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重磅活動回顧】東台灣的守護者《醫療希望在花蓮》新書發表會

天下文化 | 2025/11/10

花蓮慈濟醫院即將滿 40 週年,天下文化邀請林欣榮院長將這一路的堅持與創新記錄成《醫療希望在花蓮》新書,並於上周六 (11/08) 舉辦新書發表會。同時也有多位貴賓與會支持,包含: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前立法院院長、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董事長王金平、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昭庚、考試院前院長黃榮村......等。

《醫療希望在花蓮》新書在出版首周累計印量已經突破 10,000 冊,這一萬冊來自於各界的支持,希望將花蓮慈濟醫院的故事傳承各地的醫護師生、醫療單位、年輕的醫師們,也利用這本書鼓舞每一位在台灣偏鄉醫療環境中努力的醫護同仁與志工。

以下分享本次發表會精彩片段:


↑ 活動近300位各界貴賓出席支持,場內熱鬧交流,還有多位來賓在場外觀看直播。


↑ 蕭美琴副總統特別派電道賀,並肯定花蓮慈濟醫院在智慧醫療應用與增益國人健康福祉上的努力。


↑ 高教授代表主辦單位開場致詞,他強調慈濟醫院不只是「東台灣」的生命守護者,更是「台灣」的生命守護者,
而慈濟的成就來自於證嚴上人的願力、慈濟人與志工的奉獻,並指出花蓮慈院是成功將「品質提升、人才培養」原則付諸實踐的重要示範。


↑ 證嚴法師特別為新書作序,讚許林欣榮院長與團隊用先進醫療守護東台灣的努力。活動現場也特別播放證嚴法師開示的精華影片,強調慈濟醫療的核心精神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並指出醫療應兼容守舊與創新,讓中西醫合療創造更多機會,並感謝各界的志工,為了利益眾生而付出。


↑ 慈濟慈善志業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特別從花蓮趕來,代表慈濟志業致詞。她從證嚴法師發起建院時就全身心投入,她強調慈濟不只是「聞聲苦」,更是主動「尋聲救苦」,將愛與希望的種子從花蓮傳播到全球 136 個國家。她認為有創新才有希望,但「有愛更重要」,希望花蓮慈濟醫院能開出一條「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的菩提大道。


↑ 前立法院院長、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董事長王金平指出當今醫療必須是「科技加人本」才能圓滿。他高度讚揚林欣榮院長在中西醫合療方面的特殊顯著成果,同時,他期盼台灣能將生醫產業推動成為「第二座護國神山」,並呼籲結合美國與大陸地區的資源來推動中西醫學發展。

 
↑ 衛服部石崇良部長打破大眾對偏鄉迷思,指出花蓮每萬人口醫師數為 28 位,超越全國平均 22 位。他認為花蓮慈院的成就,讓台灣在國際上被視為一個「以愛跟堅持而文明」的理想國度。


↑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曾任衛生署署長,關注生技創新與公共健康。他致詞時指出林院長的前瞻性體現在成立基因與幹細胞研究中心及 AI 創新發展中心,積極與產業結合,只有創新才能帶來更好的醫療環境。


↑ 中央研究院林昭庚院士兼具中醫、西醫學識,是中研院第一位本土中醫領域的院士,他以自身經驗證明慈濟在救災時「做得比政府還快」,更分享道由於中西合療的實效,花蓮慈院每月都有三到數部專機載送國際病患前來就醫,成為全世界的醫療希望。


↑ 前考試院院長、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黃榮村分析花蓮慈院能成為東岸唯一醫學中心,是依靠兩股重大力量:一是證嚴法師堅信品質的理念,二是林欣榮院長本人,他擁有技術、眼光,且具備「海納英才」的胸懷。


↑ 新書傳主、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細數了從創院至今的各種研發與突破,他特別強調花蓮慈院能在 30 萬人口的鄉村地區撐起醫學中心,歸功於證嚴法師及慈濟家人的護持,尤其強調中西合療是受證嚴法師「天地萬物都有情,有病就有藥醫」的勉勵。


《醫療希望在花蓮》談到多項林院長推動的項目,像是中西醫合療、智慧醫學中心與癌症綠色通道,也談延攬人才到傳承。看到年輕醫師的能量,林院長就會回想當年的自己熱情。他隨時想,如何讓年輕的醫師學成歸國來到花蓮慈濟;如何讓台灣培育的人才走出實驗室、離開診間,走向世界。林欣榮院長對年輕醫師的承諾是「我會幫你,我會挺你」,鼓勵同仁發願並精進去完成世界級的事。

邀請大家閱讀、分享《醫療希望在花蓮》新書,讓偏鄉醫療不再是資源匱乏的代名詞,而是希望的起點。


醫療希望在花蓮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創新醫路

2025/10/31

$500 $395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0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