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從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被董事會逐出蘋果談起,從第一章詭譎的氣氛就能感覺到,這本書揭露的是任何一位聽過、摸過、用過蘋果電腦的人都感興趣的精采故事。作者採訪了蘋果的員工、主管、競爭對手,如微軟和IBM,以及產業專家,進行了一百六十多次的訪談,以愛之深、責之切的筆觸,描繪一家充滿創意與人才的公司,如何發動個人電腦革命,卻在登上高峰後,因為傲慢、失策、盲目,而逐漸失去電腦王國的版圖。
一九七六年,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在自家車庫創辦蘋果電腦,開展了個人電腦革命,那段輝煌的歲月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不過,蘋果後來經歷了一段如雲霄飛車般的驚險旅程,過程中有高潮,如麥金塔、Power Mac的發表;有低潮,如開放授權之爭、差點被 IBM 購併等。沒錯,蘋果差點就消失在空氣中,從人間蒸發了,一家能設計出麥金塔這麼有創意產品的公司,為何敵不過財大氣粗卻了無新意的微軟與英特爾,這箇中原委,確實想讓人一探究竟。
前言 一家改變世界的電腦公司 川崎
第一章 話說從頭
開除賈伯斯?他可是蘋果電腦的創辦人呀!
是這位年輕人掀起了個人電腦革命,
也是這位鬼才促成了麥金塔的誕生。
如今,董事會要將他逐出蘋果?
第二章 黃金歲月
這一切都是真的!
史考利扭轉了蘋果的命運,
將一家原本瀕臨破產的公司,
轉變成全球獲利最豐的企業之一。
第三章 授權爭議
蘋果應該開放授權,
搶攻市場占有率,
還是應該獨善其身,
以維持高毛利率?
第四章 高貴村落
尤坎姆被鬥下台了,
加賽、史賓德勒及洛倫將目標轉向彼此,
他們都自認能當上蘋果的執行長,
所以連史考利的地位都不見得穩固。
第五章 科技沼澤
在蘋果,研發計畫就像沼澤中的小氣泡,
一個一個冒上來,
卻又因為狀況看來不佳,
而讓公司主管一個個戳破。
第六章 加賽下台
被迫交出權力之後的一個星期,
加賽這位蘋果電腦史上,
最色彩鮮明、閃爍耀眼的角色,
終於自行提出了辭呈。
第七章 跨越峽谷
微軟和英特爾迅速竄起,
蘋果的市占率和獲利率卻迅速下滑。
縮編、推新產品、聯盟、購併,
蘋果要如何跨越險峻的峽谷?
第八章 另覓出路
與藍色巨人的合作才剛開始,
但微軟已處處得勢,步步進逼,
眼見軟體開發商紛紛棄蘋果而去,
蘋果是否能另覓出路,逃出生天?
第九章 史考利的離開
當年為了挽救公司,
史考利趕走賈伯斯,
如今他的下台彷彿歷史重演,
他雖然仍是董事長,卻徒具虛名!
第十章 新官上任
史賓德勒上任後,
縮編、裁員、組織重整,
這位外號「柴油機」的執行長,
是否能帶領蘋果再次衝刺?
第十一章 邁向PowerPC
蘋果再次成為資訊舞台的主角,
Power Macintosh的推出,
是繼麥金塔之後的另一個里程碑,
接下來就看消費者怎麼反應了。
第十二章 由盛而衰
併購計畫失敗,授權也沒成功,
市場占有率一落千丈,
毛利率也面臨空前的挑戰,
蘋果這下真的孤立無援了。
第十三章 暴風雨將至
蘋果電腦腹背受敵,
一方面必須對抗激烈的價格戰,
另一方面又要耗資投入研發,
而更糟的還在後頭。
第十四章 史賓德勒的最後一頁
在洛克斐勒中心的會議室裡,
馬庫拉看著窗外熙來攘往的黃色計程車,
轉頭對老朋友史賓德勒宣布了壞消息:
他被革職了。
第十五章 不可能的任務
蘋果已經搖搖欲墜了,
看來阿米里歐得下猛藥才能救急,
他要求媒體及外界給他一百天,
讓他上任後好好診斷面臨的問題。
第十六章 賈伯斯捲土重來
當賈伯斯回到台上,
與沃茲並肩而立時,
現場歡聲雷動,
大家再度起立致敬,掌聲不絕而耳……
第十七章 Think Different
這部iMac美極了,
充滿優雅獨特的氣質,
比起一般四四方方的電腦外殼,
它更像從卡通裡走出來的機器。
川崎
為了讓士兵從訓練中學習,美國陸軍有一套「行動後檢討」(AAR, after-action review)制度,目的是回答下列三個問題:
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會發生?
如何保持實力並改善弱點?
每家想要永續經營的公司都應採行這套模式。為了鑑古知今、化危機為轉機,你必須質問自己並回答上面這些問題——雖然過程可能會很痛苦。《i,蘋果》這本書就是對蘋果電腦存在二十年的「行動後檢討」,書中詳述的種種,看在蘋果迷眼中可能會難過,但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訓。
我不清楚書中的情節是否都詳實無誤,但卡爾頓似乎已經回答了前兩個問題: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發生?至於第三個問題,如何保持實力並改善弱點?則不在本書討論之列。但,管他的,我還是想猜一下:
.建立一個以服務顧客或服務員工為目標的主管團隊及董事會。主管必須了解自己,專業要深,視野要廣。如你所知,蘋果歷史上不乏只關心個人的主管。坦白說,主管團隊必須在不放棄蘋果「讓世界更美好」的目標下,讓自己像蓋茲一樣,擁有既深且廣的驚人能力。
.要有小鳥的食量,大象的排泄量。一隻小鳥每天要吃掉自身重量百分之五十的食物,而一隻大象每天排泄一百六十五磅。蘋果必須有小鳥的食量,不斷充實知識:聆聽顧客的聲音、常跑報表、參加商展、使用競爭者的產品,等等。同時也要有大象的排泄量:將這些知識散播出去、創造開放性標準、積極授權技術。我還不曾見過一家公司因為太開放而關門。
.掌握市場區隔,而不是市場占有率。假設有一張圖表,縱軸表示蘋果供貨的能力,而橫軸代表提供給顧客的價值。蘋果必須掌握的是能提供獨特價值的區段,像是:教育、出版、多媒體,以及其他形式的數位內容創意。如果蘋果在這些區段表現傑出,那麼它的整體市場占有率自然會提升,但想要靠全面通吃來提昇市場占有率是不可能的。
.不要讓笨蛋折磨你。舉例來說,我到現在仍天真地以為,多數人會高興地欣賞(並付費購買)有深度、讓人滿足、完整、優雅的產品。蘋果應該扮演的角色是領導,而不是適應;是創新,而不是跟隨;是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可接受的事。
或許有人會問,一名蘋果員工(以及蘋果主要的傳道者),怎麼能為一本揭露內幕的書寫序。我倒要反問,身為一名熱愛蘋果的傳道家與員工,我怎能「不」為這本書寫序。
傳道的精神就是催化正面的改變。這些令人困窘、沮喪,有時駭人聽聞的故事必須被揭露出來,因為蘋果若要重回領導地位,就不能再有這些斐短流長了。依此判斷,卡爾頓實際上幫了蘋果及它的顧客一個大忙。
這並不表示說,只有蘋果迷和關心電腦產業的人才要看這本書——這本書的讀者群沒有這麼窄。任何一個身處高成長產業的人,都能藉由觀察蘋果從前作為的對錯而獲益匪淺。你可以現在掏出薄薄的百元紙鈔買這本書,或者在不久的將來,為了從泥沼中全身而退,而必須付出上千萬元。
當然,這本書中有狗熊,也會有英雄。讓我們在此頌揚這些英雄,畢竟,蘋果真的改變了世界。明眼的讀者,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些英雄是誰。在此,我提供個人的這份名單:
.創造出偉大產品、軟體與服務的蘋果基層員工
.促成人們真正開始使用個人電腦的軟體開發商
.對蘋果愛之深、責之切的忠誠客戶。
這些人是蘋果電腦的優勢所在——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關於未來,就套句陸軍的話,讓我們「再一次執行任務」吧。
2000/08/09
BIA01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720-2
542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