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從都江堰到嶽麓山》攝影珍藏版,文章取自余秋雨的經典散文,搭配專業攝影家的精彩攝影作品,余秋雨先生甚至特別為每一張攝影作品撰寫文情並茂的說明詞,使文章與攝影系列相互呼應,互相伸發,互相生成。並為每一篇文章提供了一種更完整,深思,動情而又感性的目光。
發行人序 重回文化現場 王力行
前言 王仁定
柳侯祠
柳宗元是趕了長路來到這裡的。他的被貶,還在十年之前,貶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過得孤寂而荒涼。但是,災難也給了他一分寧靜,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於是,中國文化史擁有了〈永州八記〉和其他篇什,華夏文學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構建……。
三峽
在國外,曾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
都江堰
我到邊遠地區看儺戲,對許多內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蘇東坡突圍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寂寞天柱山
我曾驚奇地發現,中國古代許多大文豪、大詩人都曾希望在天柱山安家。他們走過的地方很多,面對著佳山佳水一時激動,說一些過頭話是不奇怪的﹔但是,聲言一定要在某地安家,聲言非要在那裡安度晚年不可,而且身處不同的時代竟不謀而合地如此聲言,這無論如何是罕見的……。
千年庭院
嶽麓書院存在於世已經足足一千年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世界上最老的高等學府。……包括可稱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學大師朱熹、張拭、王陽明,而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可列出一份讓人嘆為觀止的名單……。
洞庭一角
范仲淹確實是文章好手,他用與洞庭湖波濤差不多的節奏,把寫景的文勢張揚得滾滾滔滔。於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重回文化現場
王力行
轉眼間,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已在台灣出版近十年了。這些年來,每當有余秋雨的散文出版,必然會激起一股閱讀文化風潮,而《山居筆記》更曾獲得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在今天這樣功利瀰漫的環境中,當年的閱讀風潮格外令人感懷;「爾雅」負責人隱地先生對這兩本書的引進與出版,更是功不可沒。
人們在余秋雨的文章裡,既看到文化的深沉和活力,也讀到作者的詩心和氣魄。更重要的是,余秋雨帶領我們重回了許多歷史和文化感豐沛的「文化現場」,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的經典散文。
對這些「文化場」,過去我們只能從古籍和轉述中體會其情景與價值;如今,我們可以透過攝影鏡頭,走進歷史,徘徊現場。在文字與影像交會處,我們的想像落實了,我們的情感深刻了﹔我們駐足在歷史、文人曾經停佇的同一地點,彷彿聽到了歷代詩魂在耳邊嘆息……。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和中國大陸同步出版這套散文攝影系列《余秋雨眼裡的中國文化.攝影珍藏版》,分成<吳越之間>、<從敦煌到平遙>、<北方的遺跡>和<從都江堰到嶽麓山>四卷,希望兩岸讀者藉此重新閱讀並發現文化現場的光芒與芬芳。若果有讀者因此而開始去尋找和思考文化與歷史上的脈絡與謎題,這將是我們出版這套叢書的最大收穫。
這四卷書的文字,主要取材自「爾雅」出版的《文化苦旅》與《山居筆記》,余秋雨為六一一張照片所寫的圖說,字字雋永,在此特別向他們致謝。
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
在中國大陸的文革災難時期,以戲劇為起點,針對當時的文化極端主義,建立了《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于文革後出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中國大陸「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中國戲劇史》,以美學的高度完成了中國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建了自成體系的《藝術創造學》,皆獲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之後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克裡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是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場抵達的人文學者。
在考察過程中寫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尋覓中華》、《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獎,並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列。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讚譽不斷,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OO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座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
二OO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2001/08/15
BLC007
天下文化
平裝
15.3×23cm
彩色
9789576218804
165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