏頭痛患者很少」的迷思深植人心,許多患者即使承受劇烈頭痛,也常被誤診或輕忽。

然而,我從金門老年人流行病學調查上觀察到,頭痛不僅普遍,更嚴重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品質。這份強烈的「不對勁」,驅使我一頭鑽進這個領域,從建構本土流行病學研究,到開發自創的頭痛問卷與頭痛日記,只為更精準的揪出頭痛病因,提供有效治療。

赴美學習的經驗,讓我得以一窺國際頭痛醫學的先端,不僅學到看病的方法,更學會如何以系統性思維去解讀頭痛的複雜性。回台灣後,我活用這些寶貴經驗,並結合台灣在地化的特性,致力於推廣頭痛醫學的正確觀念。

偏頭痛絕非單純的「頭痛」,它常常伴隨許多共病症,例如焦慮、憂鬱、失眠、過敏,甚至是胃腸不適等。因此,看診時,我總是強調全面性的評估,關注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病史、情緒、睡眠、家族史、運動習慣及用藥等,因為都對頭痛有重要影響。

近年來,頭痛治療有了突破性進展。從新型藥物的研發,例如「抑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抗體與拮抗劑的問世,到電與磁刺激療法的輔助,都為頭痛患者帶來新希望。我在這本書中也不藏私的分享這些最新醫療資訊及臨床試驗結果,還包括COVID-19對頭痛的影響,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正確知識,而非道聽塗說,或因資訊不足而錯失治療良機。

然而,我更想強調的是,無論醫療技術如何進步,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治療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的頭痛門診十分強調每日更新頭痛日記,因為它能幫助醫師全面了解患者頭痛模式、嚴重程度及誘發因子,更讓患者能夠真正認識自己。這不僅只是紀錄,更是為了協助患者知己知彼,最終「戰勝」頭痛。

撰寫這本書的過程,是再一次梳理我多年行醫經驗的過程,我希望能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將艱澀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實用的建議,讓讀者能產生共鳴,並從中受益。無論你是長期為頭痛所苦,或是想更深入了解頭痛的成因與治療,我都希望能透過這本書,為你點亮一盞明燈。

願所有為頭痛所困擾的朋友,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找回無頭痛的日常,重拾生活的色彩,同時感謝廖誼佳醫師與麗霞、桂儀、貞岑及天下文化出版團隊讓本書順利完成並出版。

王署君 作者

1988年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1995年赴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附設頭痛中心進修,為台灣首位出國學習頭痛醫學的神經內科醫師。

現為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同時擔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及醫學系講座教授。

鑽研頭痛治療超過30年,除了首創頭痛門診,並於1997年推動台北榮總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合作成立「台北榮陽頭痛醫學團隊」、2005年創立台灣頭痛學會,開啟台灣頭痛治療及研究的新篇章。

王署君醫師為首位獲得美國頭痛學會頒發「西摩.所羅門講座獎」(Seymour Solomon Presidential Lecture Award)且發表演說的亞洲人,近年亦數度榮登史丹佛大學公布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年Research.com網站公布其為「台灣最佳神經科學科學家」第1名。

2025年獲國際頭痛學會頒發「特別講座獎」(Special Lecture Award)殊榮,肯定王署君醫師在全球頭痛醫學研究與臨床照護上的卓越成就與深遠影響力。

《你可以不頭痛》是他多年來對頭痛研究與臨床實踐的心血結晶,希望為所有患者點亮一盞明燈,找回無頭痛的日常,重拾生活的色彩。


林貞岑 採訪撰文

資深醫藥記者、護理師及偏頭痛患者,喜歡跟人說話、充滿好奇心,持續帶著偏頭痛探索人世之美。曾任《康健雜誌》副總編輯、中西醫合療頻道負責人、《聯合報》專欄作家,著有《風濕免疫醫學會40週年專書》、《跟著天氣養生》及《國寶中醫養生智慧》等書。


2025/10/31

BGH22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1.6cm

套色

9786264176200

256

400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