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現代社會中,常見許多人以「沒時間」為藉口,逃避家庭問題,或者將工作上的負面情緒帶回家,使家庭成為另一處戰場。在此同時,企業的態度又過於保守,武斷地劃分公私領域,也使「工作」與「生活」成為對立的兩極。

然而,「工作」與「生活」果真誓不兩立嗎?

本書諸位作者著眼於企業政策、社會價值,針砭過時的觀念,提出建議:兩性共事的時代來臨,加上男女傳統角色已有劇烈的轉變,企業必得有所因應,否則人才流失將勢不可免,個人與群體也將因此付出沈痛的代價。若企業與個人能合作,產生良好的互動,則工作與生活必能相互加乘,不但能增加公領域的利益,也能滿足個人生活的需求與成就感。

工作與生活:零和遊戲的終結 費德曼、克立斯森、狄古特

成功一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 巴托羅梅、艾文思

如果主管精疲力竭 李文森

以工作為藉口,忽略家庭生活 巴托羅梅

女性主管與新生活 舒華茲

男人要的是什麼? 基莫

非傳統的工作場所:改變人們的工作場所與工作方式 馬隆.艾普加四世

事業第二春:可能實現的夢想 李文森

我不是在工作,我是在做我喜歡的事

張明正 趨勢科技的董事長

成立於一九八八年的趨勢科技,曾被《財星》雜誌評為「亞洲最酷的公司」,在這十五年間,趨勢科技從原本的三位員工,成長為分布全球二十六個國家,共有二千位員工的跨國公司。

按理說,統理這樣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應該是忙碌不堪、分身乏術的,可是,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與妻子陳怡蓁兩人,每年卻幾乎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去度假,到亞馬遜河叢林探險、西藏聽喇嘛辯經、冰島釣鮭魚……。

大家都想知道究竟他們如何把工作做得好,又把生活過得如此精彩?也因此,他們真是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均衡的工作與生活》的最佳代言人,請聽愛變魔術的張董事長,如何變出這場「分身有術」。

Q1:工作對您來說,在人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工作對您的意義又是什麼?

A1: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最主要是為了實現自我,能夠發現自己的能力以及自我的潛能,能夠把它盡情地運用到工作上,有助於個人的成長,有助於公司的成長,甚至對社會也有所貢獻,這就是工作對我的意義。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我認為工作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工作在人生中往往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你做了不喜歡的工作,那代表說你有很大的一部分時間是貢獻給你不喜歡的事,我覺得那是很悲慘的。所以,工作最重要的是發現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全心全意的奉獻,又能夠幫助自己成長。

Q2:在您的職場生涯中,一路走來,是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經驗或心得,可以和讀者分享?

A2:我的心情的轉換可以很快,比方說這一分鐘,心境還在工作上,但下一分鐘就可以馬上跳下去打球,或者我也從來不會因為有什麼事情而睡不著覺,這是很幸運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工作時應全力工作,在玩時要全力的玩,不要把煩惱帶到別的地方去,這也許就是我的心得,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力的投入。

關於平衡點方面,卻是比較極端的,我在某段時間內可以非常投入工作之中,但到了另外一段時間卻是完全放開的,譬如到亞馬遜河、西藏、喜瑪拉雅山、冰島……等,將某一段時間投入這種完全與工作無關的環境中,獲得與工作完全不同的體驗,也許這就是平衡吧!

Q3:在您的工作中,您如何面對及處理工作中的情緒及壓力?

A3:1.充分與團隊溝通,包括跟自己的太太。溝通就能讓人分擔。2.暫時不去想它,把它完全放開,做一些完全與工作不相干的事情,比如打網球、潛水,跑到沒有人跡的地方去待幾天,再返回來時就能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這樣比較能夠紓解情緒及壓力。

Q4:您對私人生活的品質是否有什麼個人的規劃與堅持?

A4:工作固然是是生活的一部份,但生活的品質卻是人生一輩子的追求。自我實現及自我滿足是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每年安排一兩次的家庭旅遊活動,亞馬遜河的叢林探險、西藏大草原、冰島釣大魚等等,讓自己與家人充分投入並享受與平日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放手去做,是我最大的堅持!

Q5:在繁忙的工作中,您如何兼顧到父親及丈夫的角色?

A5:哈哈,當丈夫把太太拉進工作領域,當然是一石二鳥的作法,但在孩子這邊,當然就是利用時間多陪陪他們,安排一些可以一起做的活動,比如釣魚、滑雪、潛水等等。其實家庭生活的和諧與否才是最重要的事,沒有多大不了的business issue是可以中斷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我們也常這樣告訴員工家庭生活對自我的重要性。

Q6:您自己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尋並實現自我?您曾有鼓勵其他員工這麼做的經驗嗎?

A6:其實就延續之前所提到的,當你在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時,無形中,你的潛能及動力也就隨著你的全心投入而發揮出來,當你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限時,那時的自我實現、從中所得到的自我滿足是最珍貴的。我們也常常鼓勵員工不要怕做錯事,從多次失敗中吸取的經驗是比一次就成功而更值得高興。不但要做對的事,更要把事情做對,是非常重要的。

Q7:在一間跨越許多國家的公司裡,您如何回應員工對均衡的工作與生活的要求?

A7: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是我們對所有員工的要求及期望。在工作時,當然希望他們全力的付出,將自己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對公司產生最大的效能;在生活中,也當然希望他們能夠盡情玩樂,盡情享受生活,多一些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多接觸、多體驗不同的活動帶給你的刺激,會使你更有衝勁地去應付工作上的挑戰。

Q8:世界上有一個潮流,逐漸採行許多非傳統的工作模式,譬如衛星辦公室(satellite office)、辦公室旅館化(hoteling)、電子通勤(telecommunting)等,您的公司是否也有運用這類不限於朝九晚五、一定要在特定辦公場所上班的非傳統方案?如果有,成效如何?

A8:對趨勢科技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早已經開始實行,我們常常有許多國際會議的安排,也因為各國工作時間的不同而採用視訊會議、或多方電話會議的進行。像之前SARS流行時,我們內部也提供了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的工具,讓員工在家也能有如在辦公室一般的工作環境。

Q9:對於不同的性別,您的公司在雇用員工及制度的設計上,是否有不同的考量?

A9:在趨勢科技,並不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有另外的考量,完全是以本身的才能及能夠在職位發揮最大的潛能為主要因素。當然趨勢科技是很體諒女性員工的,當她們為人母時,我們會體諒她們的辛勞,一定會給予育嬰假或彈性休假,這點我們也做得很好。

Q10: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上,您會怎麼給在職場中奮鬥的人建議?

A10:愛迪生有一句名言:不要認為我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其實我是在做我喜歡做的事! 所以才說趨勢是科技人工作的快樂天堂!

馬龍.阿帕加四世 作者
一九九八年六月由柯林頓總統任命為「陸軍軍事基地與環境副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Army for Installations and Environment)。在加入柯林頓政府之前,曾任阿帕加公司(Apgar and Company)的不動產顧問與總裁、麥肯錫顧問公司合夥人、史丹佛大學設計研究所教授,以及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不動產部門主管。阿帕加先生是大家公認在不動產、設備與基礎建設計畫方面的專家。他曾編輯過兩本書,也以不動產管理為主題寫過無數篇文章,著作廣泛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與其他專業性期刊。
菲莉西.舒華茲 作者
本文首次刊出時,舒華茲為非營利研究與顧問機構「Catalyst」(編注:http://www.catalystwomen.org)的總裁兼創始人。該組織與許多企業合作,致力提升女性的事業與領導能力。
哈利.李文森 作者
本文首次刊出時,李文森教授為美國麻州波士頓市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榮譽教授,並擔任「李文森中心」(Levinson Institute)委員會主席,該中心是位於波士頓的顧問公司,由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學家組成。李文森教授的著作經常發表於《哈佛商業評論》。
麥克.基莫 作者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UNY at Stony Brook)的社會學教授,有七本著作,包括《男性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Manhood)、《男性:文化歷史》(Manhood: A Cultural History)、《男性的生活》(Men's Lives)及《兩性分野的社會》(The Gendered Society)等等。他是跨領域學術期刊《男性與男性特徵》(Men and Masculinities)的編輯,該期刊為加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針對男性與男性特徵(men and masculinities)所出版的系列書籍。他是現任「男性反性別歧視全國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n Against Sexism, NOMAS)的發言人,經常在美國與國外各大學演講。
斯圖亞特.費德曼 作者
現任「福特汽車公司領導發展中心」(Ford Motor Company'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Center)的領導人,為華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管理學教授。費曼德博士是「華頓領導計畫」(Wharton Leadership Program)與「華頓工作/生活整合企畫」(Wharton Work/Life Integration Project)的創始領導人,他在取得組織心理學(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博士學位之前,曾擔任臨床心理學家與醫療主管長達五年之久。針對工作與生活整合、領導能力發展、個人與組織變革互動等主題,他都有豐富的文章與書籍著作。最新著作為與傑夫.葛林豪斯(Jeff Greenhaus)合著的《工作與家庭──朋友還是敵人?》(Work and Family—Allies or Enemies)。他同時擔任各種公、民營機構的顧問,也提供個別客戶管理方面的意見。
保羅.艾文思 作者

法國楓丹白露歐洲管理學院的組織行為學教授,在研究和諮詢方面專長的領域為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他是《成功一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與《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Firms)、《全球化挑戰》(The Globalization Challenge)等書的合著者。


潔西卡.狄古特 作者
非營利性組織「第三條路」(The Third Path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該組織的主要目標是藉由重塑家庭模式,以增進員工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整合工作與其他重要事項的能力。除了〈工作與生活:零和遊戲的終結〉一文之外,她也是《整合工作與生活:華頓資源手冊》一書的合著者,該書是教導個人與主管如何整合工作與私人生活的訓練手冊。狄古特女士曾擔任「華頓工作/生活圓桌會議」(Wharton Work/Life Roundtable)的共同召集人至一九九八年春天,目前在華頓商學院研究所講授企業家精神。她和先生育有兩名子女,在費城自宅工作,是平衡事業發展與家庭生活的典範。
派瑞.克立斯森 作者
為WFD顧問公司(WFD Consulting)資深顧問,曾擔任許多公司的顧問,專長是工作/生活策略(work/life strategy)、工作再設計(work redesign)與變革管理流程(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等等領域。克立斯森先生加入WFD顧問公司之前,在默克藥廠(Merck & Co. Inc.)任職長達十五年,任職各種人力資源主管的職位,負責設計、執行各項深具創意的人力資源策略及各項多元性與工作/生活的政策。克立斯森先生是「諮商委員會工作與生活領導會議」(Conference Board's Work and Life Leadership Council)的成員,並與華頓商學院合作進行長期研究,研究主題包括有效的工作/生活策略、管理能力和變革管理流程等等。他針對工作/生活策略寫過多篇文章,並與人共同編輯《整合工作與生活:華頓資源手冊》(Integrating Work and Life: The Wharton Resource Guide)一書。
菲南度.巴托羅梅 作者
目前是西班牙皇家研究院(Instituto de Empresa)的管理學教授,也是位於法國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歐州管理學院(European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客座教授。與保羅.艾文思合著《成功一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一書。巴托羅梅自一九六八年開始研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個主題,並且擔任許多美國、歐洲、拉丁美洲與亞洲跨國公司在這個主題與其他組織行為方面的顧問。

2003/08/01

BHB30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150-X

241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