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奧運場外的競技
優惠價
$350

奧運場外的競技

吳經國的五環誓約

$350

書籍介紹

國際奧會是如何運作?與中華奧會之間有著什麼關係?國際奧會委員吳經國在此中扮演的角色為何?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一字之差,究竟有何奧妙?當年北京申辦二○○○年奧運會,僅以兩票之差落敗,吳經國的一票是投給了北京,或是雪梨?為了恢復我國亞運會會籍,他竟然到廁所「堵」科威特籍的亞奧理事會主席法哈親王?

一九八八年踏入國際奧會殿堂,吳經國在國際奧會的第一個十三年,將運動員的精神帶到外交、政治場域,為國內選手爭取國際舞台,為台灣提高能見度。在種種外交困境下,他由體育出發,突破橫逆,為台灣在國際外交上保留一席之地。從台北、高雄申辦亞運會的過程,以及連戰出訪墨西哥的破冰之行等等,足以見證他在體育外交上的努力與成果。

二○○一年七月,國際奧會委員將投票決定二○○八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是否能拿下此次奧運會申辦權?吳經國的投票動向如何?將是台灣與全球體壇矚目的焦點。

運動場內的比賽,選手全力以赴,創造佳績;運動場外的競技,體育與政治的角力,台灣體壇的另一場賽事,本書有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第一章 初入國際奧會殿堂
第二章 兩岸體育與政治的糾葛
第三章 台北、高雄申辦亞運會始末
第四章 Chinese Taipei 中譯名的「一字之爭」
第五章 北京申辦二○○○年奧運功敗垂成
第六章 恢復各項體育會籍的艱苦戰役
第七章 不為人知的祕密外交
第八章 花招百出的奧運申辦權之爭
第九章 鹽湖城事件──國際奧會最深沈的痛
第十章 雪梨奧運的完美演出
第十一章 二○○八年奧運花落誰家
第十二章 支持北京申辦奧運與兩岸合辦的協商
第十三章 最卓越的國際奧會主席
第十四章 誰是下屆奧林匹克大家長
第十五章 各國領導人的風範
第十六章 風格獨特的奧會大家庭
第十七章 世界運動名將的英姿風采
第十八章 縱橫四海的難忘經驗

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奇序 薩瑪蘭奇
自序 第一個十三年 吳經國
我所認識的吳經國委員 陳靜等
採訪後記 打開國內外體壇的另一扇窗 曾意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史
我國歷任國際奧會委員簡介
吳經國大事紀

從一九七八年率領英國男子籃球隊參加威廉瓊斯盃邀請賽那一刻起,我正式跨足體育界,並開始與國內體育界結緣,如今算起來成為「體育人」,已整整二十三個年頭;跨足國際體壇,並正式當選為國際奧會委員也有整整十三年了,這段歲月是我國重要轉型階段,也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

從政治上,我國從兩蔣的威權時代進入李登輝總統所領導的民主時代,隨著國內政治情勢的變化,也帶動國際體育活動的起起伏伏,尤其是政治敏感度極高的兩岸問題,更充分反映在許多國際體育活動中。

擔任國際奧會委員是一項很高的榮譽,然而作為中華民國籍的國際奧會委員,在所享有的榮譽之外,還必須擔負格外沈重的負擔,那就是有責任要維護「奧會模式」的協議;更重要的是在此協議基礎下,確保我們的選手能順利參加各種大小型運動賽會。

扛起維護會籍和選手出賽權益的大旗,是需要無比的勇氣和擔當。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從來沒想到自己的人生過程必須扮演國際奧會委員的角色,而且還會經歷許多不在預期中的事件與波折。所幸這十三年來,不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我自認所作所為均無愧於我當初所堅守的誓約。

當然,在這段過程中,無可諱言的也曾遭致某些有心人士的不諒解,甚至詆毀,把我扣上許多不實在的大帽子;每逢受到屈辱,我總會想起國際奧會榮譽委員徐亨在我當選委員時,以語重心長的語氣告訴我的那段話:「必須抱著『忍辱負重』的心情,才有辦法做一個稱職且問心無愧的中華民國籍國際奧會委員。」

寫這本書,最初的用意,是希望將我從一個學建築而愛好體育運動的留學生,由於時空關係而轉換人生跑道,跨進國際奧會殿堂的歷程做一個詳實的交待。其實,這些年來,有些好朋友,曉得我所受的委屈,又不便對外公開表述,就鼓勵我寫一本回憶錄,藉由客觀的文字來陳述一切。好在我向來有寫日記的習慣,這十三年來所經歷的許多重大事件,也都親身參與,正由於涉入很深,至今仍有記憶猶新的感覺。

有了出書的構想後,很快就獲得天下文化出版社社長高希鈞兄的鼓勵與支持;再加上曾意芳小姐不辭辛苦的配合與記述、整理回憶錄的內容,從我腦子裡的記憶箱子一步步、一點一滴挖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秘辛,並以實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由於書中所提及的事件過程和內容,部分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我盡可能將事實真象與原貌,完整、詳實的展現給讀者,如果當中有些當事人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而產生不同的認知,則在所難免,畢竟每個人都應尊重他人對事件的主、客觀想法。

至於書名「奧運場外的競技──吳經國的五環誓約」,意味著我與奧林匹克運動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這本書仍只是一個起頭,寫的是國奧會委員的頭一個十三年,有那麼一點「前傳」的味道,在未來可能還有機會再寫第二個十三年。若以當前兩岸複雜的互動關係來看,我想,第二個十三年所參與的事件,會比過去所交涉的體育事件更形複雜。在此,也讓我為下一部書做個預告。

陳水扁總統上任後,體育界吵得最熱門的話題,無疑是北京申辦二○○八年奧運會及兩岸是否可能「合辦」奧運。北京在申辦二千年奧運會失敗後,已再度宣示其邁向二○○八年奧運主辦權的申辦決心。此一決定立刻將兩岸僵持的關係再度帶入新聞媒體焦點,因為北京如果能申辦成功,實可為兩岸帶來一段和諧、和平的安定期;而奧運會所帶來的龐大商機,更可為當前臺灣低迷的經濟情況,或多或少提供成長的機會。透過國際奧會的協助,及兩岸所達成的共同意願,更可進而促成兩岸合作舉辦奧運的目標。

至今腦海裡還無法忘記二千年雪梨奧運開幕典禮時,給予全世界最衝擊的是南、北韓選手共同攜手步入會場的那一刻。誰也無法斷言,二○○八年兩岸的運動選手,屆時是否會同時步入奧運會會場,誰能說這樣的歷史畫面不會再度呈現在世人眼前呢?

吳經國 作者
吳經國:自一九八○年起即代表我國奧會等參加國際體育組織,並於一九八八年擔任國際奧會委員,在國際奧會以中生代清新形象,極受薩瑪蘭奇主席器重。兩岸交流方面,他不但是第一位前往大陸訪問的國內體育高層人士,更為與大陸展開談判的先鋒,建立兩岸體育交流的新模式。未來將更積極扮演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的角色,並為維護國內運動員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及我國在國際體壇地位奉獻心力。

2001/04/25

BGB15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44-6

327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