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蕭莎
優惠價
$320

蕭莎

Shosha
書籍介紹

故事發生在大屠殺前夕的華沙,隨著主角亞倫.格瑞丁格愛上他的童年玩伴蕭莎而展開。順著自己的文學天賦,亞倫有意在波蘭藝文界闖出一片天,也因而結識了這個文化圈子的人,並陸續與四名不同個性、不同背景、不同理想的女子發生戀情。期間,外在的政治環境也變得愈來愈混亂與糾葛,而他也再度與失散多年的玩伴相逢。面對人生抉擇時,他毫不猶豫地放棄榮華與逃命的機會,選擇了像孩子般、單純得近乎神祕的蕭莎。納粹的槍桿子、美國夢、旁人的眼光,均不敵冥冥中的指引。誠如《文叢期刊》所說,「這部作品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即使得獨排眾議,個體人性都不容遭受被摧殘的厄運。」

《蕭莎》故事的時代背景:

1791年12月31日,俄帝女皇凱薩琳發出一道聖旨,把俄國西部,從波羅的海延伸到黑海的一塊一百萬平方公尺的土地,除了基輔以外,給猶太人居住,史稱"the pale"。猶太人被軟禁在這塊地方有一百四十多年,這個名稱到1917年2月才廢止。

這段期間,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上開始發展了意第緒語言和文化。他們的人口從五十萬開始逐漸增加,到了俄國革命前夕,已達七百萬了。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四十年帶,東歐諸國就是說意第緒語的猶太人家園,而波蘭被認為是個大熔爐。意第緒的世界從前蘇維埃西部的烏克蘭、經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匈牙利東部、波羅的海的各個國家到白俄羅斯。主要的城市有華沙、洛茲等諸多小鎮。1880年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數以百萬的猶太人常遭迫害,沒有安全感,又窮困,許多人都設法逃亡到西歐國家和美國。

《蕭莎》描述一群猶太人在面對生命的不可知時的人生態度。面對險惡的外在環境,他們不卑不亢,只想順應生命之流,聆聽內心的呼喚。他們對生命的回應一如他們對天地不仁的質疑(為什麼讓他們經歷人生的大浩劫?),都同樣的不可解。一切是如此的神祕複雜,卻又是如此的簡單、不假思索,就像蕭莎「會老不會大」的奇特外表下卻裹著一個最單純的心智。

遠去的足音

黃瑛子

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俄帝女皇發出一道聖旨,把俄國西部,除了基輔以外,從波羅地海延伸到黑海的一塊一百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給猶太人居住,史稱 the Pale。猶太人被軟禁在這塊地方有一百四十多年,這個名稱到一九一七年才廢止。

這段時期,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上漸漸發展了意第緒語言和文化。他們的人口從開始的一百五十萬,到俄國革命前夕時,已經增加到七百萬了。 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四十年代,東歐諸國就是說意第緒語的猶太人的家園,而波蘭尤被認為是個熔爐。意第緒的世界自前蘇維埃西部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經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和匈牙利東部,而到波羅地海的諸國,主要的城市有華沙 (Warsaw)、洛茲 (Lodz)、維爾納(Vilna)、明斯克 (Minsk)、敖德薩 (Odessa) 和基什尼奧夫 (Kishninev),以及其他小城鎮。以色列建國以前的一八八○年至一九四八年之間,數以百萬的猶太人常常遭到外族迫害,沒有安全感,而且又很窮困,許多人都設法往西歐國家和美國逃難。

童年再現

以撒.辛格(1904-1991) 是從納粹迫害威脅下有幸能逃到美國的波蘭猶太人之一。來美國後,在紐約的意第緒文報紙工作,以波蘭猶太人的種種為主題寫作維生。《蕭莎》可以說是他的童年回憶。在當時國際政治動盪不安、社會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裡,這本書重現了那個已成了歷史、或許已被人淡忘、或許從未為人所知的一頁。
以撒.辛格在一次的作家訪問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我們總喜歡談論並表現人物的性格,因為人的性格,對我們來說,始終是個謎。不管你了解多深,你永遠無法對他或她了解得十分透徹。

《蕭莎》就是寫這些謎樣的人物。 一個作家週旋在五個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理想的女人之間,穿插上一個半波西米亞式、半花花公子式的知識份子費特宗和其圈子的一些人物,交織起一幕二次世界大戰前波蘭華沙境內隔都區猶太人的社會、文化面。謎樣的人物表現了生命的永不可解的錯綜複雜和神祕,一時之間,我們彷彿聽到他/她們遠去的足音在無始無終的時間過道裡又響徹了起來。

我感謝John Balcom博士在我翻譯這本書時所給與的種種幫助。

以撒.辛格 作者
美國作家。一九七八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生於波蘭,他的傳統教育受哈西德神祕主意和猶太啟蒙運動的影響。一九二三年放棄宗教的研究,在華沙一家意第緒語報社擔任校對員和翻譯。一九三五年移居美國。一九四三年成為美國公民,擔任《猶太前鋒日報》記者。作品大部分描寫波蘭的猶太村落,有些則描述猶太人在美國的經歷。他用意第緒語寫作,再譯成英文。其作品典型地反映出正統宗教價值與世俗價值、情感與理智、神聖與凡俗之間的緊張狀態。作品有《盧布林的魔術師》、《奴隸》、《蕭莎》等長篇小說;《傻子金寶》等短篇故事;童書以及回憶錄。《蕭莎》可以說是他的童年回憶。在當時國際政治動盪不安、社會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裡,這本書重現了那個已被人淡忘或從未為人所知的歷史的一頁。
黃瑛子 譯者
台灣省台南市人,大學時主修英美文學,在美國進修教育,現任美國國防語言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業餘從事文學翻譯。

2001/05/20

BLH04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57-8

358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