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

爸爸,再見——我與父親的真情對話
優惠價
85
$383
優惠價
75
$338

爸爸,再見——我與父親的真情對話

書籍介紹

▌在他的故事中,我們見到自己的父親 ▌

​什麼樣的愛,既嚴格又寬容?
什麼樣的回憶,讓人又笑又悲傷?

────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對父親最純摯的告白────


「睡覺時他會拍著我的背,直到我睡著為止;有時候他停住了,我扭一扭身子,那隻停在我背上的手又會規律地動起來。這雙溫柔的手,悄悄地施行老爸的教育方針,朝他期望的方向開鑿渠道,我則不自覺地順著前進。」

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在27歲人生正值起飛之際,父親驟然離去,留下未完成的數學之夢。他藉由文字流淌哀傷,寫下父子之間一篇又一篇的回憶,懷想兒時歡樂,細述自己如何在父親教養下成人,並在陪伴父親推廣數學教育的同時,感受到父親志向的偉大。多年過去,傷痛化為力量,成為賴以威繼承父業的勇氣與根基。

賴氏父子之間的互動既幽默又動人,赤子對父親的摯情告白,透露出流長的思念與不捨,更在時過境遷後,傳達了深刻的體悟與理解。讀他的故事,如同讀我們自己,讀我們的父與母,以及我們的子女。笑容與淚水交融,感動與夢想在其中輪轉。

【名家真情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讀著以威老師心中映射出的點點滴滴,感動之餘也引發我心中被封藏的回憶諸多小事。生命就是這樣,相知、相惜、相伴、相守後離別放手,擁有的,是那些回憶裡的溫度和愛。在數學教育背後的脈絡,感動和愛,等你來翻開。

——林怡辰|國小資深教師、閱讀推廣人


這本書是賴以威老師思念父親與追憶父子相處時光的作品。字裡行間可見作者對父親的崇拜與不捨,與父親之間亦師亦友,是親人也是競爭對手。父親的身教與言教,不知不覺滲進了作者的骨髓,成就了他的志向與抱負。這本書讀來親切、溫暖,佐以作者的絕妙文筆,更能引人入勝、引發共鳴。同時,也提醒著我們,珍惜與身旁親人相處的每分每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爸爸,再見》生動記錄了賴以威與父親之間的深厚親情和珍貴回憶。這本書不僅是個人回憶錄,更是關於愛與成長、失去與珍惜的動人之作,讓我們體會到親情的珍貴,感受到時間的飛逝,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這是一本追憶父親的作品,每個回憶片段中都蘊含著親子相處的反思和學習心態的引導。在賴以威老師樸實而真摯的文字中,如同他所說,這些回憶釀成了一甕醇厚的美酒,焗烤成了一份濃郁的情感,同時展現了一種既是延續又是開創的父子關係。

——黃國珍|品學堂執行長暨《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賴清德總統跟父親賴朝金先生,共同存在世上的天數,只有短到令人鼻酸的一百天。
杜祖智醫師跟父親杜聰明博士,共同存在世上的天數,達六十二年。
父子緣深緣淺,好像操之在天。
無論命運,無論出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父親留下的故事自我啟發,嚐苦嚐甜。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開始看這本書時,我常心有戚戚焉的笑出聲,然而,讀到最後,已數度淚目。
​賴以威老師的細膩文筆,捕捉了嚴教背後的關愛,以及那些需要歲月才能理解,但永遠不嫌晚的普世教育價值。真摯推薦給所有為人父母的讀者朋友們。

——劉軒|作家、正向心理學家


「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想起我?」我有時會這麼想。透過以威的回憶,可以讀到一位雖嚴謹卻也慈愛的父親形象。情境雖不同,卻是所有為人父者的共同想望。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在軍中得知父親過世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哭。向來自認理性冷靜的我,有如莊子般泰然處之。但是,當輔導長問起緣由,我竟在說出「爸爸過世了」這幾個字時,眼淚潰堤而出。至今,我仍不明白當時為何止不住情緒。或許,只有在對他人述說之時,才是真正需要面對自我的時刻。我很羨慕以威老師的回憶勇氣,在他的故事之中,我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謝伯讓|腦科學家、知名科普作家


推薦序 最自然的言教與身教 ——闕志達、王濟華
作者序 記得,永不分離
前  言  最後一場演講

第一篇 記憶的遊樂場
               客廳遊樂園
               得「禮」不饒「子」
               「家事」教育
               成績單教我的事
               肉圓.超任.榴槤糖
               粗心
               男兒百藝好隨身
               真正的幽默
               旅行的意義

第二篇 心中的大樹,大樹的心中
               老爺車上的Men’s Talk
               幸福的原點
               惜物鏈
               戰國策風波
               家,必備的隨心行李
               老爸藏經閣
               在家念博士
               滑鼠到底要按幾下?
               賴式定理:動機=興趣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第三篇 告別,不是永遠的分離
               突來的託付
               終身難忘的一天
               再去散步好嗎?
               第二個諾言
               偉大的賴老師
               最後一夜
               告別式
               爸爸離開後……
               接棒

後  記 我生命中的樂透大獎

【作者序】

記得,永不分離

2024年6月

老爸不在身邊已經15年了。

我小時候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未來,半夜想到還會哭著爬起來。

「我不想長大。」

「好,那就不要長大,我會一直陪著你的。」

當時,我明明知道是謊言,但從老爸的口中說出來,彷彿就一定會實現。

騙人。

時間不會停止,推著我們繼續往前走。

爸爸,我拿到博士學位嘍,當年還不是衝著你那句「如果我們家出一個博士,那祖墳都要冒煙了」,才努力向學。現在,我拿到學位啦。

爸爸,我出了第一本書《再見,爸爸》喔。你當年說我寫的網誌很好看,但叫我不要只寫自己的事情,要讓更多人有共鳴,才能當作家。我有聽進去,所以改成寫我們的故事,哈哈!

爸爸,我要在報紙上開始連載數學專欄喔。說不定以後書店的架子上,會擺著我寫的科普書!

爸爸,我認識一位女孩叫珮妤,我想和她結婚。

爸爸,我要當爸爸了。

爸爸,麻煩你好好幫我照顧樂樂了。

「來,跟阿公說晚安。」我牽著君君、悅悅的手,對著老爸的相片說晚安。

十五年過去,我多了「爸爸」的身分。每天早上送兩個孩子上學,然後回到我的工作崗位,就像當年老爸坐在客廳沙發上手寫教案那樣,想辦法要讓更多孩子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晚餐飯後,我看著客廳忍不住唸人。

「去把你們亂丟的玩具收好。家裡不要這麼凌亂,到時候玩具都找不到。」

但我其實有些心虛。畢竟說起凌亂,當年的我可是樂勝君君、悅悅。

收拾完畢後,君君在我身邊爬上爬下,用盡各種手段干擾。其實工作好多,都做不完了,但我還是離開書桌去陪他下棋。

好啦好啦,爸爸,我知道你要說什麼。這就是報應,誰叫我小時候也像這樣不讓你寫字典。我現在知道當爸爸有多麼不容易了。

慢慢地,我意識到原來老爸沒有完全騙我。雖然我終究長大了,可他依然信守諾言,一直陪著我——

偶爾在夢裡出現,讓我重溫一段當年的父子時光。

或是來一場「父女七日變」,只不過是我變身成老爸,重複做著當年他做過的所有照顧與教育,說著當年他說過的教誨與嘮叨。

如同當年老爸陪伴我那樣,如今由我陪伴著君君、悅悅長大。

對了,爸爸你知道嗎?這幾年有所謂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科學家發現,經過大量數據訓練後,電腦可以近似人類般地應對互動。

但我其實早就體驗過這樣的技術了。

父子相處,二十七年下來,我腦海裡留存了大量的影像、文字、聲音紀錄,讓我每當完成任務,都可以跟你分享喜悅;每次遇到大事,也可以跟你討論,知道你會怎麼回答。

就像「可可夜總會」裡說過的,只要有人記得我們,我們就永遠活著。

謝謝你一直陪伴著我,就算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再見面了,可是你永遠活在我的心裡,爸爸。

【名家真情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讀著以威老師心中映射出的點點滴滴,感動之餘也引發我心中被封藏的回憶諸多小事。生命就是這樣,相知、相惜、相伴、相守後離別放手,擁有的,是那些回憶裡的溫度和愛。在數學教育背後的脈絡,感動和愛,等你來翻開。

——林怡辰|國小資深教師、閱讀推廣人


這本書是賴以威老師思念父親與追憶父子相處時光的作品。字裡行間可見作者對父親的崇拜與不捨,與父親之間亦師亦友,是親人也是競爭對手。父親的身教與言教,不知不覺滲進了作者的骨髓,成就了他的志向與抱負。這本書讀來親切、溫暖,佐以作者的絕妙文筆,更能引人入勝、引發共鳴。同時,也提醒著我們,珍惜與身旁親人相處的每分每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爸爸,再見》生動記錄了賴以威與父親之間的深厚親情和珍貴回憶。這本書不僅是個人回憶錄,更是關於愛與成長、失去與珍惜的動人之作,讓我們體會到親情的珍貴,感受到時間的飛逝,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這是一本追憶父親的作品,每個回憶片段中都蘊含著親子相處的反思和學習心態的引導。在賴以威老師樸實而真摯的文字中,如同他所說,這些回憶釀成了一甕醇厚的美酒,焗烤成了一份濃郁的情感,同時展現了一種既是延續又是開創的父子關係。

——黃國珍|品學堂執行長暨《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賴清德總統跟父親賴朝金先生,共同存在世上的天數,只有短到令人鼻酸的一百天。
杜祖智醫師跟父親杜聰明博士,共同存在世上的天數,達六十二年。
父子緣深緣淺,好像操之在天。
無論命運,無論出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父親留下的故事自我啟發,嚐苦嚐甜。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開始看這本書時,我常心有戚戚焉的笑出聲,然而,讀到最後,已數度淚目。
​賴以威老師的細膩文筆,捕捉了嚴教背後的關愛,以及那些需要歲月才能理解,但永遠不嫌晚的普世教育價值。真摯推薦給所有為人父母的讀者朋友們。

——劉軒|作家、正向心理學家


「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想起我?」我有時會這麼想。透過以威的回憶,可以讀到一位雖嚴謹卻也慈愛的父親形象。情境雖不同,卻是所有為人父者的共同想望。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在軍中得知父親過世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哭。向來自認理性冷靜的我,有如莊子般泰然處之。但是,當輔導長問起緣由,我竟在說出「爸爸過世了」這幾個字時,眼淚潰堤而出。至今,我仍不明白當時為何止不住情緒。或許,只有在對他人述說之時,才是真正需要面對自我的時刻。我很羨慕以威老師的回憶勇氣,在他的故事之中,我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謝伯讓|腦科學家、知名科普作家

賴以威 作者

師大附中、臺大電機系畢業,現為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與STEM整合教育國際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愛家的男人、創辦臺師大衍生教育新創企業「數感實驗室」,與妻子廖珮妤及夥伴致力於推廣數學教育,目標是讓每個人看見數學的「好用、好玩、好學」。曾榮獲菠蘿科學獎數學獎,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著譯有《超展開數學》系列、《數感小學冒險》系列、《賴爸爸的數學實驗課》系列等多項科普書籍。小說《戒指流浪記》為HBO同名影集原著。


賴雲台|賴以威之父 作者

台北市國小主任,協助籌備新生國小,為照顧家庭而提早屆齡退休。喜好古文,退休後致力於編寫字典,並走訪各小學推廣趣味數學,獲得熱烈迴響。曾兩度代表台灣參加「兩岸三地創新課型數學教學論壇」,深獲好評。只可惜在教育推廣路上耕耘有成之際,驟然離世,徒留未竟的志業。

賴雲台老師愛家、愛孩子,是以威的父親,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老師,所推廣的趣味數學教育理念,是知名教育品牌「數感實驗室」的起點。


張睿洋 繪者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作品出現於童書、平面刊物及各級教科書,並曾為臺北、高雄麥當勞兒童之家設計塗鴉牆面。


2024/07/22

BEP080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0cm

黑白

9786263558670

304

426

書摘