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

楊大中回憶錄
優惠價
85
$357

楊大中回憶錄

一個沒有生意經的醫師台灣外科、骨科專科醫師制度創行人

書籍介紹

他是──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制度之倡導執行者
骨科自外科分離,自主發展者
骨科專科醫師之創辦者
骨科次專科發展的催生者
外科及骨科發展基礎之建造者
關節重建醫學會創會者
骨科醫學雜誌之創刊者

一位成長於亂世的骨科名醫,見證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歷經流離與險阻。隨校遷台後,終獲致成功的精采人生故事。
一生以醫術濟世救人、曾赴國外深造帶回新知,並致力推動、建造國內骨外科發展基礎。

隨著無法避免的歷史脈動,從大陸到台灣;從流亡醫學生,到榮總骨科名醫;無論是政商名流,到平民百姓,知交無數,視病如親。

見證大時代中的戰亂動盪及戰後的自由民主與安定。創造並參與國內骨外科醫界歷史,奠定醫制與基礎,提拔後進,促進醫學進步不遺餘力……。

《論語・衛靈公》有言:「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是故,功成、名遂、身退,是自然規律。所謂重名,不是重個人,而是記其所為,以益後人溫故而知新,雖屬鏡花水月,但願仍然不空。這是作者著此書的最大動機。


郝柏村 懿行可嘉,讚其風骨
施純仁 醫師生涯最真實的告白
高希均 一生盡己之責
劉堂桂 專求精進,專注完美

自序
暮年著書,願動江關

第一部 我的年少時光 
第一章 家人、家世、家業、家鄉
第二章 抗戰時期,棄學逃難
第三章 社會不安,民心難定
第四章 南京續讀,異鄉團聚
第五章 沙溝赤化,全家遷居上海

第二部 醫生的養成
第六章 立定志向,報考醫科        
第七章 遷台後的新生活        
第八章 見習與實習醫師時期      
第九章 首位國防醫學院畢業的軍醫   
第十章 總醫院的歷練         
第十一章 翻開人生新篇章       

第三部 紐約進修
第十二章 二次赴美進修        
第十三章 精益求精          
第十四章 嶄新的生命體驗       

第四部 推動台灣骨科發展 
第十五章 學成歸國          
第十六章 實現骨科成部的理想     
第十七章 參與援外醫療工作      
第十八章 成立外科醫學會       
第十九章 擔任骨科學會理事長     

第五部 醫病關係,親如好友
第二十章 深獲蔣家信賴的醫師     
第二十一章 令人難忘的經國先生一家人 
第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蔣家親友     
第二十三章 曾照護過的歷任總統、家屬 
第二十四章 形同知交的名人病友    
第二十五章 三張一王,交情深厚    
第二十六章 政商名流相互引介     
第二十七章 醫學進步與醫病關係    

第六部 醫師職涯總回顧
第二十八章 台北榮總副院長時期    
第二十九章 建立制度化規範      
第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調職       

第七部 所思所感及所見所聞
第三十一章 中心診所的創辦      
第三十二章 全民健保制度之觀察    
第三十三章 故鄉竟已成他鄉      
第三十四章 赴美途中心血管病發    

結語
遵守醫德,永保高尚人格        

附錄
怎麼做一個全方位的醫師        
如何做好對榮民傷患的醫療工作     
對實習醫師的講話           

懿行可嘉,讚其風骨

郝柏村(前行政院院長)

楊大中大夫的回憶錄,內容親切感人,文筆洗鍊流暢,作者豐厚的學養,本書可見一斑。我先讀為快,歡喜讚嘆,在此略抒所感。

國父孫中山先生手撰《孫文學說》,舉十事為例,證明知難行易,由此鼓勵國人,可謂用心良苦。這十個例證中,卻沒有國父的本行醫學,原因何在?國父深知,醫學是知難行難的,所以不引為為例。楊大夫畢生所為,就是難上加難的工作,令人由衷敬佩。

青年守則有云:「學問為濟世之本。」楊大夫治病救人,直接濟世,如陽明先生所說,是事上磨鍊,而非紙上談兵,非有真實的功力不可。我從本書中,看到他的苦學,也看到他的創造,展現了多樣的才華。

楊大夫的自序說得好:「在工作中以心得培養興趣,以學習累積能力,終於心無他念,專攻骨科。」骨科是鞭辟入裡的學問,其間的高深,外人不得而知,卻只見他遊刃有餘,巧手所至,病患的痛苦隨之而解,這就是他最大的快慰,此外一無所求,如本書的結語所言,「遵守醫德,永保高尚人格」,他的醫德與人格,不但活人無算,也造就了本書的長遠價值.

楊大夫未屆而立之年,即已籌劃榮民總醫院的骨科;留美回國後,接任骨科主任,已在八年之後。又歷十六年,升任骨科部主任;再五年,任榮總副院長;六年後,任台中榮總院長。他的精華歲月,都奉獻給榮總,而且步步踏實,除了照顧病人,特重培訓人才,創新制度。榮總今日名滿天下,他有大功。

楊大夫祖籍江蘇鹽城,與我同鄉,小我十一歲。我們都是少小離家,歷經戰亂,後在寶島相逢,相知數十年,結為好友,早已不僅是醫病關係。他行醫半個多世紀,秉仁心、施仁術,體驗如此豐富,合該有一本專書,暢述心得,傳諸後世。我嘉其懿行,敢用數語以歌之。

摘自《楊大中回憶錄》序


醫師生涯最真實的告白

施純仁(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這是一部巨著,一位醫師的生涯體驗、告白與記錄,提出於讀者眼前。我很少看到一位外科醫師這麼直接地將個人記憶所及的一切,巨細靡遺地描述出來。然而,楊大中醫師做到了這麼一個重要使命。

楊大中醫師,較我年輕七歲,他的求學過程、人生體驗及做為一位有為的醫師生涯,在這激盪的大時代裡,與生於台灣的我個人的一切,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也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他出生於中國大陸的醫師家庭,尊翁楊蔭樹先生為江蘇省鹽城百里內,唯一的合格全科醫生,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名聞遐邇,想像中應有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求學時期應該享有快樂的人生經驗。想不到,由於抗日戰爭,家鄉沙溝淪陷,被日軍占領,其後又有汪精衛政權統治,國民政府腐敗、失去政權等等遭遇,導致流離失所,求學過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危險與困難。

後來,他在一九四八年考進前一年才甫於上海成立的國防醫學院;一九四九年初,政府緊急由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時,跟著遷台的學校來台繼續求學,並於一九五四年畢業後,在陸海空軍第一總醫院(此後變成三軍總醫院,一九六八年遷址於汀州路新院舍),與馬擢醫師等人,跟著鄧述微醫師學習骨科(當時又稱矯形外科,Orthopedic Surgery)醫學。當時,在台大醫學院尚有陳博約醫師,之後亦有劉堂桂醫師等,領導開創此一專科。

一九五八年,國防醫學院的第二所教學醫院、台北第一代榮民總醫院在石牌成立後,楊大中醫師由學校安排,擔任該院骨科醫師,後升任骨科主任,一九八三年骨科部成立時,亦由他擔任骨科部主任等重要職務。此後,楊大中醫師一直推動台灣的骨科醫學教育、手術治療及專科醫師的培養、訓練、研究發展、院際合作以及國際交流,不遺餘力。到一九九六年,由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的公職退休為止,貢獻甚巨。

摘自《楊大中回憶錄》序


一生盡己之責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去年一場演講中,我曾以「己」字勉勵現在的年輕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應該盡「己」之責,做「最重要」的事,希望他們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要盡力做這個角色最重要的事,以「盡一己之力、用一己之強、少一己之私、無一己之怨」為期許,提升自我價值,回饋社會。這點在楊大中院長身上,我看到了最好的體現,可以做為年輕後輩的典範。

楊大中院長和我一樣,都是一九三○年代出生,都在江南度過童年,經歷大時代戰亂的洗禮,並同樣在一九四九年來台,開始人生的奮鬥階段。

我們這一輩的人,因為經歷過動亂、顛沛流離,對生命自然有不同的體驗,不大會將個人得失與名利放在首位,而是先思考自己能為社會、為國家貢獻什麼,對工作也懷抱著責任感與使命感。

我將志向定在經濟學領域,並在八○年代陸續創辦了《天下》、《遠見》雜誌及天下文化,為社會傳播進步觀念;而楊院長則懷抱以醫者角色貢獻社會的理想,在八○年代創建了台北榮總骨科部,並開創了骨科專科醫師制度,對台灣骨科發展影響甚深。

楊院長堅守醫師崗位六十年,在台中榮總院長任內退休,如今八十五歲,仍然工作不輟,每週到榮總、中心診所指導後輩,更以長達三年的時間,手寫了近十八萬字書稿,將他曲折精彩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

從《楊大中回憶錄》這本書裡,可以看到身處時代巨流下的年輕人,如何突破環境限制,勇於追尋夢想、走向世界,又將自己所學回饋給社會。他的格局不在於成為一位醫術精湛的醫師,而是著眼於制度改革,進而提升台灣骨科的水準。

摘自《楊大中回憶錄》序


專求精進,專注完美

劉堂桂(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名譽教授)

本書為楊大中院長從醫五十多年,歷盡滄桑、多采多姿的生涯回憶錄。他從小刻苦耐勞,富有理想及懷有從醫的抱負。考上國防醫學院,於民國三十八年,由於時局變化,隨校遷台,並在畢業後兩次赴美進修,專攻骨關節重建手術,回國後創辦中心診所,成立榮總骨科。

民國七十二年台北榮總骨科升格為部,楊院長也成為首屆部主任,推行次專科,培養各科人才,就任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期間,推動骨科次專科醫師制度,創辦骨科醫學會雜誌,發行期刊(Journal),同時創立骨科專科醫師考試制度,設立關節重建醫學會,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由本書可以瞭解到,楊院長在榮總服務期間,多年歲月忙碌,人脈廣闊, 從政商名流到平民百姓,知交無數,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名望杏林,雄才大略,英氣風發,嘉惠社會。

楊院長的大師典範,秉持「專求精進,專注完美」的精神,實行完成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

於此,祝福 楊大中院長:身體永遠健康,萬事如意。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摘自《楊大中回憶錄》序

骨科是鞭辟入裡的學問,其間的高深,外人不得而知,卻只見他(楊大中)遊刃有餘,巧手所至,病患的痛苦隨之而解,這就是他最大的快慰,此外一無所求。

郝柏村(前行政院院長)


我很少看到一位外科醫師這麼直接地將個人記憶所及的一切,巨細靡遺地描述出來。然而,楊大中醫師做到了這麼一個重要使命。

施純仁(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本書不僅是一位畢身奉獻醫界之前輩的傳記,也是台灣骨科發展的珍貴記錄。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楊院長的大師典範,秉持「專求精進,專注完美」的精神,實行完成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

劉堂桂(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名譽教授)

楊大中 作者

國防醫學院畢業。

現任:
.中心診所醫院董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顧問

經歷:
.台北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科主任、部主任、副院長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財團法人中心綜合醫院院長、董事長
.美國夏威夷屈普總醫院在職醫師
.紐約癌症紀念醫院骨癌科醫師
.紐約特殊外(骨)科醫院各分科輪值醫師
.外科醫學會、骨科醫學會理事長
.關節重建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國際外科醫學會院士
.西太平洋骨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東南亞外科醫學會副主席、常務理事
.骨科醫學雜誌創辦人
.外科及骨科專科醫師制度創辦、設計及執行人


2015/10/21

BGB412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x21cm

部分彩色

9789863208396

4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