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從飲食營養到心血管保健、女性身心療癒,這8本養生好書,讓你在2025年輕鬆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1.《你可以不頭痛》
2.《食安醫師的無毒餐桌》
3.《碳水循環》
4.《好眼力》
5.《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
6.《吳明珠醫師的文明病處方》
7.《江晨恩醫師心血管診療室》
8.《女性心療法──妳要好好的》
由台灣頭痛研究領航者、榮總副院長王署君醫師撰寫,以30多年臨床經驗與實證研究,帶你辨識頭痛成因、掌握治療關鍵,真正減緩頭痛強度,告別疼痛日常。
三個關鍵啟示:
1. 頭痛是警訊,不是宿命 —— 它往往與心血管、睡眠、情緒等健康問題息息相關,需找出根本原因。
2. 改善從生活開始 —— 規律作息、正確用藥、記錄頭痛規律,是減少發作的三大關鍵。
3. 科學與經驗並行 —— 透過實證醫學與 30 年臨床案例,學會在日常中有效控制頭痛、重獲清醒人生。
由臨床毒物權威顏宗海醫師撰寫,以超過 20 年的臨床經驗與實證研究,破解飲食與食品安全的迷思,透過 70 個關鍵問題,教你在充滿化學物與假消息的時代,建立屬於自己的「無毒防線」。
三個關鍵啟示:
1. 防毒從日常開始 —— 食物放冰箱不等於安全,火鍋湯、烤肉、重組肉都可能藏有健康風險。
2. 資訊爆炸時代要有辨識力 —— 不再被「吃隔夜菜會致癌」「多喝水更健康」等迷思誤導,學會分辨真相與謬誤。
3. 守護身體最好的方法是正確選擇 —— 遠離高油、高糖、加工與環境荷爾蒙食物,才能真正「安心吃飯,無毒生活」
由減重專科醫師蕭捷健親筆撰寫,以臨床經驗與營養學實證,打破「不吃澱粉才能瘦」的迷思,教你透過聰明的碳水管理、正確的營養比例與運動搭配,在不挨餓、不極端的情況下,讓身體重新啟動燃脂機制。
三個關鍵啟示:
1. 吃對碳水,才能瘦得健康 —— 不需完全戒澱粉,利用高碳與低碳日交替,穩定血糖、提升代謝、突破瘦身停滯期。
2. 營養與運動是雙引擎 —— 調整蛋白質攝取、選對脂肪與油品,再搭配不同強度運動,燃脂更有效率。
3. 減重不是戰爭,而是生活 —— 透過小改變累積好習慣,讓健康飲食成為可長久維持的日常,從「節食者」變身「健康實踐者」。
由台大醫院視網膜權威楊中美醫師撰寫,結合 40 餘年臨床經驗與科學研究,破解護眼迷思、導正錯誤保健觀念,從 3C 時代的日常習慣出發,教你守護靈魂之窗、遠離眼疾威脅,重拾清晰視界。
三個關鍵啟示:
1. 護眼從日常做起 —— 充足光線、正確閱讀距離、規律熱敷與防曬,是維持好視力的關鍵。
2. 破解迷思、避免傷眼行為 —— 不正確的用眼姿勢、長時間使用螢幕、錯誤挑選眼鏡,都是加速視力惡化的元兇。
3. 早期預防勝於治療 —— 正確認識青光眼、黃斑部病變、乾眼症等常見眼疾,從源頭杜絕失明風險。
由亞洲肺癌手術權威陳晉興醫師與營養學專家許瑞芬教授聯手撰寫,結合臨床經驗與營養科學,破解癌症患者的飲食迷思,從治療到恢復期,建立正確又可實踐的「精準營養抗癌法」。
三個關鍵啟示:
1. 抗癌不能亂補,也不能不吃 —— 正確掌握營養攝取原則,避免盲目進補或過度節食造成反效果。
2. 飲食是治療的一部分 —— 適量蛋白質、良好油脂與均衡碳水,是維持體力、提升免疫力的關鍵。
3. 精準營養=個人化照護 —— 依照治療階段、體況與副作用,調整飲食策略,讓營養真正成為抗癌的助力。
由中醫師吳明珠所寫,以中醫整體觀為核心,結合飲食、經絡、按摩與氣功,從根本改善眼睛與耳朵的健康。這本書不只談「看得見、聽得清」,更引導你重拾身心平衡,活出清明而有感的生命力。
三個關鍵啟示:
1. 耳與目的健康息息相關 —— 中醫認為眼與耳同屬五官,皆與肝腎氣血循環相關,調養須從整體著手。
2. 治未病勝於治已病 —— 透過日常食療、穴位按摩與經絡氣功,預防聽力退化與視力疲勞,減少現代人過度用眼、受噪音干擾的傷害。
3. 健康是一種平衡狀態 —— 「耳聰目明」不只是感官的敏銳,更象徵身心的通達;當氣血流暢、五臟調和,我們便能真正聽見世界、看見生活的光。
由心血管疾病暨藥物試驗專家江晨恩醫師撰寫,結合近 40 年臨床經驗與最新醫學實證,深入解析心血管疾病的成因、症狀與治療,破解 14 大迷思,透過圖表化知識與實用建議,教你從日常習慣開始守護心臟健康。
三個關鍵啟示:
1. 心血管疾病可預防、可逆轉 —— 癌症難防,但心臟病可以「超前部署」,只要早期控制三高、調整生活型態,就能大幅降低發病風險。
2. 健康投資越早越好 —— 飲食、睡眠、運動、體重與戒菸是五大核心;每個改變都是對心臟的長期投資,愈早開始,收益愈高。
3. 破解迷思、用對方法 —— 不盲信偏方與保健品,懂得判斷何時該檢查、如何治療,才能真正遠離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與中風威脅。
由「不開藥醫師」許瑞云與鄭先安醫師共同撰寫,從中西醫整合視角出發,以 17 種女性常見疾病與 23 個真實案例,揭示情緒、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的深層連動,帶領讀者透過覺察、放下與練習,重啟身心能量的流動。
三個關鍵啟示:
1. 疾病是身體的訊息 —— 經痛、子宮肌瘤、不孕、乳癌等症狀,往往是內在情緒壓抑或關係失衡的外在表現。
2. 療癒從覺察開始 —— 透過「心能量練習」與「能量運動」,重新連結身體、釋放情緒,讓愛與能量自然流動。
3. 學會愛自己,身體才會放鬆 —— 當女性願意正視自我需求、建立說「不」的勇氣,不再依附外界評價,健康便能在溫柔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