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被馬祖居民稱為「姆姆」的石仁愛修女,25年來一直在履行「到馬祖看人」的任務,她帶走了馬祖人對她衷心的感懷,也留下愛可以如此簡單,卻又如此不凡的典範。
55歲的姆姆,用不大靈光的國語,和戒護宵禁、荷槍實彈的阿兵哥比手畫腳, 只為趕去幫即將臨盆的婦女接生……82歲的姆姆,走過崎嶇的山路上,和獨居久病的老人握握手、說說話,只為讓老人家知道,世界還沒有遺忘他……
序 愛 奚淞
愛者——石仁愛修女
姆姆說:「天主知道,好了。」
給人天主的愛
姆姆來了!
姆姆修女的一天
姆姆日誌
工作手記
後記 為姆姆祈禱的那一天
附錄一 傳教士是什麼
附錄二 愛的奧祕
附錄三 愛從哪裡來
附錄四 憶芳的來信
馬祖最美的風景
歐晉德、黃美基
林保寶是我們的代子。一年多前剛認識他時,就知道他是「從馬祖來的那一位」。雖然他不是馬祖人,但他對馬祖的感情絕不比土生土長的馬祖居民少。他常以無限孺慕之情談起馬祖天主堂的姆姆—石仁愛修女。他說剛到馬祖時,覺得馬祖最美的風景是海,認識了姆姆之後,才知道馬祖最美的風景原來是姆姆。
石仁愛修女,馬祖人都親切地稱她為姆姆。高齡八十二歲的姆姆,已將她的大半生奉獻給中國人,足跡曾走過雲南、內蒙、台灣、金門,在馬祖也已超過廿五年。姆姆剛到馬祖時,大多數馬祖居民的健康都仰賴天主堂的海星診,經姆姆親手接生的嬰兒也不計其數。後來馬祖漸漸有了設備完善的公立醫院,姆姆又把關心的對象轉到馬祖的老人家身上,雖然姆姆自己也是「老人家」,她還是日日風雨無阻地到村子裡去照顧臥床的老人,陪伴他們,聽他們說說話。雖然姆姆的國語不太靈光,但「愛的語言,人人能懂」。
姆姆常說:「我沒有做別的事,都是給他們天主的愛」。
姆姆純潔無我的愛,感動了林保寶,不但在認識姆姆不久後,就決定放下一切,以一年的時間跟在姆姆身邊,記錄姆姆的一言一行,自己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領洗成為天主教友。這一年多來,保寶亦步亦趨地跟著姆姆,如實記下姆姆給人天主的愛;伴著姆姆走遍馬祖,幫著服侍老人,而成為馬祖老人家口中的「男修女」。
今年五月,姆姆就要回比利時老家,姆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馬祖的老人,她真希望能在馬祖多待上一兩年,等到馬祖有了較完善的老人安養計劃,老人家能得到較妥善的照顧後再離開馬祖,但修會考慮到姆姆也已八十多歲,體力日漸衰退,對於照顧老人已有些力不從心,而不得不將她調回比利時。
這一年多來,保寶毅然放下一切,為這位看似平凡實則不凡的修女寫傳,不但做姆姆的跟班,也充當姆姆的秘書,為她讀信、寫信,讓姆姆更能與她的中國朋友溝通。又因為姆姆即將離開馬祖,保寶當仁不讓地為姆姆清理雜物、打包行李。
我們慶幸姆姆在這一年多有保寶的陪伴、幫忙,但保寶更感謝天主,讓他能陪在姆姆身邊一年多,他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姆姆無言的身教,是保寶最好的老師,
姆姆對保寶那發自內心的關切,常令保寶泫然欲泣,更深深感受到「天主是愛」。保寶在一張他攙扶姆姆的照片旁寫道:「是我牽著姆姆,還是姆姆在信仰的道路上拉了我一把?」相信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會覺得這一老一少相互扶持的鏡頭是多麼動人。
在馬祖一年多,保寶完成了《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一書,並由天下遠見出版公司於三月廿五日出版。本書固然記錄了姆姆的行實,但從工作手記中,也可以了解保寶這一年多來信仰上的心路歷程。保寶以單純的心陪伴姆姆,為單純的姆姆寫傳。
且在姆姆回比利時之前,及時以《愛者》一書獻給大半生奉獻給中國人的石仁愛修女,作為最珍貴的紀念,這整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則動人的愛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為此深深感謝、讚美天主。
(2001.3.11)
奚淞
從來沒有見過姆姆修女,卻似乎已經很熟悉了。
每次保寶從外島馬祖歸來,總帶回姆姆的消息,我於是又一次在腦海裡加深了她的姿影。說來也可以是那麼樸素而平淡的罷:日復一日,她帶著微笑、略略佝僂著潔白修女巾服下的肩背,以堅定的步伐挨家挨戶,去探望那些生病、獨居、遭遇困頓、需要照顧,或僅僅是渴望一句溫柔愛語的人。
海島的風把馬祖老屋的牆壁吹得斑剝;海風把來自比利時的修女姆姆的頭髮吹成銀白。隨著年深日久,姆姆與馬祖居民的情誼醇化芳香、成為傳奇。
保寶又回馬祖去了。那年,因赴海島採訪而結識姆姆,他便一直心懷戀戀,不斷要回到姆姆的天主堂去。保寶覺得:不論世事如何洶湧流變、多采絢爛,總也沒有安處於神貧、默默不斷把愛心散佈給人更有價值的事了。保寶的生活重心,也竟成為尾隨姆姆足跡、帶著一些點心禮品和滿懷溫存,循島去探望馬祖居民了。
根據保寶留在我家的幾幀小小黑白照片,我開始試著以油畫傳達姆姆的神情;顏色,則是用心眼去揣摹的。
因為沈浸於畫,所以我看到了姆姆胸襟的潔白,也看到了能襯托如此鮮潔的、應屬於中世紀歐洲教堂祭壇畫上金箔閃現的光暈吧。我畫姆姆扶持老婦人的身姿,於是刪除了幽澹的家常擺設,而代之以金黃柔光的壁面。
是何等的神情,姆姆垂視微俯的容貌,親愛中包含了謙遜和忍從;至於那位年齡高邁的阿婆,身軀可能已顫然如風中之葦了罷,卻是那麼大咧咧、毫無疑慮的把手向前伸出、交托給姆姆緊握……
兩人中,誰是施者、誰是受者?
或可以說:本來是天地間個別孤獨的生命,因為如此的交會和扶持,已不能分別施與受、在愛的行動中融合為一了罷。
如是,我描摹了愛者的容顏。
後記
林保寶
為姆姆祈禱的那一天(八十九年六月十三日)
我想姆姆修女的眼淚就快掉下來了,但我不敢抬頭。十天前離開時,姆姆對我說:「Do your best for 馬祖 mission ;充滿聖神回來。」姆姆一定等著知道。
故意問姆姆最想知道什麼?姆姆說她第一個想知道我的堅振典禮怎麼樣?於是將那天的照片給姆姆看。姆姆一直說好。我拿出狄總主教送姆姆修女的一盒巧克力,姆姆請我先吃一顆。然後我對姆姆說,我們盡力了,但會長態度仍然堅定。「再來能做什麼呢?」我問姆姆。
「祈禱。天主知道。每天祈禱都是請天主照顧我們馬祖的mission,天主要照顧,」姆姆說:「我們給天主,天主要照顧。天主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耶穌、聖母瑪利亞、聖若瑟,你們要照顧,人不可以,您們可以。」
「她們想我老了,」姆姆說:「可是人老不是看年紀,而是看人對生命的態度。」帶回這消息對姆姆是殘忍了些,但我想還是如實讓姆姆知道比較好。
我問姆姆聽了後心裡想什麼,姆姆說:「一定我的心要難過。如果馬祖現在的老人能有家人好好照顧,那很好。
可是現在沒有。啊,天主你知道每件事,我將這一切交在你手中。如果離開馬祖的那一時刻來了,我相信天主跟我在一起。」姆姆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切給天主」,因為「我們不可以,天主可以」。
「只有祈禱,天主你知道為什麼我喜歡在這裡,但不是我的意思,照你的意思。耶穌、聖母、聖若瑟,全在你們手中,你們照顧,讓一個比我好得多的人,來馬祖照顧人。請你們照顧。祈禱是我們可做的,天主會做最好的。」
姆姆又對我說:「以後我們兩個不在同一個地方,你看你身上掛的十字架,你想起這是石修女送的,你祈禱請天主照顧她;我一定比你先去天堂,在天堂我也不忘記了你。」
「在天主照顧下,特別是在不如意事上,相信天主會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好事。我們總是要這樣子信任天主。」打電話告訴北竿的鄭修女,修女聽了後這麼說。又轉述在菲律賓的徐可之神父信裡寫的:「你看吧!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信任天主最好的安排。」
一回馬祖也收到區修女由香港寄來的賀卡,及寶血會的紀念卡片,卡片後一句大德蘭的話:「天主不看工作的輕重,只欣賞人所懷的愛情。」聖衣會來信祝福與鼓勵,還有一封大陸客(何貴金)、一封阿兵哥(莊智信)的來信,小江特別在布上織了十字架及手製卡片送來她的祝福,陳若曦寄來卡片分享她的喜悅。我願將這些祝福與祈禱,全轉禱於姆姆修女。
早上還在船上,林之鼎神父留言在行動電話裡:「嗨!保寶,我是林神父。想問問看你跟姆姆修女談得怎麼樣。天主降福。一切不太困難。希望為你不要太困難,為修女也不要太困難。為你們祈禱,天主保佑。」感謝天主,也感謝神父。
夜七點,我帶著錄音機又去找姆姆。一上樓姆姆就說下午她本來告訴我不出門,但想到山隴老太太難過,她還是出門了。姆姆說:「我的事情沒問題,天主都是可以幫忙。要出門看老太太。我希望留在馬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照顧老人,給他們天主的愛。」
「姆姆如果您見了您們會長,您要說什麼?」姆姆回答:「為我,我希望live and die in 馬祖。我的身體沒問題,在馬祖可以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
我請姆姆告訴我今晚她會怎麼祈禱。姆姆這樣祈禱:「親愛的耶穌,你知道我願意在這裡幫忙人直到死亡,但你將做最好的。請幫助我能接受你的旨意。我相信你一定照顧馬祖的人,有別的人能繼續來照顧他們。」
道別時姆姆說我們明天去牛角看老先生,後天到法院看大陸客。
「我沒有辦法,耶穌你要照顧我們馬祖人,」姆姆要我為她祈禱:「聽天主的話,是最要緊的。我們不聽天主的話,沒有用。」
台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羅馬聖十字架大學哲學系、羅馬德蘭學院神學系畢業,曾任梵蒂岡廣播電台編譯。
著有:
《老農夫》、《找出路》、《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帶著媽媽去旅行》、《充滿祝福的告別》(天下生活);《毓繡.心中的美術館》(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吹海風的路》、《聆聽花開的聲音》、《浪漫台三線人文風光款款行》、《永恆之城》、《幸福角落》、《失意角落》、《人間角落》、《聖母媽媽到萬金》、《誠意呷水甜》、《奉獻》(天下雜誌);《用靜默擁抱世界》(遠流出版);《愛者》、《馬祖世紀末的告別》、《生命的完成》、《划到生命深處》、《生命告別之旅》(天下文化);《牆上烽火》(博揚文化);《莿桐最後的望族》(玉山社);《耕耘心田》(法鼓文化)。
2001/03/29
BLH045
天下文化
平裝
20.5×20.5cm
黑白
957-621-829-2
240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