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前慈濟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的賴其萬醫師,曾在美行醫28年,雖則功成名就,然而一直念念不忘回國貢獻所長、承歡父親膝下。
專長神經科的賴醫師事父母至孝,母親過世前囑咐他要多給父親寫信,此後6年間,無論身在堪薩斯的家、出差各地等候飛機、到英倫充電、在巴黎遊覽……,他不間斷地平均每週寫一封信給父親,直到3年前終於回來。
在這58篇精選的家書中,賴醫師跟家人的親密感情瀰漫在字裡行間,您也可以看到,這位名列「1996-1997美國中部最佳醫師」的賴醫師是如何在專業上精進、對病人用心、為社會奉獻。
序文 摯愛與率真──一個親子情深的好榜樣 證嚴法師
序 醫者的生活藝術 黃達夫
自序 「真」的家書,愛的泉源 賴其萬
成、住、壞、空
不放棄希望
醫道是一種藝術
出生.婚嫁.死亡
由哀傷的深淵中脫身
向霍金看齊
淚灑天堂
摘下帽子
「把你的愛貓丟過牆」
憶亡母
老病人的聖誕感言
教子不易
奧立佛.薩克斯醫師
魯道夫的領悟
想做一個世界人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猝死的病人
散而不斷
先排電再充電
信仰的力量
老
修車工人
癲癇病童露營風波
善心的少年
建立台灣自己的醫師典範
八月八日買不到父親卡
新藥風波
做自己的主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宏倫的大學畢業典禮
日裔名作家的話
斗室獨居樂趣多
享受歌劇之美
英國人比較「冷」?
神仙生活
在巴黎當文盲
利物浦訪名教授
名醫的手寫病歷
為維護病人的權益而奮鬥
不要過分保護罹患癲癇的兒女
史丹佛校長給新生的話
與兒子辯論
美國癲癇學會
賴家男生的奇怪笑聲
助人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只在乎曾經擁有
鄉巴佬初嚐按摩滋味
農莊之夜
「你們的國家」
回家之路
做醫生的最大滿足
感恩與念舊
從枷鎖中掙脫
我的榮耀
無可奈何接受採訪
傷別離
病人熱情道別
歸鄉
後記 一個困難的決定
自序 「真」的家書,愛的泉源
賴其萬
兩年前,我把一些過去斷斷續續寫的東西整理出兩套文集,以就教於作家好友李喬先生。一套是我在國外的最後幾年以及回國一年來寫的一些曾經在國內外報章雜誌發表的散文,而另外一套是我從一九九二年家母過世前後開始寫的保存在電腦檔的家書。記得當時李喬先生鼓勵我將這套家書付梓,但後來聽了一些文化出版界朋友的意見,就把我有關醫病關係的散文交由張老師出版社以《當醫生遇見 siki》的書名出版。幾個月前突然心血來潮,又把這套家書拿出來翻閱,也許是那種「文章是自己的好」的那種粗俗的自我膨脹,我又起了將此套家書出版的念頭。剛好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鄭惟和女士有意請我寫一本給一般大眾看的有關癲癇的書,於是我就與她談及這塵封已久的家書,很高興地終於看到這本家書即將如願出版。
也許有人會奇怪我為什麼想把這種私人信函公諸於世,因此我想在這序文裡把我出這本書的心路歷程介紹出來。
自從一九七五年與內人相偕到美國進修以來,我一直斷斷續續給我父母寫信,但從來沒有留底。家母自從一九八三年被好友肝膽科廖運範醫師診斷出肝癌以來,承蒙台大醫院幾位老師、學長悉心照顧,得以享受好幾年的高品質的生活,直到一九九二年她老人家才被發現肝功能開始惡化,肝癌急速加大並有肺轉移。所以我在那年七月利用美國癲癇基金會給我的研究獎學金,向我工作的大學醫院申請長假,回來台大醫院做為期一個月的講學研究,而有機會在家母最後的歲月裡陪陪她老人家,補償自己長年未能隨侍身旁的遺憾。
想不到母親在她過世前的幾個月率直地說出了她的想法:「你寫的字那麼難看,為什麼不去學中文電腦打字?我跟你爸都很喜歡看你的信,但每一次看了你的信,我們倆都眼酸頭痛。希望你將來能常常給爸爸寫信。」
就這麼一句話,我在台大醫院的那一個月,透過神經科秘書「阿鄧」小姐的惡補,每天就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勤練「倚天」中文電腦輸入法。回到美國以後,我就開始用中文電腦給他們寫信。很遺憾地,十二月母親就過世了。而這以後,我不管多忙,也盡可能每星期寄一封電腦打出來的信給家父。最初幾年我都是信寫完後,先打印出來再傳真回家,而最後幾年就直接用 e-mail 寄給在台灣的大哥其鵬或四弟其里,再由他們用大字體印出來給父親。
在又要看病又要教學研究的忙亂日子裡,每星期寫信最初的確感到一種壓力,而體貼子女的爸爸也再三要我不必這麼頻頻寫。然而,當我有時實在忙不過來,而有一個星期沒有寫信時,那幾天就過得混身不對勁,這也才注意到因為每星期都要寫信的關係,這家信早已不知不覺取代了我的日記。
寫家信的時間是我唯一的整理思緒的機會,透過家書,我把一星期來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寫出來,而在與爸爸信裡談心,也多了解了一些自己本來都沒有想到的事,也凝析出一些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也因此而更增加了對自己的了解。後來我就乾脆把這家書的寫作當做日記一般,每一兩天只要有所感觸我就動筆,而每到週末,不管寫了多少,我就一起匯集起來寄給父親,而到了下星期三、四,當我打電話與他聊天時,我上週所寄的家書內容就變成了我們父子倆電話裡的話題。
後來,漸漸地我發覺最適合寫家書的環境就是在機場候機或在飛機上,因為這時我常是一個人,又沒有呼叫器或電話打斷我的思緒,而且這種外出的開會、演講,也常是我接觸到一些新的刺激而感觸最多的時候,所以就這樣子,我的家書很多都是在機場、飛機上、旅館裡寫出的。
全書所收集的信件是選自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八年回國前的數百封家信。這期間除了一九九六年「教授休假」到英國進修一段時間以及短期出國開會以外,大部分都是在美國寫的。一些牽涉到個人隱私的部分、較敏感的政治話題、偏重於遊記報導之類的家信都盡可能不收錄於此,而內容大都按照寫信時間之先後排列順序,而每篇的主題也盡量以該信中最主要的內容定名。偶爾有些信太長,而內容又牽涉到不只一個主題時,在編者的建議下分成兩篇。
排在最前面的四篇家信是從一九九二年八月底回美以後,到家母十二月過世前所寫的。由於爸爸十分敬重而喜歡媽媽,所以我寫信向來都把媽媽放在爸爸之前,故意用「親愛的媽媽爸爸」稱呼他們,而這以後所選的家書都是在媽媽過世以後寫的信,所以只能有「親愛的爸爸」。為了保留我這本家書的「真」,我非常感謝編者除了幾個書名、譯名的修正外,信的形式、內容均予保留原狀。
我之所以能寫出這本家書,最主要是要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我的愛是我能繼續寫作的泉源。我也要感謝內人的支持,因為她是我能日日覺得活得有意義的原動力。感謝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在百忙之中撥冗為我寫序。最後非常感謝天下文化主編鄭惟和女士在出版此書所給我的種種幫忙。
在家書中他也細膩的寫出了他對人生不同處境的思索,對無常世事的感懷與對人生價值的頓悟。他談哲學,也談文學;談理性,也談感性;談音樂,也談繪畫;談社會的亂象,也談心裡的沉澱;談人間的至情,也談醫師的典範;談對周遭朋友的思念,也談對鄉土人情的懷念,細讀他的家書,我們似乎在傾聽一位良師益友的爐邊談話,他用親切柔軟的聲音與語調,侃侃而談「人生」這本博大精深大書中的真義,讓我們受益匪淺。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 證嚴法師
常看到坊間有很多教人快速致富的書,因而,讓我想到為他們推介賴教授的書。賴教授的文字平易近人,所談的也是人人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人事物,很容易引起感同身受的親切感。
如果,我們能由閱讀他的書分享到一點他生活的智慧,我們就能與他一樣成為一位「富有」的人,不也就是一個致「富」的捷徑嗎?因為這本書,是一位醫師的日記,內容多方涉及醫師的工作與生活,所以,對於醫學生與從業的醫師而言,讀起來有更深一層的熟悉感,相信也能產生不少啟發的作用,更可以從中找到醫者的生活藝術。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黃達夫院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2001/12/15
BGH04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942-6
253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