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2017.07.14 14:30 ~ 16:00
敏隆講堂(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F)
郭強生
郭強生獻給單身初老的一首情歌
郭強生《我將前往的遠方》新書分享會
§ 時間:7/14(五) 14:30-16:00
§ 地點:敏隆講堂 (台北市 10093 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F)
活動注意事項:
1.本活動需線上報名,完成報名後,10分鐘內您的信箱會收到完成報名通知。
2.主辦單位於活動前二日將寄發「行前確認信函」。
3.本活動免費、採自由入座,現場依報到順序進入,不保證有座位。
在情人提出分手的那一刻,郭強生才意識到,原來童年時那份「被遺棄的恐懼」從未真正離開過。〈誰在燈火闌珊處?〉是一段關於愛情與孤獨的散文,從童年的記憶、青春期的孤立,到成年後唯一慎重對待的一段感情....
郭強生記錄了母親罹癌末期時的生命最後時光。從一個兒子的視角,他見證母親病勢急轉直下的身影,也回顧了母親不為人知的童年傷痕。當死亡的腳步逼近,母子之間短短的對話卻深刻得令人心碎。
十年前郭強生以專欄結集而成的散文《何不認真來悲傷》出版後,感動了無數讀者。如今迎來十週年暢銷典藏版,這本書不只是散文集,更是一本陪伴讀者穿越人生幽谷的療癒之書。
父親的告別式,原本只是單純的儀式,卻在郭強生眼中,意外成為一場深刻的生命課。從花籃的制式布置,到民俗習俗的繁複講究,他發現死亡從來不是「規格化」能解決的問題。真正的告別,或許不是形式,而是與親人最後一次誠懇的對話。
父親過世的這兩年,讓郭強生進入了與死亡相處的靜默時期。他在《死亡可以是溫柔的》一書中細膩寫下失親後的夢境、記憶與生命感悟,從「死亡是一種暴力」的反思,到開始為自己規劃善終的那一刻,重新定義何謂死亡的溫柔。這不只是對父親的告別,更是一段生命練習的開始。
金鼎獎作家郭強生最新著作《死亡可以是溫柔的》透過親身經歷的敘述,寫下成年後面對雙親告別式的心情與記憶。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話、無法重來的場景,以及對死亡的深刻凝視,都成了與自我對話的一部分。
這不是一場告別式。我要在現場展出父親的畫作,這是父親的另一場畫展。在歷經了近一個月的孤立慌亂後,我雖然身心瀕臨崩潰邊緣,但這個聲音卻一直清晰。我相信這一定也是老爸希望的方式,用他的作品跟來送他一程的人做最後的話別。
自己是什麼時候在這座城市裡遺失了他們的?是在父母想要跟他分享往事他卻心不在焉的時候?還是他沒注意到,父母開始愈來愈不喜歡上台北的那一天起?如今他終於能體會,曾經熟悉卻突然變得陌生的街道,讓人行走其中會是一種何其不安又悲傷的感覺......摘自郭強生全新散文集《用青春換一場相逢》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