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作者為曾獲諾貝爾和平獎、西藏流亡政府領袖達賴喇嘛,他在書中企圖為佛教徒引進現代科學觀,期望宗教與科學攜手向前,展現其恢弘胸襟,令人深省。
達賴喇嘛廣受舉世敬重,出版品一向受到全球讀者歡迎,本書為佛教提出嶄新的科學世界觀,非常難得。
我們是誰?這一生,從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宇宙的起源從何時開始?人到底有沒有靈魂、前世今生?要如何才能離苦得樂、擁有圓滿無缺的生活?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第一次公開他對佛學與科學的看法,並對人生的大疑問提出見解。他說:「科學所能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緩和人類在物質上或肉體上的苦難;至於精神上的苦難,則只能靠對人心品質的提升與態度的轉化,才能處理與克服。換句話說,要追求根本的喜悅,增進人的基本價值是絕對必要的。因此,從人性本善的角度來看,科學與靈性並非毫不相干,兩者對我們都很重要。我們需要這兩樣東西,來緩和我們生理與心理的苦難。」
當佛學遇上科學
第一章 反思
我的核心問題,也是攸關人類生存與幸福的核心問題:如何讓科學的發展,朝向慈悲與為善的方向,為滿足全人類的需求、滿足其他物種的需求,而努力不懈?
第二章 邂逅科學
對一個充滿好奇心又精力充沛的小孩來說,懷錶、放映機和汽車,是科技文明的標誌,充滿了美好的想像。我記得很清楚,自己常把玩這些東西而虛擲光陰,比起讀書或背誦來,可帶勁多了。
第三章 建構世界的模樣
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有多少?構成物質世界的本質又是什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開啟的嶄新的世界觀,與佛學的空性思想又有何異同?
第四章 宇宙的起源
夜空下觀看滿天星斗,誰能不感覺敬畏?宇宙的背後,究竟有沒有一位主宰?我們的地球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現代科學與佛學,是如何看待?
第五章 解讀生命奧祕
什麼是生命?人和石頭有什麼不同?
那些能感覺痛苦和快樂、有情感的生物,是如何演化而成的呢?
第六章 穿越心智的迴廊
喜悅、憂傷、憤怒、平靜……意識的特性是什麼?它是如何作用的?所有生物都有意識這種東西嗎?
我們該如何解釋意識的出現或發生?人到底有沒有靈魂、前世今生?
第七章 邁向意識科學
冥想訓練其實不怎麼神祕,也不是少數有天份的人才能學會的神奇入迷或入定。冥想是一種方法,或一種過程,以及經過這種方法或過程,可能產生的各種心理狀態。
第八章 在靈性的最深處
情緒,和心情與個性之間有什麼區別?什麼又是第六感?是某種超越正常心靈的能力?還是佛學上說的,屬於正常心智能力的領域,涵括在思想、情緒、意願、觀念之內?
第九章 遺傳學革命新挑戰
今日的科學和技術提供了過多的選擇,面對這些抉擇,我們究竟要怎麼選?
結語
科學、靈性、人性
我們是誰?要如何過圓滿無缺的生活?
人性存在科學與靈性的夾縫間,
一邊是知識,一邊是善良本能;
兩者如何密切合作?
媒體推薦
杜若芳(開卷特約) (轉載自2006/2/19開卷周報)
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西藏流亡政府領袖的達賴,在書中為佛教徒引進現代科學觀,期望宗教與科學攜手向前。主題展現作者的恢弘胸襟,令人深省。
達賴喇嘛指出:「從人性本善的角度來看,科學與靈性並非毫不相干,兩者對我們都很重要。我們需要這兩樣東西,來緩和我們生理與心理的苦難。」
第14世達賴喇嘛丹增加措,1935年誕生於西藏西北邊的一戶農家,二歲時,被認定是13世達賴喇嘛的轉世。他是當今世界佛教的領袖,經常走訪世界各地,暢談對仁慈和慈悲的普遍了解,倡導環境保護和世界和平。並於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6/01/23
BGB22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632-3
230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