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郭強生記錄了母親罹癌末期時的生命最後時光。從一個兒子的視角,他見證母親病勢急轉直下的身影,也回顧了母親不為人知的童年傷痕。當死亡的腳步逼近,母子之間短短的對話卻深刻得令人心碎。
母親罹癌末期,病勢發展迅速如快放影片。每週還是得回花蓮教書的我,來來去去間有一種錯覺,病魔都是趁我不在時偷偷攻城略地,一進家門才知,上週的防線又再失守了。
那天回到家,第一眼看見母親在自己倒水喝的背影。化療後頭髮掉光,那顆乾核桃似的腦袋用頭巾包著,幾天前還能緩步行走的她,此時得以手扶牆才不會摔倒。等她回過臉,我著實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一個人的生命怎會在短短幾天之內,如一杯水被倒去大半?生命之有限原來不過就一個手掌的份,一下子就握不住了,就這樣全流光了。她的憔悴與不堪折磨的悲傷,全寫在那張枯黃削瘦的臉上。那當下我整個心冷了,我恍惚明白半年來的抗癌艱辛都將付諸流水,我即將要失去母親了。
「爸呢?」
「去台中開會。」
「這時候還跑去開什麼會?!」
但正如我還是要去花蓮上那個什麼課,活著的人都只是低著頭默默在推磨的一隻牲口。就像福克納小說《出殯現形記》(As I Lay Dying)中,兩兄弟在母親臨終前仍得接下運木的差事。但那位母親至少還有其他子女在側,甚至還可指定哪個兒子為她製棺,敲敲打打的聲音近在窗前,就是死神的鼓聲頻催了。多年後我才驚覺福克納的小說何等逼真,在當時我確是聽到了死神腳步,卻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我該做什麼,我還能做什麼。
結果接近不惑之年的我,只能又做回了母親的小兒子,對她說:我好害怕。
母親聽見我的話,很平靜地回答:「別怕。我十三歲就沒有母親了,你都三十好幾了。」
然後就盡在不言中了。
一直到她過世前,我們都沒有再提過跟死亡有關、或有任何暗示聯想的字語。
母親十三歲那年失去了她的母親,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外祖母突然就決定出家了。當年家大業大的外公,只有母親這個獨生女,在多年後好不容易才得一子,卻在抗戰勝利後家鄉歡慶的席筵上,幼子吃了不潔的東西,得了急病過世。外祖母喪子後就變得有點瘋瘋癲癲的,沒有精神醫學的年代,只好請了尼姑和尚來家裡成天唸經。
母親的童年至為寂寞,堂兄弟姐妹非但不能相伴,反而每個人都忌妒又帶著惡毒地看著這個小女孩有一天要繼承大筆家業,有種虎視眈眈的不懷好意。然後小女孩的母親就走了,拋下了一切在碧雲寺內剃了度。小女孩的父親也並不勸回,自己很快又再娶了。
這個世界的殘酷與荒謬,十三歲的母親被迫提早認清了,不是每個父母都一定疼愛骨肉,或者說,女兒在那個年代是不值得疼愛的。
到了台灣後,什麼家業都沒了,只有新進門的後母對她極盡苛虐,要她簽下共同生活條款,煮飯洗衣打掃種種家事都要同意外,還外加絕不可與後母頂嘴等等羞辱人的列項,完全不顧母親那時還患了肺結核。母親並非不能吃苦的人,是那種對她的羞辱難以吞忍,更苦的是,曾經心目中偶像般的父親完全變了一個人,加入了後母對她的挑剔與冷言相向……
「媽,我們來給菩薩上個香,請她保佑妳,好不好?」
因為外祖母的緣故,家中也供奉了觀音佛像,但我們並不像那些初一十五吃素的虔誠佛教徒,按時頂禮膜拜。菩薩在我們家,感覺比較像家庭成員的一分子。
安靜的黃昏客廳裡,母子兩人各自對菩薩說出了心底的祈禱。沒幾日後,母親便只能臥床,再起不了身。
母親叫我不要怕,我卻忘了問她,那妳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