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2025年11月,巴菲特以一封動人的告別信宣告退休,為長達30年的投資對話畫下句點。《請問巴菲特與蒙格》就是對他與查理.蒙格智慧的總結與延續。從投資哲學到人生智慧,兩位傳奇人物不只教我們如何看懂市場,更教我們如何成為更理性的人。無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人,這本書都能帶來啟發與陪伴。
2025 年 11 月,巴菲特寫下了一封漫長的信。
在那封信裡,95 歲的他宣布,自己將不再撰寫波克夏的年度報告,也不再在股東會上滔滔不絕。
「正如英國人所說的,我要『靜下來』(going quiet)。」他寫道。
這除了是一封公司新聞稿,更像是一封告別信。
他談起童年、談起幸運、談起查理·蒙格、談起他一生在奧馬哈,談到時間與命運、談到繼任者、談到他對美國的信心
最後,他說:「偉大不來自金錢、名聲或權力;當你幫助他人,你就在幫助世界。」
那是一個時代的句點。
但同時,也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回頭,重新傾聽巴菲特與蒙格這對搭檔過去半世紀的對話。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巴菲特與蒙格每年都坐在那張舞台上,沒有提詞器、沒有簡報、沒有稿子,只有兩張椅子、一張桌子,以及他們無盡的幽默與智慧。
這場對話持續了超過三十年,像是一場關於理性、貪婪、時間與智慧的長跑。
巴菲特常說:「我們只是盡力做一些簡單但不容易的事。」
蒙格補一句:「沒錯,只是人類太擅長讓簡單的事變得複雜。」
他們的智慧不是理論,而是生活過後的理解。
這些話語經得起時間,也能安靜地陪伴每一個尋找方向的人。
蒙格已於 2023 年離世,巴菲特也在 2025 年正式「安靜下來」。
兩位世紀級投資家離開舞台,但留下的思想並未消失。
在這封信裡,巴菲特第一次清楚地說出他對時間、運氣與人生終局的看法
而這本書則是一扇窗口,讓我們重新進入那場延續三十年的思想對話, 去理解他們是如何把投資,變成人生哲學的練習。
.對投資有熱情,卻不想迷失在短期市場噪音中的人。
.對人生感到困惑,渴望學會「理性與節制」的人。
.想從幽默與智慧中學會思考、理解失敗與時間價值的人。
巴菲特和蒙格教我們的,不只是如何選股票,而是如何選擇活得像一個理性的人。
最後,讓我們回到巴菲特的信中那句話:
「偉大不在於金錢、名聲或權力。
當你幫助他人,你就在幫助世界。
善意是無價的,也是無限的。」
這本書,就是對那份善意與理性的禮讚。
當巴菲特「安靜下來」之後,我們依然能聽見他與蒙格的聲音,那是關於思考、節制、與人性的對話,也是這個喧囂時代最值得傾聽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