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翻譯,愈推敲,愈有趣
優惠價
85
$298

翻譯,愈推敲,愈有趣

$350

書籍介紹

「壓軸好戲」是最後一齣戲嗎?「五線譜」的英文怎麼說?什麼是「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為什麼「艷遇」只限定男士使用?Discover與Uncover又有何不同?

本書作者陳錫蕃是資深外交官,中西學養深厚,不但通曉英、西、葡文,除國語外,亦能操廣州、閩南、重慶、山東、長沙、南京等六地方言。在本書中,他懷抱著對文字「必也正名乎」的使命感,列舉出諸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錯誤使用而不自知的詞彙或外來語,說明其意涵及典故,無一不盡力查證;同時解析不同語文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差異與生活趣味。

在提倡雙語的今天,中英互譯尤顯重要,陳氏深耕此一領域多年,頗有所得,本書正是他的寶貴經驗,值得任何想提升中英語文素養的人一讀。

丁慰慈 中阿經濟與文化交流協會顧問

一個在歷史上留名的人,其貢獻塋塋可數者,多具有崎嶇的身世,艱苦的學習過程,在特殊工作環境中歷練,再佐以卓異的資薰,敏銳沈潛的修養,與夫愛人如己的胸懷,始能留下記憶,傳諸後代。

中西文化交流,萬方殊俗,傳統各異,歷史不同,百家爭鳴,自須炳燭真相,取經用弘,迎頭趕上,始能為我所用。

本書作者陳錫蕃大使以十五歲沖齡於一九四九年隨父至菲律賓馬尼拉任所時,在學校須適應中英文雙重之課程,其困難情形,可想而知。以其不甘示弱、力爭上游之努力下,歷四年寒窗苦讀,終於超越同儕,其奮勉自疆的成績,終使高堂解顏,為國人爭光。

菲律賓原為西班牙殖民地,社會除中英文外,年長者亦多諳西語。本書作者於一九五三年高中畢業後,即到我駐馬尼拉大使館為基層之服務,並在聖多瑪斯大學攻讀。所歷四任館長,個性各別,對駐在國當局與僑團交往方式以及領導部屬情緒表現具各有風格,陳氏在此一階段歷練學習,心領神會,奠定其日後四十餘年外交生涯的根基。

外交部業務中有關涉外文牘,自須字斟句酌。其他對外館與部內各單位指示,以及對行政院部會與有關國民外交民間組織之間的行文,往往事關重大,不敢輕忽。陳氏於一九九二年在外交部任常務次長時,對所有經手公文,莫不細心核閱;對於文中遣詞用字,凡有疑義,皆詳予校核,並以文電通知當事人。過去胡慶育次長、王之珍次長,也曾同樣處理。此種作法,雖有少數同仁不滿,但多數僚屬認為能在工作中學習,都能虛心接受。錫蕃大使於民國八十九年擔任總統府副祕書長,雖任務有別,但處理文件之心情則無二致。

目前國際間交往日趨頻繁,錫蕃大使就是終其生獻身於孔子當年所標榜的「行人子羽修飾之」的工作。在這些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本書作者不以其當時圓滿處理為足,並將其經過筆之為文,公諸社會。其用心乃在保全歷史紀錄、社會常識、正確用字,以力闢「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而使後之學者,不再重蹈昔人覆轍。

今聊舉書中數例,藉表一斑窺豹之意。以歷史紀錄而言,如「遠東」一詞源於倫敦為國際中心以推延地理位置的大英帝國時代。在今日敘述時事時,在觀念上必須與以調適。又,我國五千年歷史,唐代以降,常有「可汗」、「天可汗」稱謂,「天可汗」尊稱為漢語與突厥語之結合.

以社會常識言,相聲與脫口秀,「相聲」為劇門中的曲藝,「脫口秀」則為帶有知識性的對談。至於武官一詞,在大使館稱military attaché 此字係英文與法文之合併。大館有陸軍武官、海軍武官及空軍武官之別;元首的侍從武官為法文aide-de-camp。而一般通稱的文武百官,其中的武官當譯為military officers。

以正確用字言,科學與學科兩詞,廣狹義大不相同。前者係指循一定邏輯進行研求,後者則僅指研究對象之一特定主題。又,「低盪」係英文中的外國語----法文détente,意指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不能望文生義解釋為雙方關係氣氛的低沈。

寫到這裡,令我回憶到六十年代的報刊,常稱文化人創作時捕捉大自然或生活中的靈感inspiration譯為「煙士披里純」。諸如此類用語,也曾風行一時,至今回憶,真令人啼笑皆非。

一九九四年初,小仲的「咬文嚼字」專欄,積得多篇,褒然成帙,開始在中副推出,我是每篇必讀,不僅獲益良多,同時也是我從事編輯綜合性雜誌《外交部通訊》雙月刊時所獵取的材料。

《咬文嚼字話翻譯》一書,一九九八年初版以來,一書風行,洛陽紙貴。茲當《翻譯,愈推敲,愈有趣》出版之慶,承錫蕃大使不棄,囑寫序言,不僅感覺親切,更喜蒙本書作者青睞之幸。


自序

陳錫蕃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

民國八十二年筆者自華府調回外交部服務,三年之後,又調至總統府工作年餘,在此四年多,暇時曾整理日常所接觸的文字翻譯問題,利用公餘,筆之為文,並不揣譾陋,每週在《中央日報》副刊以「咬文嚼字」專欄發表。

八十六年再度外放華府工作,自知無暇從事筆耕,乃將約一百五十篇文字交天下遠見出版公司,承其慨允付梓。

八十九年自華府退休返國,不禁技癢,乃重拾禿筆,每兩週在《聯合報》副刊發表「推敲集」至今。三年來又累積了短文七十餘篇。

筆者服務公職四十餘年,現既已退休,本可如閒雲野鶴,享田園之樂,但是歷年來從事與兩種甚至三種(中、英、西)文字有關之工作,偶有一得之愚,總想與人分享,使後進的青年可以避免前人的錯誤。這也是何以接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及師大翻譯研究所兼課的原因。

國內現在重視英語文教學,提倡雙語,這是一個好現象,筆者舉雙手贊成。但是有三點建議:首先,所謂雙語不應當只是英語,也應包括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各主要語言。至少應讓學生有所選擇。

其次,學生選擇後,學習雙語之境界應提升至雙文化,亦即對於另一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須深入了解。

再其次,無論我們如何重視英語文,以及提倡雙語或雙文化,筆者堅決反對提升英語為我國第二官方語或準官方語,亦即使其具有與中文同等的法律地位。

世界上約兩百個國家中,除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所建之國家,或他們過去的殖民地外,沒有一個國家會忽然之間宣布英語為官方語或準官方語的。

試問法國、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會嗎?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做是有辱國格的。何況,事實上亦無法做到。

既然我們要重視英語文,提倡雙語,甚至雙文化,我們就要重視中英互譯的種種問題,這也是本書的重點。

承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同意,將過去所發表的有關文字編輯成冊,予以出版,感謝之餘,爰綴數語,用以為序。

陳錫蕃 作者

原籍湖南長沙,1934年生於南京。南京市立五中肄業,菲律賓中正中學畢業,菲律賓聖托馬斯大學文學士、政治學碩士、博士班研究,巴西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研究。外交領事人員特考及格。

曾任外交部專員、中南美司科長、條約法律司司長、國際組織司司長、常務次長、總統府特任副祕書長。駐外經歷包括:駐巴西大使館二等祕書、一等祕書,駐 阿根廷大使館參事,駐玻利維亞大使館參事,駐亞特蘭達總領事,駐芝加哥、洛杉磯辦事處處長,駐美代表處副代表、駐美代表。

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兼國安組召集人、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講座教授、政大EMBA專班兼任教授、師大翻譯研究所兼任教授。

通英、西、葡文,除國語外,並能說廣州、閩南、重慶、山東、長沙、南京等六地方言。


2003/06/20

BGB18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139-9

366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